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朔和徐静蕾有关的日子

与王朔和徐静蕾有关的日子,第1张

“以前作家中有很多流氓,现在中国的流氓大部分都是作家。”

说这句话的王朔,90后、00后应该不陌生,但对于70后、80后来说,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整个青春。

王朔不仅是80年代的当红作家,由他的剧本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引领了当时的中国青春电影市场,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声叹息》、《甲方乙方》到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是经典之作。

所有这些作品都有各自领域非常重要的导演和演员的支持:赵宝刚、姜文、冯小刚、葛优、于霞、静宁……而1992年的电视剧《瘾》在2003年被翻拍成电影《我爱你》,主演是与王朔有着说不出的情缘的许。

除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王朔的爱情生活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许的恋情——虽然当事人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一传闻,但许本人也一直只称王朔为“朋友”,王朔只称许为“红颜知己”。

但在许的职业发展中,不得不说王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许井磊之所以能够一炮而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王朔在影视圈的地位。

烟花易冷: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婚姻

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他于1965年来到北京学习,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王朔,一个年轻人,并不是特别出众。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了海军。在此期间,他开始写小说,并向杂志投稿。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东西——写作。

1984年夏天,王朔遇到了他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他后来的妻子沈。

当时王朔的“流氓作家”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花边新闻层出不穷。也许正是这个泼皮坏人的形象吸引了沈。尽管周围的人都不看好这段感情,但沈还是毫不犹豫地爱上了王朔。

在他们感情最深的时候,他们合著了《升到海里》,发表在《当代》杂志上。1987年,他们结束了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

也许爱情真的是一剂振奋人心的良药。从1986年开始,王朔先后发表了《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瘾死》等重要作品。

1987年到1992年,是王朔事业的巅峰。他的小说不仅畅销,还当上了编剧,由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风靡全中国。举个简单的例子:1988年上映了四部改编自王朔小说的电影,这一年也被中国影视圈称为“王朔电影年”。

然而,事业的迅速成功给他带来了荣誉和副作用。从1992年开始,王朔的文学创作灵感似乎枯竭了。直到1997年,王朔再也没有写过小说。

更尴尬的是,他与妻子沈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1997年,婚姻已经出现问题的两人在僵持两年后终于离婚。外界传言是许逼他们离婚的。王朔为了躲避离婚带来的负面新闻去了美国,直到同年10月才回国。

也许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再次激励了他。2008年,他甚至写出了自己的晚期风格代表作《给女儿的信》。这本书一出,王朔对妻女的愧疚就表露无遗。他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前妻和女儿是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

他在他的一封无头无尾的“给女儿的信”中写道:一旦你闭上眼睛,你就会在另一个世界。也许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后悔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然而,生活中没有后悔药,我们只能继续过去。所以他只能对女儿说:我允许你跟我撒野,因为我爱你。

哦,让一个有勇气的人去他喜欢的地方冒险吧:故事以朋友结束。

1994年,尚未成名的许20岁,她的处女作《同桌的你》石沉大海。然而,她仍然年轻,有才华,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非常好的把握。

1996年,许主演了一部由执导的爱情片,搭档是濮存昕,编剧是海岩。是王朔把她推荐给赵宝刚的。

当时王朔是影视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毫不吝惜地给许介绍资源,后者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于是他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1998年,许凭借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成为一代大学生眼中的女神。2003年凭借王朔编剧的电影《我爱你》获得华表奖最佳新人奖和杰出新人女演员奖。

没想到,野心勃勃的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演员身份。同年,她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我爸》上映,次年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奖最佳新人导演奖。这部作品看似与王朔无关,但看看演员阵容:、姜文……我们很难推测是王朔推荐了新导演许,这些大腕一起参演了这部电影。

许井磊很懂得如何抓住这个机会。2004年,她再接再厉,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将西方的故事披上了东方的外衣搬上了银幕。搭档还是姜文。

