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犯人,主要流放到哪些地方?

古代流放犯人,主要流放到哪些地方?,第1张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犯人犯罪后会被判流放。囚犯需要步行到数百甚至数千里之外的一个又苦又冷的地方。无法想象他们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有的人会直接死在去流放地的路上。那为什么古代会有流放这种刑罚呢?如果他们犯罪,把他们关起来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他们要去这样的地方受苦?流放有什么用?

与近代不同,古代没有近代那么繁荣发达,粮食在整个国家中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很多皇帝在准备行军作战的食物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不可能有太多的闲钱和余粮去喂监狱里的犯人。

所以在古代,我们很少看到什么无期徒刑,或者几年甚至几年的有期徒刑。在古代,一般不可饶恕的严厉刑罚都是直接斩首、半砍等方式执行。至于其他轻微罪行,有各种惩罚,囚犯只要遭受一定的体罚就可以被释放。

放逐古人的恐怖和他们的乡土情结。

除了以上两种惩罚,还有一种惩罚,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放。这种惩罚远远高于体罚,但仅次于死刑。囚犯流放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称为废物利用,是古代皇帝非常聪明的决定,是让囚犯继续发挥余热,造福国家的一招。

在古代,边疆是人们躲避恐怖的禁区。古人有非常严重的乡土情结。除了做官做生意,很少有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古代,如果被流放,就算死了也很难回到家乡。

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不想离开家乡,就算死了也不想葬在异乡。古人那种入土为安的情结是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死后不能葬在家乡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古代很少有人愿意去南北边疆。再加上路途遥远,古代没有这么发达的交通系统,所以很多人都被难倒在这段旅途上。许多人在去边境的路上生病并死去。所以,驻守边疆,在现代被视为荣耀,在古代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所以在古代,充军边疆就成了一种惩罚人的手段。清朝以前,古代的充军一般是和北方游牧民族一起发配到边境。到了清朝,因为不用担心游牧民族,所以充军的地点一般都选在新疆伊犁和清朝统治者的故乡宁古塔。

当然,除了充军,古代还有其他流放犯人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流放。囚犯经常被流放到南方去开辟新的世界,这对于古代南方和西南的中原王朝来说,真是荒蛮。

被流放的囚犯重新开垦土地,并充分利用古人的智慧。

因为没有现代发达的工业,而且南方的各种热带森林非常茂密,一路上到处都是蛇、虫、兽、瘴气。对于许多从未在这些地方生活过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绝望的局面。

他们被流放到这些地方后,所做的就是把附近的森林变成农田,为整个王朝开垦新的土地,增加可以耕种作食物的土地。中原不适合汉人居住的土地被硬生生的变成了可以养活很多人的农田。这是古代王朝流放囚犯的目的。

肯定不能带进监狱,浪费粮食。流放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件变废为宝的事情,既惩罚了犯人,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好处。为什么不呢?

南方比较有名的流放地就是现在的广西和海南,而清朝非常有名的流放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宁古塔。宁古塔位于清朝最北部,清朝最大的流放地,黑龙江与俄罗斯交界,西伯利亚边缘。

派往宁古塔的装甲兵相当于现代的农垦兵团,一边打仗,一边做着开垦农田的工作。除了铁甲兵,还有很多其他的犯人也在做着开垦最北部农田的工作,可谓是对罪犯的有效利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犯罪的发生。

所以我觉得流放犯人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古人充分利用每一份人力物力,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减少犯人造成的粮食浪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古时候做比现在做好。如果现代罪犯也被安排到最危险的地方工作,比如矿井,而不是在监狱里安全度过一生,这样做可能会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45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