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主食有哪些东西

古代人主食有哪些东西,第1张

古代不仅副食不缺,有时候连主食都不够吃。那么,当时除了传统的主食,还有哪些食物可以用来充饥呢?其实古代人对于吃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因为选择太多了。吃点东西或者不饿就够了。当然,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同一种食物,也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但只有在繁荣时期,人们才有这种兴趣。下面介绍一下古代对食物、蔬菜、水果的选择。让我们看一看。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被称为困扰人类的三大难题。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犹豫选择。只要我们打定了主意,千里之外的食材就静静地躺在楼下的超市里,你可以在那里挑选。古人没有这种快乐的烦恼。他们经常面临选择题,更糟糕的是,他们因为无法选择而感到饥饿。

肉少就不用提了。食物、水果和蔬菜是普通人必须要吃的。《尔雅·石天》说“未熟的果实是贫瘠的,未熟的山谷是饥饿的,未熟的蔬菜是苦涩的”。有幸生在盛世的古人能免于饿死吃什么?

一.食物

作为小米和大米的原产国,我们先民在先秦时期的口粮以大米、黍(黄米)、黍(黍)、麦、米(豆)为主,其他特种谷物为辅。在随后的几年里,传统粮食逐渐消失,新品种不时出现。

汉唐时期,有一种水生植物叫“茭白”,国人食用。秋天,它有黄色的花和黑色的种子。把它磨碎去壳做成白米,叫做“雕糯米”。口感滑嫩清香,在当时是高档粮食。东汉郑玄将其列为汉九谷,唐人也对其推崇备至。李白诗云“跪下刻米,明月照素淡”。王维送别友人时,也说“云国稻苗炫耀,楚人育肥米”。到了宋代,茭白逐渐消退,一方面是因为产量低,成熟时间不同,更重要的是茭白如果在结实前感染细菌,会长成又甜又脆的茭白。宋人用茭白栽培茭白,但结籽的往往被锄掉。和胡一起刻米,渐渐成了传说。

起源于麦梁河流域,很早就传入中国,受到先民的高度重视。商朝“月初一,食麦”,周朝“孟春之月,食麦羊”。晋景公淹死在厕所前,想吃的是一碗新麦做的麦饭。大豆产于中国东北,相传是齐桓公北伐山戎所获,故早期大豆称为“戎”。大豆除了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做成中国传统的酱油,烹饪出中国特色。

明朝末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作物的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加入了许多新成员。正念时期,玉米传入中国,沿海地区种植,明清时期逐渐推广。地瓜的引入颇具传奇色彩。万历年间,红薯传入吕宋(菲律宾)。中国商人陈振龙看到后想把它带回中国。吕宋政府禁止洋芋种子出口,陈“取洋芋藤拧成水绳,不得不渡海”。回国后,陈氏一家六代致力于推广红薯种植,或向高官推荐,或在各地推广薯蔓,或著书介绍种植方法,为红薯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薯的产量是小米的十几倍。“一个人被一个弹簧惯坏了,一斤不值一文,两斤就能饱。”所以老人,小孩和孩子,还有街上乞讨的人都可以吃。不管多饿,不管多不疼,对缓解中国粮食问题是有帮助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的人口爆炸。

第二,蔬菜

古代蔬菜少,质量不高。《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有132种,可作为蔬菜的只有20多种。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再吃今天众所周知的“水荠菜”中的睡莲状藻类。“谁说茶是苦的,它是甜的”是今天的苦菜。《左传》中当时推崇的名菜“苹果、蚊蚋(青蒿)、蕨藻之菜”,“可荐鬼神,可耻诸侯”,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些水生浮萍罢了。

