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石雕的历史发展

徽州石雕的历史发展,第1张

徽州砖雕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古代徽州人的勤劳智慧和艺术才华。是研究徽州文化、经济和建筑历史的珍贵资料,是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随着歙县古建公司的成立,砖雕作为一种实用的装饰艺术重获生机。

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的瓦当砖、汉代的空心砖和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空芯砖,在湿泥坯上压印各种图像。

北宋时期,砖雕形成,成为墓壁上的装饰。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葬,有三面墙是用砖雕制成的。墓室砖雕的数量、质量、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主题包括坐在坟墓里的夫妇、男仆托盘、拿着水壶的女仆等。,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到了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

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

到了明代,砖雕从墓葬砖雕发展到建筑装饰砖雕。如南京明陵宫城东西两侧的砖雕,刻有大草断枝等浮雕图案,明代安徽凤阳须弥上的断枝及梅花鹿、云龙等砖雕。与此同时,安徽、江苏等地的民间砖雕也有所发展。

徽州砖雕是由明代徽州窑工鲍思发起的。相传宝四随父母学会了烧窑。砖生意虽然好,但是烧砖要花很多时间和人力,也赚不了多少钱。看到那些做生意的徽商往往很有钱,出的钱很多,眼光贪婪,就买砖窑到淮安做生意。经过四年多的生意,包赚了无数的钱,成为惠州首富。

他太骄傲了,到处显示自己很有钱。他在淮安建了宝寺,雕塑了他的全身像,并透露他想建阿宝寺街,说他有无数的钱。这时,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个长颈酒瓶,酒瓶插在杨柳枝身上,走到宝四跟前说:“宝老板,你别吹牛了。世界上只有无穷无尽的技巧,所以没有无穷无尽的金钱。”

宝四脸红了,道:“你懂什么本事?”中年妇女说:“我可以做一朵莲花。”宝四不信。靠着自己的钱,他提议打个赌。如果他每走一步放一锭,对方就要跟他放一朵莲花,才有输赢。

这一步一步,半里下来,女人的莲花还在,宝四的元宝不在。鲍斯不得不承认失败。淮安人用地上的元宝,在种荷花的路上建起了街屋,取名“荷花街”。

包四喜身无分文,只好在庙里砸碎了自己的自我形象,凑了一点钱,又回到了惠三,只好重操旧业——烧窑。三年后,宝四的手艺越来越纯熟,又招了几个师傅学习砖雕。当时一些徽商发家致富后,回老家大兴土木,修祠造府,往往耗资巨大。美丽、清新、典雅的砖雕被广泛使用。

从此,徽州砖雕发展起来,闻名全国。

清代北京故宫的宫墙夹柱的透气孔,都是用砖雕和雕鸟图案制成,牢固美观,有利于空空气流通。

慈禧太后陵墓的龙恩殿及其东、西两侧大殿的墙壁也是砖雕,有的还镀金,光彩夺目。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的太平天国将军李世贤,是浙江金华府。其前厅的砖上雕有龙凤鹤等图案,风格刚劲粗壮。

清末砖雕趋于繁复精致,有绘画的艺术趣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789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