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风俗有哪些

布依族风俗有哪些,第1张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其中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布依族有哪些习俗?

婚姻习俗

历史上,布依族的婚俗因地而异。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独立的婚姻。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布依族的婚姻是独立的。

明朝以后,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受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的婚俗逐渐发生变化,婚姻契约由自选变为父母绝对包办。

包办婚姻导致早婚,即婚姻双方在小时候就被父母订了婚,到了十几岁再结婚。婚礼结束后,我会回娘家住,也就是“夫家”。还有的实行“姨夫娶姨母”,即姨夫的儿子娶姨母的女儿,反之亦然。

婚姻的缔结可以分为“开嘴”、“订婚”、“结婚”三个阶段。一是男方家让媒人来回女方家几次。媒人第一次来女方家,不用提请亲戚的事。他只需要把礼物放在女方家的神龛上,说明礼物是某家送的,聊一会儿就会回来。

如果女方几天不回礼,媒人可以第二次上门。征得同意后,男方会准备一些礼物,邀请家里的老人、年轻人、亲戚,和媒人一起去女方家订亲酒。这种仪式被称为“开饭”,部分地区的布依族称之为“吃鸡”或“吃鸡腿”或“粘发香”。

第二次,男方家带了酒、公鸡、猪肉和一些嫁妆到女方家“订婚”。这种仪式被称为“更陌生”或“更年长”、“更甜蜜”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都是“收八字”和约定嫁妆。之后男方家可以定下婚期,让媒人通知女方家,以便准备嫁妆。

婚礼期间,新娘和新郎三天内不得在一起。婚礼的第二天,新娘会去拜访翁姑和他的亲戚。婚礼第三天早上,新娘挑水或者到厨房看看,类似汉族的“做饭”。仪式结束后,新娘出发回娘家,这叫“回娘家”。布依族村寨婚礼,远近的年轻人都能来听歌唱歌,有的地方唱了七八个日夜。

在实行包办婚姻的同时,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相对自由。青年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走亲访友,或者叙旧,聚一聚。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孩,请他的姐姐或家中的姐妹充当“貘”来传递信息。如果女人愿意,就把自己绣的绣球扔给对方,男女双方走出人群,在附近唱歌。多次见面,建立感情后,就可以誓死相许了。

“郎少郎毛”是不限于未婚男女,已婚人士也可参加的社交活动。但对于未婚的人来说,是爱情;对于已婚人士来说,可能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歌唱能力,也可能是为了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郎少郎毛》除了唱情歌,还唱苦歌、怨歌、暴走曲。过去,年轻人常常因为不会唱歌而找不到伴侣。现在,“郎少郎毛”不再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唯一的交流方式。

葬礼

清朝以前,布依族人是火葬的,不是葬在坟墓里。

坟墓和纪念碑是清朝中期以后逐渐修建起来的。老人去世,丧亲的家人会将丧事报给叔叔家和至亲好友,请我们民族的“布莫”择吉日举行丧事。

葬礼仪式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举行“古夜之王”的仪式,砍牛斋戒,摆酒席,丧期甚至七九天。在休息期间,所有失去亲人的家庭都吃素。有土坑墓、石棺墓、石室墓、洞穴葬、停棺葬、瓮葬等。

禁忌

大年初一,不开箱,不扫地,不梳头,不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要碰地,正月十五不要碰刀,菜只能用手掰。

禁止在村前村后埋坟。扫村时不准外人入村,驱鬼时不准外人入屋。已婚女孩被禁止在父母家生孩子。如果家里有女人,就在门口挂个红布和竹帽,防止人进屋。男人不允许进入女人分娩的房子。屋里禁止吹口哨和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要击鼓报丧。

去布依族人家做客,一定不要碰神龛和神坛,火塘边的鼎也是禁止踩踏的。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要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大罗汉,任何人不得触摸或砍伐。布依族送礼一定要送偶数。

如果孩子体弱多病,父母会找到他的保护人米歇尔·普拉蒂尼和干妈。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米歇尔·普拉蒂尼和养母:

首先,选一天在家等。3天内第一个上门的人是孩子的保护人;

二、父母在吉日领着孩子,等待路上的第一个路人,是保护者。

布依族有些支系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救过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以前没有米。是狗把它从神的晒谷场带回给了布依族,使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的稻作民族。

有的布依族支系人不吃鱼,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神鱼龙王的女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05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