捻军为什么叫捻军

捻军为什么叫捻军,第1张

说到念军,其实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只是很难知道到底是个什么组织。于是也有网友说,这是什么组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分析一下。

与太平天国同时,北方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人数众多,超过20万人。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强大的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威治被他们伏击,全军覆没。那么,他们是什么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组织。

他们是清末有名的捻军,但在同期太平天国的光芒掩盖下,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特殊的组织。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并不总是有封建迷信,捻军也不例外。太平天国是拜神的,而捻军是农村的一群神棒。平时在农村利用封建迷信出去骗点钱,但在灾荒年怕天下大乱,进行迷信宣传,揭竿而起。

起初,捻军由安徽、河南的游民捏纸,点燃油脂,烧油捻纸练习,骗了些香火钱。1851年,又是一个饥荒年。捻军在豫西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揭竿而起,攻城略地。1855年,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加入捻军。捻军已经达到顶峰,淮河南北到处都是捻军。

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安徽亳州支河集(今安徽杨过)结成联盟。捻军推举张乐为盟主,建立了五旗军,高峰时人数超过20万人。1856年,捻军与太平天国合作,接受了洪秀全国王的称号,但实际上是“听印不听调”。但不久后,捻军因意见不合而分裂,张乐行南下与太平天国合作,而捻军大部分返回淮北。1863年3月,清朝僧格林沁亲王在亳州抓获野鸡集,张乐行被汉奸抓获,押往清营处死。

当时北方的捻军在分裂后深入河南、山东等地,推动当地民众以各种形式反抗清朝,沉重打击了清军。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战败后,捻军与太平天国余部合并为联军。1865年5月18日,捻军埋伏在山东曹州,消灭了桑林秦的总部。清朝大怒,使出浑身解数对付捻军。清军利用地形“画河圈”。之后又分东扭西扭。西捻被左平定,东捻被李鸿章所灭。

1868年,历时18年,波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陕西等10省。消灭清军和地方团十几万人的年军起义以失败告终。说白了,年军起义还是老式的农民起义。由于其局限性,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在军事上,它实行流寇主义,忽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后期分兵作战,作战指导盲目,导致被清军逐一击破,最终以全军覆没告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65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