本片首次参加第52届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银壳奖。许还被评为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

两年时间,从一个文艺范演员到文艺导演,许自身的能力和眼光自然没话说,但背后的王朔功不可没。

虽然王朔已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但1992年之后,他不再有新作,只能吃旧书,不再像往年那样风光。但凭借多年在影视圈积累的人脉,他已经全心全意为许铺路。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两人一直没有公开在一起,甚至在王朔离婚多年后。

多年后,王朔曾直言不讳地提到许:“他们是摇滚出身。摇滚诞生在北京,这是最积极的。他们打得又邋遢又帅。我特别喜欢这种人。”

另一方面,许,虽然她在采访中也提到,认为出轨是人的本性,不应该因为这种不可抗拒的本性而受到太多的指责。但她后来接受鲁豫采访,说她对婚姻的第一反应是“吵”,因为在她早年的生活中,父母不停的吵架给她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她对“吵架”和“结婚”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恐惧。

还有她和王朔是怎么相处的?她多次说王朔是“良师益友”,但他们“经常吵架”,“谁也不肯向谁让步”,“谁也不肯妥协,最后就不说话了”。

2017年,在金星秀上,许承认她和现任男友在一起七年了。谈到婚姻,她不再像早年那样避蛇。她反而说两人已经达成共识,想结婚了。她想现在就这样相处。“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不焦虑、不焦虑、不纠结的人。”“特别单纯,相处起来也不累。”

也许这就是许的答案。不,我只是没遇到对的人。套用王朔自己在《我的千岁寒》里写的话:婚姻,如果你感觉不到,是不是。

王朔曾透露,许井磊买了他的房子。在他不景气的时候,许没有离开这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帮了他大忙,给他买了一套房。

后来在接受赵忠祥采访时,他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是悬赏,所以我说我死后我的财产一定属于许。

两人至今仍是非常亲密的朋友。2015年,许的新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由王朔编剧。也许这才是他们两个更合适的相处方式。

笑看风云:走到最后才知道结局。

1997年婚姻风波平息后,王朔回国继续从事文学批评工作,流氓作家似乎又回来了。

1999年,他出版了小说《看起来很美》。在序言中,他这样回忆往事:1991年,我写了一百多万字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剧本。第二年,我得到了报应,陷入了写作危机...我想我崩溃了。在提到这本书时,他说:我的书只是对我过去生活的一种追忆。

虽然他多次提到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混搭提炼出来的,但其真实性无从考证。读者不必对号入座,但这部小说一般被认为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在这本书里,痞子褪成了影子,一种软弱的感觉渗透在字里行间。很多读者觉得不了解王朔,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一个重要转变。

2007年,王朔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他的小说集《我的千岁寒》获得伦敦书店版权,创下了当时中国版税的新高——365万。

2008年,王朔出版小说《给女儿的信》。有人看不懂,有人欣赏,褒贬不一。

2010年,王朔和冯小刚再次合作,电影《非诚勿扰2》慢慢回到了他熟悉的圈子。

总结:

看着王朔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我觉得他现在并没有被生活击倒,反而似乎对生活的本质看得更清楚了。

从过去的名利双收,到突然的名声下滑,他早早就认清了自己,觉得“光看着挺好,结果事后总不能问自己:是这样吗?”

所以,王朔还是那个王朔。他还是会骂任何不喜欢的人,写文章,做采访,有时候甚至会讨厌人。偶尔能听到他赞同别人的话。他说:现在的人觉得表达真善美很老套,但我觉得还好。真善美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但在其他方面,他太低调了,让人看不到他的影子。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面试中,说到女儿考上了伯克利大学,我难掩骄傲。

虽然《给女儿的信》被一些人批评逻辑不通,不知道写什么,但其实这部作品更像是从他内心的自言自语中切下的片段,喃喃地对女儿说。

也许不是逐渐消失,一个流氓,只是换了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10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