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第1张

在漫长的历史中,朝代更替不断,在历史的兴亡中,出现了一批批英雄。很多时候,这些英雄都是以非常悲伤的形象出现,让后人为他们感到惋惜。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剧时刻。他们中的哪一个打动了你?

一、张自忠殉难。

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将军,张自忠被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他不仅是张自忠将军,而且代表了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中华民族生存而牺牲的抗日英雄。

张自忠将军被日军四面围困,身中七枪。他临终时只说了一句话 我死的时候在努力抗争,要求自己对国家、民族、特首问心无愧 有了这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二、雅山一战天下亡。

亡国和亡国是有区别的。雅山一战,灭亡的是世界。作为宋元之间的最后一战,崖山之战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中华民族的存亡。遗憾的是实力悬殊巨大,最后的结果是全世界毁灭。

用 宋三姐 而南宋的民族英雄,却在这一战中发出了史上最悲壮的怒吼,虽然南宋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惨败,但数百名宋朝军民在目睹了卢秀福抱着年幼的皇帝在海中殉难后,还是纵身跳入了大海。

据《宋史》记载,雅山之战后七天,有十多万具尸体漂向大海。张士杰希望以杨太后的名义寻找宋朝赵的后裔,然后优先考虑。但听到宋帝民去世的消息后,杨太后跳海自杀,张士杰将她葬在海边。张世杰很快就淹没在大风大雨中的平丈山脚下。传说张士杰在风暴中求救,如果天塌下来,宋朝亡了,就让船沉在这海里。最后果然在风暴中,船沉了,人死了,国家灭亡了,世界灭亡了。

第三,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官至右,宰相兼枢密使。袁入侵中原,驰骋长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原本是一个平民,但为了反对蒙元入侵,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他对大家说: 比如救国救民。父母有病,即使很难治好,儿子也要尽力抢救!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不幸兵败被俘。

在袁兵押解回京的路上,文天祥写道 从古至今谁的人生没死过?取丹之心,照耀历史 一首正气的诗,成为一首不朽的歌。忽必烈元世祖带着高官厚禄投降,而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赴难。多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第四,南明豪气非北王。

宁为南方之鬼,不为北方之王 是南明豪气的真实写照。从史可法到张苍水城,历史告诉人们,中华民族不仅有贪图富贵屈膝投降的六大汉奸,也有刚正不阿的民族英雄。

史可法、张公若要降清,绝对可以让大王拜侯。但是,他们可以毁灭一个民族,却不能让一个民族堕落。看到一个个英勇就义的英雄们,我真的感叹,中华文明作为历史上唯一未被打破的文明,确实有其独特的原因。

当已故的南明统帅刘亮佐向满清投降,并试图说服坚守孤立城市江阴的南明统帅阎应元时,得到的回答是 江阴世民,三百年来,吃毛练土,深穿国恩,不忍看不起风。袁应该是大明殿史,知道大义在哪里,从来不为二君服务。将军是侯波,他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进则不能复中原,退则不能保江左。你怎么能在江东看到我忠诚的士兵?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泪流满面。

五、史可法扬州抗清

史可法,明末著名的反清人士。弘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满清入侵中原,兵临扬州。史可法领兵抗清,督扬州。清军用红炮攻城。扬州城夜破。清军多多投降,史可法大喊: 城池之死我已下定决心,就是愿意碎尸万段,但羊城百万百姓不可杀 因此,他壮烈牺牲。

清军疯狂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持续了十天,80多万人死亡,史称 扬州第十天 。清代诗人张二七为他题写对联说: 数一数亡国的梅花泪,两轮清月让我心旷神怡。 十四个字言简意赅,让后人领略到史可法与扬州共存的浩然正气和风采。

六、李定国死在异乡。

李定国,南明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男人之一,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绵绵哀怨,鞠躬尽瘁。清朝入侵中原时,李定国率部屡破清军,杀死了清朝四大汉奸之首孔有德和清朝太子尼堪。真的是万历以来中国在对外战争中空前的胜利。

不幸的是,他的战功受到了孙可望的嫉妒,他出生在大西军中,也是南明的军事领袖。最终,孙可望向满清投降,被立为国王,并告诉南明军叛徒洪承畴,李定国被迫退守缅甸。不久,传来了皇帝李咏被吴三桂绞死的消息。南明最后一根支柱李定国终于病倒了。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对他的儿子说: 宁死荒野,不投降。 一代名人死在异乡,不能不感动。

七。岳飞忠于风伯亭。

岳抵抗游牧民族、保家卫国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然而可惜的是,这位著名的南宋一代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悲惨地死在了自己朝廷的大牢里。在这里,岳飞是一个悲剧英雄的代表。其实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历代冤死在自己朝廷手里的著名圣贤。类似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人们在愤怒的同时也只是在叹息。

八、夏完淳为国。

1647年不仅是明李咏元年,也是清顺治四年。9月19日,43名反清义士慷慨赴死,为国捐躯于清兵如林的南京监狱。

其中一个17岁的男生,走之前面不改色,和往常一样。与此同时,一个去受灾的老人问他: 孩子,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去死? 他笑着回答说: 我宁愿为袁魅而死,也不愿为袁媛而活!为什么老年人看不起我? 说:“放轻松,为国捐躯。”。这个少年就是夏完淳,历史上最年轻的为国捐躯的反清英雄。

在清军的监狱里,夏完淳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又一朵云》: 三年为反清之兵,兵败入狱。无限美景山河落,泪流满面,谁敢说天高气阔。已经知道了另一条泉的路,想起告别故乡真的心生烦恼。易归来之日,看灵器空。后人看到这首诗,谁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壮?谁能理解十七岁短暂人生的真谛?

九、石虎受命于天。

如果说陆游只能满怀怨恨地老死山野,那么范成大已经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公元1170年,南宋孝宗皇帝决定废除使臣向金帝下跪受书的屈辱礼仪。朝中大臣无不畏惧,满清无人敢受命北上。

因此,范成大挺身而出,带着必死的决心出使徐金国。他在徐进差点被杀,但他最终没有辜负他的使命。在去传教的路上,他流着泪写道 桥的南北是一条天街,长辈们每年都等着开车回去。忍着眼泪,他问使者:六军什么时候真的来? 。这首诗成了永恒的绝唱。

十、张巡节绥阳城。

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勋以数千兵力镇守绥阳城,与13万叛军交战400余次,杀死敌军将领300人,士兵12万人。当时的战斗非常残酷。张勋监军的时候 声音一大,牙都裂了,牙都碎了 ,还有 被围困久了,一开始就杀了马,老弱妇孺吃了三万口。 绥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最终城破,张勋和他的部下与36人一起献出了生命,留下了唐朝最悲壮的一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442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2
下一篇 2022-06-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