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形成原因

蒙古包的形成原因,第1张

蒙古包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类人猿生活在天然洞穴中,古人利用现成的洞穴居住。到了现代,我们只能自己做“洞穴”,在地上挖一个洞,沿着洞壁用木头和石头把它竖立起来,这样它就可以到达洞穴的边缘。然后我们可以在洞内种上一排木杆,与木石墙平齐,顶上一些横杆,形成洞穴——乌尔沃。洞顶要留一个洞,用一根厚木板由洞斜撑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简单的壕沟作为梯子供人出入。同时具有排烟、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后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

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部分草食动物逐渐驯服为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雏形。需要这种便于迁移的客厅,于是窝棚等建筑应运而生。当窝棚再向前迈一步,脚手架就变成了哈娜,和上面的天花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蒙古包的雏形。

蒙古语叫格尔,满语叫蒙古包或蒙古博客。这种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住所,易于拆卸,方便游牧生活。从匈奴时代就出现了,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其周围的侧壁被分成若干块,每块大约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砌块连成一圈,覆盖着伞状穹顶,与侧墙相连。帐篷的顶部和四壁用毛毡覆盖或环绕,并用绳子固定。

西南面墙上留有木框安装门板,帐篷顶部留有圆形天窗,用于采光、通风和排烟,夜间或风雨雪天会用毛毯覆盖。最小的蒙古包直径超过300厘米,而最大的蒙古包可以容纳数百人。蒙古时代可汗和国王的帐幕可以容纳2000人。蒙古包有固定式和游泳式两种。在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建筑,四周有土墙,覆盖芦苇和草;游牧区多以游泳为主。

游泳型分为可拆式和不可拆式两种。前者由牲畜驮运,后者由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移居者增多,游牧地区只剩下蒙古包,蒙古人称之为“蒙古包”。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一年四季都在追逐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包,由几只驼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目的地,然后再搭起帐篷。蒙古包是随着牧民的行程而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777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