到了秦汉时期,情况略有好转。人们经常吃苏文提到的“五菜”:向日葵、淫羊藿(豆叶)、韭菜、洋葱和韭菜。其中,向日葵被称为“各种蔬菜的主人”,中国诗歌“青青花园中的向日葵”就是指它。魏晋时期,《齐民要术》中仍有专门一章论述向日葵种植技术。但葵花本身“滑而不利人”,到了唐代种植逐渐减少,到了明代就不太能食用了。李时珍将其列入《本草纲目》,不再将其视为蔬菜。这个时候韭菜食用比较普遍,但是韭菜黄的很少见,所以皇宫有条件在大棚里栽培食用。萝卜和芜菁(芜菁)在汉代也是重要的蔬菜,直到唐代仍然是冬季重要的辅食。东汉引进大蒜,替代国内低产大蒜。

到了魏晋唐宋,国人的味蕾终于得救了。起源于印度和泰国的茄子在西晋时传入,西汉时传入,起源于印度,称为“黄瓜”的黄瓜开始广泛种植。菠菜和生菜也在此时被引进和推广,并获得一致好评。著名美食家苏轼曾热情地称赞菠菜为“雪底凤梨如铠甲”。从汉代开始人工栽培和改良的荠菜(白菜)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南北朝时,士大夫以“早春韭菜,深秋韭菜”为上品蔬菜。宋朝种植白菜成功后,味道非常鲜美。苏轼称赞它是“白发酵的羊羔和海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元代起源于北欧的胡萝卜传入,逐渐从云南传到全国。辣椒和番茄是在大航海时代传入的。胡椒在清初迅速普及。西红柿在晚清被作为蔬菜食用之前,只是用于观赏目的。

第三,水果

与老祖宗在蔬菜方面的不幸不同,我国盛产土特产水果。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广泛种植樱桃、桃、杏、梨、白果、李子、枣、栗子、山楂、柿子等。樱桃因“初百果熟”而格外受重视,盛夏要用来祭祀祠堂。桃、杏、李、柿产于中国,或仅作为果树在中国栽培,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梨子是祖先种植的。汉朝时,就有专门经营梨园致富的人。千株梨树的果园赚了“千户等。”;专门培育的梨品质优良,如正定御梨,被曹丕誉为“大如拳,甜如蜜,脆如陵”。栗子和枣在北方种类繁多,被视为重要的辅食。战国时期,北方燕国“有北方枣栗之益,虽民不耕,枣栗之果足民之用”。

果树在南方也很繁盛,但限于交通条件,在北方很少有人享用。最著名的南方水果是中国特有的荔枝。汉武帝破南越后,荔枝传入北方,与龙眼一起种植在上林苑,并为此修建了荔枝宫。但是北方气温低,荔枝很难成活。为了在盛夏吃到这种美味,汉武帝、汉和帝、唐玄宗都组织驿马日夜运送荔枝。与龙眼、荔枝的产地相似,但果实较小,味道清淡,所以被南方人称为“荔枝奴”。荔枝北移困难,但柑橘北移相当成功。三国时期,被汉人视为“尧舜不常御”的陈皮,被“千里种之,列为铜雀园”,在中原种植。

历代也有少数奇果。汉代引进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交,形成新品种,被广泛种植。南北朝时,长安已经是“户户植园,连荫连架”。还介绍了核桃和石榴。到了汉末,两者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曹植称之为“前庭种石榴,绿叶摇苍绿”。石榴是我们的祖先栽培后发扬光大的。北魏洛阳白马寺出产的“白马甜石榴,真值牛”价值极高。

宋金时期,契丹破回纥,得西瓜籽,传入内地。元代人吃时惊叹其味,如“醍醐灌顶,甘露溢心”。

明末引进了美国水果,如菠萝、火龙果、草莓等。清末,欧洲苹果传入中国,取代了中国传统的苹果(棉花苹果)。

祖先对温饱的渴望,无非是三餐。今天的中国人不必受困于食物的贫困,却被富贵病所困扰。生海鲜虽然好吃,但是食物、水果、蔬菜各有各的味道。均衡饮食,调和阴阳,才是长久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39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