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两千年前修的路

秦始皇两千年前修的路,第1张

很多时候,人们在认识秦朝和秦始皇的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刻板印象,就是秦朝的暴政导致了人民的悲惨生活,秦始皇是一个冷血的暴君。但是稍微想一想,一个暴君真的能完成这个统一天下的壮举吗?而且秦朝的很多制度后世还在用,秦朝秦始皇下令的秦致刀,能够两千多年寸草不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始皇不仅修建了令人惊叹的长城,还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致路,享有世界高速公路鼻祖的美誉。

这条古道充满了历史:秦始皇的遗体从秦致路运回,他的儿子傅肃在秦致路拔剑自杀,昭君在塞车中一路过关斩将。他抱着“龙城必飞,非呼玛山”的信念,在这条狼烟滚滚、战马飒飒的路上与匈奴作战,孟获、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周游世界,命令蒙恬和他的儿子伏羲带领几十万民工修建秦致路。其中,大量工匠退出阿房宫和陵墓建设,转而投身于秦之道建设。

它从咸阳(今咸阳淳化县)到九原县(今包头附近),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区。秦公路贯穿14个县,全长736公里。道路最宽处约60米,山路最窄处约20米,全部用黄土夯实。

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点,主干道可以并排开15辆大马车。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路。

秦道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中,载:“三十五年,除道道,道九渊,抵云阳,切入山谷,直入之”。

蒙恬学习两年半的时候,可惜秦始皇死在了阅兵的路上。赵高李斯发动政变,篡改遗诏,诱骗儿子傅肃自杀。然后他们杀了孟田。太可惜了!当时秦之道还没有完成《史记·蒙恬列传》:“始皇帝要周游列国,行到九原,到达甘泉,就是蒙恬通道,从九原到甘泉,就是沟谷,千里八百里。路不对。”

然后在秦二世进行了修复,具体的结束时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据估计,这将是三年(前207年)在秦二世,这将持续约五年。《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圣旨僭主之后,“法刑渐深,群臣皆危,欲来行者皆危。又是阿房宫,治直路,驰道,积越重,无所剩。”

据考古证明,在古代,秦致路沿线有附属建筑:烽火台、宫殿、兵站、检查站、夯土护坡、排水沟、驿站、...驿站是专门为文件递送员或官员、商务旅行者停留、吃饭、换马等而设计的。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秦之道,在荒芜之前,连草都没有长,更别说树了。秦岛分为黄土段和沙漠段两部分。毫无疑问,沙漠地带是不会长草的。我们主要看黄土剖面。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秦致路:在许多坚硬的路基上有杂草和未成熟的树木。秦直道到现在已经废弃了200年左右。清代嘉庆年间的文献记载:“若府南及临潼,青阳北,车马络绎不绝,冠驾…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直到嘉庆年间,秦直道仍在使用和维护中。当时秦之道被车马来回碾压。自然不会有草长出来,更别说树了。然后这条路荒废了几百年也没有长成一棵大树,真的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研究发现:

1.夯实的土层有很大的作用。原来,蒙恬将军、公子富肃在修筑直路时,指示工匠反复夯实数千层土,使夯实的土层犹如一大块坚硬的铜铁,是秦工匠的绝活。比如秦始皇陵的夯土墙,一箭射不开。从清末开始,琴岛几百年来被风雨洪水冲刷,无人打理。会有新的浮土、泥土和层层落叶覆盖在这个“铜铁”上,形成新的土层。一些植被种子落在新的土层上会形成一些杂草,树木的根再也扎不住坚硬的夯土,树也就长不高了。

2.古人的大脑大开,炸,烧,喂。当时修建秦致路用的土是炒“熟土”,是加盐的“熟土”,就是把所有的建筑土都用盐和碱烧制或者反复炒熟,然后压实在一起。这样,即使种子落在上面,也不会生根发芽,所以整个路面会像铁一样坚固。加上之前一直在用,有人打理过,路面也经常打扫。当然,草是不会长的。县富张家湾乡大麦秸秆村村民周1958年在直道路基取土时,挖出一把残重8公斤的古铲。前几年村里出土了一个很大的古铜壶,好像是秦代的壶。这些可能是炸土的器具。

3.雇用忠诚正直的人是一个好政策。有秦始皇最信任的儿子傅肃和他最忠诚的将军蒙恬主持如此庞大的工程,就不会有贪污受贿和偷工减料。他们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步,质量绝对有保证。

4.可爱的人是根本。古代劳动人民的诚实、智慧和团结,齐心协力建设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抵抗匈奴。塔尔坎经常深入中原,掠夺内地牲畜,霸占百姓妻女...中原人民苦不堪言,痛恨匈奴,不遗余力修建直路。

战国末期,燕赵等国被秦国削弱,匈奴趁渔翁之利,占领了北方边境郡县的许多地方。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匈奴立足河南(今内蒙古河套),盯上了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秦始皇三十三年初春,为了消除边疆之患,秦始皇命蒙恬率领三十万主力从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渡过黄河,攻高阙、桃山(今狼山),一支军队渡过黄河到贺兰山,北击匈奴,失地全部收复。

此后,蒙恬派30万大军驻守北方,威慑匈奴。蒙恬镇守边境十几年,对周边地形了如指掌。因此,他们带领的施工队伍可以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线路的选择、改线和施工,各种附属工程快速、高质量地进行。笔直的道路与长城呈“T”字形相交,使匈奴不敢轻易南侵,从而保证了老百姓的安定生活。

2006年5月25日,秦之道遗址被中国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年的秦之道工程质量令人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值得学习,秦之道的工程指挥和监理更值得现代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18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6
下一篇 2022-06-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