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第1张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排名第六,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斗柄指向陈方(东南),太阳到达黄经30度。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谷雨是中气,不能叫“谷雨节”。

什么是“谷雨”?《萧精卫》曰:“言雨作百谷,物洁明。”《群芳谱》说:“谷雨,谷因雨而生。”每年谷雨到来时,降水量明显增加,有利于粮食生长,故名“谷雨”。

谷雨不仅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也是纪念日。而且,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谷雨牺牲的那个人。他就是汉字的始祖——仓颉

在中国,“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祭祀黄帝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祭祀仓颉则始于汉代。黄帝祭于陕西乔杉黄帝陵,仓颉祭于陕西白水县苍岭。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一天,自然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但是古人为什么要在谷雨中祭祀汉字的始祖呢?

谷雨是仓颉的生日吗?不是。仓颉是古代的一个人物,他的生卒年一直不为人知。仓颉是在《谷雨》中造词的吗?不完全是。仓颉造词的时候,还没有二十四节气这回事。节气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古人一开始用土规测量日晷,以确定“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后来逐渐增加到八、十二节气,直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

谷雨节既不是仓颉的诞辰纪念日,也不是仓颉的人物创作纪念日。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不妨查一下古籍的记载,看看有什么线索。

仓颉最早是战国时期荀子提到的。《荀子·揭秘》云:“好书多,惟仓颉传独一,一也。”据荀子说,最初造字的时候学造字的人很多,各种版本都有。之所以只有“仓颉版”流传下来,是因为“仓颉版”体系完整规范,有章可循,得到大家的认可。

先秦时期仓颉的记载,以及《韩非子·吴宓》:“仓颉历代所写之作,亦为私,自恣者为公。”本文只记载了秦汉时期的记载,包括《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春秋元明报》等。鲁《春秋》只提“为书”;《说文解字》称《黄帝内经》史家仓颉,其造字原则起初是“象形字依类”,后又用“形声相益”的方法造字,做到“凡作可鉴,万物可察”。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没有提到。

提到仓颉,就有“雨”字的记载,只出现在《淮南子》里。谷雨纪念仓颉最重要的线索就在这里。

《淮南子·本·景讯》云:“仓颉从前写了一本书,却下起雨来粟,夜有鬼哭。”意思是仓颉造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仓颉造字成功后,马上下起了玉米雨,鬼鬼吓哭了。小米在北方俗称“黍”,脱壳后称为“黍”,所以黍的雨就是谷雨的雨。只要把“粟裕”理解为“谷雨”,仓颉和谷雨的关系就成立了。

淮南子成书于汉初,谷雨纪念仓颉的传统也起源于汉代。可见汉人已经把粟裕理解为谷雨了。这样看来,谷雨有两层意思:一是雨生百粒的意思,与仓颉无关;二是仓颉造词从天而降的《谷雨》。因此,人们在这一天在谷雨中向仓颉献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896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