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领袖是谁

纳粹德国的领袖是谁,第1张

了解过二战的朋友都知道,罗马尼亚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它每年生产大约1000万吨石油,基本上供应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然而,德国沿海省份的石油产量每年只有50万吨。此外,煤制油的最高产能为每年500万吨。1943年,德国机械化部队消耗的石油最多,大约需要1200万吨的石油供应。显然,没有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看过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的军迷,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影片中库尔斯克会战的那一段。上尉·威尔汉姆在别尔哥罗德的废墟中作战,他的营长告诉他,由于缺乏航空空燃料空,军队将无法支持地面战斗...可见,在1943年最关键的时刻,德军攻占高加索油田失败,陷入油荒。

1942年,轴心国打了整整下半年,不仅没有攻占高加索,还损失了150多万军队和大量技术武器,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损失的军队主要是罗马尼亚人。据统计,到1943年,在苏德战场作战的罗马尼亚军队已经突破70万大关,几乎等于曼施泰因指挥哈尔科夫反攻时手中军队的总和。因此,罗马尼亚不仅为机械化战争提供了必要的油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轴心国兵力不足的问题。它的作用绝对优于意大利,是真正的轴心国的脊梁!

但二战期间,罗马尼亚工业基础有限,导致部队装备差。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部署在苏联和罗马尼亚边境的19个罗马尼亚师全部装备捷克制造的ZB-24步枪,各种轻机枪,包括捷克制造的ZB-26+和奥地利制造的施瓦茨罗德轻机枪,基本上没有要害武器。由于缺乏装备,罗马尼亚部队还使用缴获的莫辛纳甘步枪和PPD-40!冲锋枪和托卡列夫手枪,尤其是苏联火炮最受欢迎。不仅罗马尼亚军队,德国军队也非常喜欢苏联炮兵。不幸的是,他们一直受到弹药短缺的困扰。罗马尼亚军队的装备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至少是有装备可用,但是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的缺乏是致命伤!

1942年11月底,朱可夫率领110万红军发起天王星反攻计划时,第一个目标是保卢斯第6军的南北两翼,分别是罗马尼亚第3军和第4军的防守区域。两军27个师38.2万人,匈牙利第2军20.9万人,意大利第8军20万人。这些仆从军是1942年下半年轴心国蓝色行动向高加索挺进的主力,而占多数的罗马尼亚军则是以第6军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中的主力。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只能停留在顿河上游,由此可见罗马尼亚的重要性!

不仅在1942年下半年,而且从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罗马尼亚军队就是轴心国的主力。很多人认为罗马尼亚军队在敖德萨围城中损失惨重,因此得出结论:实力一般!众所周知,曼斯坦因的第11军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期间伤亡数万,甚至不得不解散。所以敖德萨之战绝对不是罗马尼亚的无能。

罗马尼亚军队在敖德萨战役中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伤亡81000人,死亡约18000人,失踪11000人。守军伤亡41000人,战斗中死亡约16000人。如果不是我们在这个港口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生命,大大延缓了南方集团军的推进,也许曼施泰因就不用南下帮助消灭基辅周边的苏军了。

克里米亚战役期间,罗马尼亚军队是曼施泰因的得力助手。两个罗俊摩托化团与几个德国摩托化连混编组成格罗戴克战斗群,以微弱的兵力深入克里米亚腹地,最终配合曼斯坦因围歼16.2万苏军。蓝色行动开始时,罗马尼亚军队扫荡了亚速海周围的苏军残余,解除了他们对高加索a组深入作战的担忧。

同时作为保卢斯的两翼,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由于斯大林格勒两翼没有大河作为天然屏障,缺乏反坦克火力的罗马尼亚军队在雪域草原上被朱可夫打败并不丢人。罗俊的施耐德47mm火炮对T-34束手无策,但他们作战足够顽强,指挥官的表现让领兵投降的保卢斯黯然失色。

以罗马尼亚第3军为例。这支部队只有德国第22装甲师和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两个坦克师,19万左右的作战部队!但是他们要守住138公里的草原防线!而且对面苏军仅第一梯队就有34万人,尤其是装备了数百辆T-34坦克的强大的苏军第5坦克军,瞬间淹没了德国和罗马尼亚两个装甲师,所以保卢斯的北翼最早崩溃。

但被击败的罗军,由罗第6步兵师师长少将·米哈伊尔·莱斯特率领,组成4万多人的战斗群,顽强抵抗苏军围攻,于11月23日全军覆没。少将·米哈伊尔·莱斯特被包围时总是拒绝投降。消灭他的苏联第五突击军非常强大。正是由于其对奇尔河防线的不断进攻,使得原定参与清剿计划的德国第48装甲军转入防守。由著名的布尔克将军指挥的德国第11装甲师,不得不面对奇尔河对岸数十万苏军的不断进攻,经常是白天作战,晚上行军转移。可见斯大林格勒北翼的苏军战斗力很强,所以罗马尼亚军队的战败并不可耻。是他们把它给了德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33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