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礼仪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我国礼仪的由来及发展历程,第1张

中国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邦,声学教育在海外传播。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周公行礼作乐,于是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后来经过孔子和七十士的学习,孟子和荀子的倡导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古代礼制的起源,《仪礼》、《周立》、《礼记》相继被列为学官,不仅成为古代士人必读的经典,也成为历代制礼的基础。不言而喻,它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征。毫无疑问,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应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是伴随着人们的活动和原始宗教而产生的。礼仪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处理人神、人鬼、人与人三种关系。

自从人类把对上帝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敬畏转向人类自身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敬畏和祭祀的活动日益繁多和复杂,逐渐形成了各种固定的模式...最后形成礼仪规范。从礼仪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必然要求和反映。

这也可以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规范的形成和变迁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古代文献方面,有“自祭,五礼始展开;尧舜之时,五礼咸”。事实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真正完整而系统的是西周的礼仪制度。由于资料和文献的缺乏,周以前的礼仪制度一直难以详细考证。

儒家学者编撰的《周礼》、《礼记》、《礼记》三礼,记录和保存了周朝的许多礼制。汉代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所以被称为“礼经”。现在,《三礼》仍然是研究和探讨古代主要适用于贵族的礼仪制度的最重要的一部书。虽然对他们的思想倾向评价不一,他们的许多论述也只是基于后世儒家的理想,但在文化史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影响。

古代所谓的礼仪,包括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政治制度、朝廷律令、天地鬼神崇拜、水旱求神、学校科举考试、军事战役、行政区域划分、房屋墓葬的修建,甚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等,都与礼仪有关。几乎涵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直到近代,礼仪的范围才逐渐缩小,现在一般只指礼仪和仪式。

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其平和、中庸的特点,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始终如一,只能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的文化因素,往往历久弥新,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影响着民族精神和面貌。比如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世界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孔子、老子、孙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哲学家和著名经典。

两千多年来,它们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寻找智慧。人们还应该遵守孔子学派所提倡的礼乐文化。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形势的衰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国人为时代的变迁而激动,责怪传统文化被打得落后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尽然。想象一下,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被一个强盗打了。人们可以怪他不勇敢,但不能怪他没见识。如果一个读书人从此丢了书,只练武,成了没有文化的“壮士”,那才是真正的悲剧。社会终将进入一个所有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明时代。所以,人们不仅要练武强身,还要发扬已有的文化,礼乐文化终有其新用。

中国礼仪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韩国和日本保存完好,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其流失率非常惊人。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懂得用礼貌的话语和举止来表示尊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作为民间最流行、最隆重的婚礼、生日仪式,越来越失去民族特色,被迅速西化;圣诞节、情人节等。越来越成为中国年轻人的主要节日。一旦所有代表民族文化的仪式、节日都西化了,说明本位文化已经被人民抛弃了,它的灭亡也不会太远。中国人和有识之士要有忧患意识。

中华几千年文明锻造的礼仪文化,本可以成为旅游经济的力量。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连“对不起,谢谢,没关系,请”都说不好,更别说别的了。虽然酒店、宾馆等。在越来越华丽的当下,服务质量始终是旅游业发展的软肋,让人扼腕叹息。

另外,近年来,出国旅游的人与日俱增,但其中不乏举止粗俗、缺乏风度的人。海外舆论的批评不时见诸报端,极大地损害了国人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政府将“礼义廉耻”作为二十世纪“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如何重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规范被提上日程。中国传统礼仪文明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可以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借鉴。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在文化领域展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在,民族就生存;文化亡,民族亡。古往今来,真正死于种族灭绝的民族不多,死于固有文化的民族却不计其数。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经历过文化中断的文明。在即将到来的一个世纪里,中华文明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能否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否发扬其精髓,对标准文化的兴衰至关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730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