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与姥姆庵的渊源

樊梨花与姥姆庵的渊源,第1张

老木庵,位于山西沁水县矾山南角,建于一个不为人知的年代。有人说老墓庵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女子樊梨花而建的。

唐朝女将军樊梨花驻扎的康熙御制石牌坊,还有山西沁水的矾山-老牧庵。根据矾山周围村落的名称和民间传说,大致可以推断唐代著名女将军樊梨花曾在此驻扎,故名矾山。

老母庙前的一座小山上,有一棵600岁的白松。它从石头的裂缝里钻出来,把一块大石头捏成两截。老母庙的三晋院和正殿都是清乾隆、道光年间修的。寺庙的两面墙上有200多幅神和佛的画。虽然斑驳,但依然难掩。

康熙朝的重臣的娘家在矾山的村,村口有一座余赐的石牌坊。陈廷敬早年常去老母庙赏景、静坐、读书。石碑上有陈廷敬晚年写的“玉龙林”几个字。巨大而自由的字体反映了陈廷敬晚年的思想境界。

老母庙曾经有过相当规模,但多次毁于战乱。现在,三晋大院,正殿等。,均建于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寺内多有重修碑刻。

老牧庵

老母庙,又名老母庙、老母掌、老母掌。因山门入口处有“仙掌云起”匾额,故又称“仙掌云起庵”。

老牧庵位于王杰村番山自然村南侧的半山腰,这里森林茂密,泉水涌动,环境幽静。是建造庙宇和寺庙的风水宝地。

坐北朝南的老牧庵,占地约30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有四个入口。中轴线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亭、阁、老君殿、玉皇殿。正殿两侧有钟鼓楼,中轴线两侧有30余间。

老木章位于矾山南侧,背靠主峰,两侧丘陵突起,林木茂密,环境幽静。据现存碑文记载,老母掌以前是一座庙,名“老母庵”。其创建日期不详,重建于明朝万历初年。清康熙三十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祺出资重建。

看到这里风水好,风景美,就在老穆庙的右侧建起了四穆庙,从此这里就成了陈廷敬母亲的避暑山庄。对此,称之为老牧安,陈称之为老牧安,对外,统称为老牧掌。现在的寺庙建筑仍然保持着清代重建时的规模。它看起来像一座城堡,门口上方嵌有一块石碑,并有一本书,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云起神掌”。

整栋楼一进四院九门的格局。南北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亭子、中殿、后殿等建筑,布局严谨,建筑精美。檐下斗拱、木雕精美,动物花卉栩栩如生。特别是后殿保存的清代人物壁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是寺内现有文物中的珍品。

被称为矾山十大景观的“玉龙林”古松,就在老木章东南不到50米的一个山坡上。因外形似龙,树皮有鳞而得名。而最奇怪的是,这棵松树长在一块巨石中间,周围是盘根错节的树根。虽然生长了近千年,但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可以说是太行地区最美丽、最神奇的珍贵古松。走近树旁细看,巨石南侧刻有“玉龙麟”四个大字,雄浑有力,下一段是“柯乐山人”,这是明朝重臣王国光当年游览矾山时提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892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