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木希典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乃木希典为何被称为日本的“项羽”?

乃木希典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乃木希典为何被称为日本的“项羽”?,第1张

“二岭山巅攀登险,一个人的成名期很难。铁血覆山形变,千人共仰二岭。”不知道朋友们看到这首诗是什么感受?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项羽”?如果这首诗的作者是日本人,会不会让朋友们大吃一惊?是的,这首诗的作者是乃木希典,郭沫若评价它是第一位日本现代中国诗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

野木麻吕介(日文:のぎ まれすけ,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生为昌州诸侯,曾用名元三郎、文藏。陆军上将,擅写汉诗,体严谨,裕仁之导师,裕仁。把日本武士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将军,日军的“军神”。

第一,秦冰皇帝

1849年12月25日,乃木希典出生在日本东京。 他是长志的封臣长志的第三个儿子,长志的父亲是武士道狂人。为了培养儿子的武士道精神,他从小接受父亲乃木石的训练。除了严格的武士道教育和儒家义气,他还经常在冬天脱光衣服冲到雪地上接受惩罚。然后成为常州藩军的高级将领。

1871年(日本明治四年),实行效忠天皇的“亲兵制”,设立中央统帅直属部队。从萨摩耶范(鹿儿岛)、常州范(山口县)、土佐范(高知县)招募士兵,选拔为天皇的“亲兵”当兵,才成为天皇最喜欢的将领。

1877年,在镇压西乡隆盛叛乱的西南战争中,乃木作为第14翼少佐的联合队长,率军增援熊本,中途被敌军击溃。大部分都被歼灭了,联合旗也被叛军拿走了。奈木作为联合队长,在战场上丢了联合旗,觉得活不下去了,于是化身武士道精神,扬言要自杀,把自己的旗帜献给天皇。他被他的朋友儿玉源太郎和山县有朋劝阻,并被皇帝赦免。每次想起来,总是很痛苦。从此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誓为皇帝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1886年我去欧洲留学,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回国后,他立即向日军提出了一份《消灭军队意见书》,强调一个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军装,干净细致。两年后,他担任近卫步兵第2旅的团长。

第二,日清战争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乃木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大山岩指挥下的第一旅的团长。战前,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诗中写道:“肥马拿大刀无酬,帝恩空浴数年。窦飘倾吐醉梦,破志那四百州!”然后扔下笔,拿起刀,奔赴辽东,参加攻占锦州和旅顺的战斗。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旅顺城被日军屠戮成人间地狱!

乃木希典率领先头部队在辽东花园口登陆,制造了近代日军在中国的第一次大屠杀——旅顺惨案。两万多名居民惨遭屠戮,负责收尸的只有36人幸免,两万具火化尸体的骨灰刚好装满了两个棺材。可见,乃木希典对待敌人是极其残忍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男女老幼,这恰恰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军人美德。

1895年4月后,晋升为陆军中将,特别爵位为男爵。历任第二师师长、锦州警备司令、第十一师师长。1896年10月,日本中将乃木希典成为台湾第三任总督。他上台后,为了镇压台湾省民的反抗,大力推行“以台治台”战略,颁布了《台湾省绅规》、《匪服政策》等法规。然而,由于台湾省各界的抵制,乃木的阴谋失败了。

第三,日俄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他担任第三军团司令,再次来到他熟悉的辽东战场。作为日军的最高指挥官,乃木希典发明了迎合日本武士道勇敢精神的“跳猪战术”,又称“肉弹战术”。他的战斗格言是“如果一拳打不垮一堵墙,那就继续打下去。当时奈木的两个儿子也在部队。战前乃木做了三口棺材,准备叶仨一起为皇上而死!激烈的旅顺战役打响了。乃木率领第三军团向俄军203高地发起第一轮猛攻,但俄军火力太猛,日军举步维艰,进一步死亡!六天内超过15000人伤亡!柴急了,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在血肉横飞中葬送了数千日军,还是失败了!

乃木抑郁病倒了!但是,明治天皇依然信任这份爱。天皇和参谋总长山中伸弥以及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鼓励并安慰乃木,于是乃木树立了继续努力的信心,发动了第三次风暴。奈木组建了敢死队。每个队员都挂着两条白腰带。乃木亲自为他们送行。日军杀得尸山遍野,血流成河,损失万余人。整个战场臭死了!最后日军攻克了203高地,乃木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了!乃木感慨万千,于是在开头写了一首纪念诗:“登上二岭山顶,险象环生,一人成名难?”铁血覆山形变,万人同杨二岭精神”。(203高地被乃木改名为二岭山,以祭奠在战争中死去的亡灵)正是因为这场战役,日本才真正进入了西方人的世界,日俄旅顺之战也为日本接下来在亚洲的侵略埋下了伏笔。

1905年1月,旅顺要塞的俄军实在撑不住了,打起了白旗。乃木最终以六万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征服了旅顺!随后乃木率军参加了奉天战役。他顺利迂回,再次打败了俄军。回国前,乃木又一次心潮澎湃,又来了一首诗:“帝师骄横,野战攻城尸横成山。我羞于见我的父亲和长辈。今天有多少人在唱歌!”回国后,乃木得到了皇帝最大的赏识和信任,他被授予一等功。他从第二等级晋升为晋伯爵,担任军事参议官,并成为皇帝孙的老师。

第四,杀生成神。

1912年,被日本人奉为“神”的明治天皇真的去见了天神。乃木希典将军是天皇敬爱的将军,也是皇孙(“皇孙”是裕仁天皇未来的裕仁)的老师,他悲痛欲绝。天皇葬礼当天,乃木将军和妻子静子身着白色和服,跪在天皇的照片前,被剖腹牺牲。奈木生前写下了最后一首诗:

人生匆匆,主永远流浪在外,期待空悲伤!

不远,我愿意陪你。

有其夫必有其妻,奈姆·景子夫人在陪她剖腹产前还写了一首诗:

圣驾已去,一听有去无回,痛哭流涕!

我希望今天能见到你,为皇帝的仁慈服务。

这对“极其高尚”的夫妇最后一次感谢了黄恩...

从此,这位“超级忠君”、将武士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将军被尊为日军的“军神”,一代又一代的日本“皇军”视他为精神偶像,包括给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带来血雨腥风的东条英机。

对中国人来说,乃木希典是血腥残忍的屠夫;对俄国人来说,乃木希典是一个凶猛可怕的敌人,而对日本人来说,乃姆是一个刚毅顽强的英雄。从纯军事角度来看,爱帝将是20世纪第一次大规模要塞战役的指挥官,为后世类似战役提供了大量经验。从日本历史的影响来看,乃木的“精神感召力”太大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军”官兵,都来向这位“军神”取经,为天皇殉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18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