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由于自行车共享,我们不必购买自己的自行车。这么多自行车中,我最喜欢小黄车ofo。戴威是ofo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最优秀的90后。三年时间,他从负债100万到现在身价4.5亿。
2013年,在毕业之前,戴伟棉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青海省的一个村庄教书。2014年2月15日,我的同学丁雪从家里跑来看他。在戴威狭小的宿舍里,两个大学同学聚在一起讨论一些和骑车有关的事情,但名字却定不下来。后来我觉得是从象形的角度设计的。ofo就像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样,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有了名字,这是ofo共享单车成长的第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但故事从此不会一帆风顺。整整一年零七个月,我们做了很多尝试,都没有成功!2014年底,ofo把方向转向了骑行旅游,向游客出租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在这个项目上,ofo拿到了100万的股权投资,然后通过烧钱的方式推广,给每一个注册了ofo骑行应用的用户一瓶脉动饮料。 烧了一个月,所剩无几。
2015年4月底,ofo账上只有400元钱,但还有两个程序员和五个运营人员等着发工资。即将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张思鼎有些伤感: 感觉这个公司要完蛋了,毕业后还是要去学文学。 那个五一假期,戴威一夜没睡。他意识到项目进行不下去的原因是这些方向不是刚需。他开始认真考虑大学生的 痛点 我们的想法是骑自行车进行一公里的短途旅行。 张裕定说。ofo无桩自行车共享的设想正在慢慢成型:自行车配有密码锁,手机扫码获取解锁密码,按骑行时间或里程收费。
2015年9月7日上午8点,ofo在北京大学校园正式上线。那天我们一直盯着后台的数字,注册用户500多,订单200多。这一次,我们隐约觉得终于做出了一个可行的产品,可以成长。找准方向是ofo共享单车成长过程中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二天300单,第三天500单。第10天,ofo日订单达到1500单。10月底,北大单校日均订单超过4000单。2016年11月,ofo宣布正式开放城市服务。一周前,ofo刚刚获得1.3亿美元C轮融资。两周后,日订单突破150万,成为继淘宝、JD.COM、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之后,国内第九个日订单突破百万的互联网平台。
12月,ofo走向海外,在英国旧金山、伦敦和新加坡开始运营。一个数字足以说明ofo令人眩晕的扩张速度:2016年10月,ofo只有6万多辆单车,8个月后,这个数字扩张了100倍。2017年4月22日,ofo宣布获得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D轮战略投资,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行车共享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