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计策的运用

围魏救赵计策的运用,第1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总结。它们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聪明。今天,边肖向大家介绍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围魏救赵。有人会问,围攻赵国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是包围魏国拯救赵国。这是真的吗?边肖将给你详细解释围攻赵国的含义。

历史典故中读懂围魏救赵的意思

公元前354年,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双方鏖战多年,赵国疲惫不堪。这时齐国应赵之请,派田忌为大将军,田忌是田忌赛马的功臣,孙膑是军事家,率军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奔邯郸。孙斌认为,要解开纠结的丝线,不能用手使劲拉,更不能直接参与打架来解决别人打架。出兵清剿,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空虚。若引兵扎魏京梁,占其交通要道,攻其空空处,向魏京梁进军,必然要放倒赵、李,以保全自己。"趁他们疲惫,齐军在预选的作战区域桂陵迎敌,打道回府。魏军大败,邯郸之围告破。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21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