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倒数第一”试卷走红,老师:脑洞超越地球人,另请高明吧!

小学生“倒数第一”试卷走红,老师:脑洞超越地球人,另请高明吧!,第1张

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正确答案”影响,也许孩子能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可能性,但经验主义早早扼杀了这种可能性。教育应该强调经验主义还是激发创造力?不同的父母对此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几乎每年都有让人哭笑不得的精彩论文。比如有些0分作文,虽然没有得分,但是很多人写的很好,有些0分的答案也是。乍一看,它们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之前有个老师曝光了他批改的0分卷子,很意外这个倒霉孩子的答案思路千奇百怪。

每个人都熟悉单词和句子的选择。一般给出的单词都是连贯的,比如用无辜造句。结果这个学生写道:“今天真的好热啊!”虽然这样的回答没有错,但是最后也不会得什么分。更有甚者,学生写道:“先吃水果,再喝水。”用逗号分隔可以得分吗?

因为已经拆成两个字了,老师果断给了个大叉。零分!光荣地获得了“全班倒数”,这个学生实至名归。

改完试卷,老师头皮发麻,说明学生脑洞太大,大概教不出来。我们再问一个高手吧!其实类似的奇葩卷还有很多,比如这个简答题。问题是:钢是什么和由什么制成的?结果学生的回答是“程和刚”,这个回答好像没什么问题。如果按照正常的常识性问题来回答,答案自然是“碳和铁”,但这个答案估计低年龄的孩子也答不出来。很多网友吐槽,大人可能不知道,小孩子想到拆词很聪明。

老师直接打分没问题,但其实通过这些回答,家长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常识和经验主义是教育的主体,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大家小时候其实都是天马行空空,但是长大后知道的越多,打破条条框框的能力就越弱,这也反映了现在教育的局限性。

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留个位置空

拒绝一切经验主义。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不自觉地以经验主义为主导,比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孩子其实对此毫无概念。如果父母什么都告诉孩子,跳过让孩子自己思考的过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思维发散的主动性就会受到抑制。

缺乏判断力,选择困难,长大后会导致经验主义教育的后果。一个善于自己思考、把握规律的孩子,在学习和与人交往中会更加灵活。拒绝一切经验主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在面对具体的事情时,他们思考后的想法是自己的。

教学中的创造性

教学中的创造性其实很常见,比如理科的一题多解,文科的开放性题目。这些话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善于发散思维的孩子对这类问题更得心应手。比如在一些阅读理解题中,会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不去想,写出来的内容可能符合“正确答案”的范畴,但这未必是提问者的本意。

教孩子多角度看问题。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件事要多角度分析。在学习中,这种方法叫做辩证法,即客观地看待一个问题的两面甚至多面。辩证思维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一切。家长可以利用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独立思考,这些东西和观念的涓涓细流,最终会汇成自己价值观的海洋。

枕头育儿信息:

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就像是源源不断的,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14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