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Android手机还是iPhone,散热已经成为了「最大瓶颈」

无论Android手机还是iPhone,散热已经成为了「最大瓶颈」,第1张

在苹果商店,749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花749元,你可以买一个HomePod mini或MagSafe外置电池,但你仍然需要支付Apple Watch编织电缆的费用。

同样的价格,不同的人对产品的价值有不同的认知,这也是MagSafe外置电池被部分用户调侃的原因。5W的无线充电功率,让人想起了5V1A主导的绝望时代。

其实MagSafe的外接电池充电功率低,速度慢,都是自身的问题,iPhone作为受益者也应该承担责任。

iPhone 12的散热限制了MagSafe的性能。

去年,苹果推出了MagSafe充电器,将iPhone的无线充电功率提高了一倍,达到15W。但是很多人发现实际充电功率往往很难长时间稳定在15W,导致整体充电速度较慢。

最近推出的MagSafe外置电池也是如此。我们模拟了b站的日常视频场景,测试了用MagSafe外接电池给iPhone 12 mini充电的体验。其他测试条件和结果如下:

▲不同温度下充电效果不同,数据仅供参考。

可见5W的充电功率确实不够用,而室外高温会进一步影响充电速度,充电量会小于耗电量。

毕竟iPhone 12 mini过于紧凑,不利于散热。

一旦连接快充线,作为无线充电器使用,效果会更好。使用20W PD充电头接入MagSafe外置电池,iPhone 12 Pro Max将在半小时内从60%充到77%,大约38分钟充到80%。

至于第三方外接电池,我问了身边几个用Anker 5000mAh磁性无线充电宝的朋友。他们大多表示日常亮屏不会发热,但会产生明显的发热。用的时候功率几乎不会上升,充电效率也不高。

用iPhone 12 mini做主机的朋友说这个5000mAh外接电池还是有意义的。毕竟能增加不少续航,不到200元的价格确实比正式版有优势。

就像苹果给这款产品命名一样,应该是外置电池,而不是充电宝。

它的优势在于更灵活的收费方式。布线和单独使用对应不同的使用状态。它是家里或办公室的充电器,出门时是手机的‘第二块电池’。

不过使用体验确实弱于上一代苹果电池盒智能电池盒。

同功率快充,目前无线充电的效率和速度还是比有线充电差。MagSafe外接电池放电时,不能像电池盒那样,先用外接电池再用手机电池。

但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MagSafe的外置电池甚至无线充电宝,MagSafe可能就委屈了。显然,iPhone要承担不小的责任。

从iPhone X开始,苹果就采用了堆叠式主板结构,iPhone 12代空内部更加紧凑,内部只用了一块石墨材料来引导和帮助散热,导致手机整体散热效率比较低。

▲图片来自iFixit

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本身会散发大量热量,电池在充电时也会产生热量积累。如果长时间散热不好,手机频率会降低,充电功率也会降低。

苹果官方也曾表示,MagSafe快充会导致iPhone过热,因此会通过软件将充电限制在80%,直到温度下降。

MagSafe最初是AirPods之后,苹果尝试了另一种无线转型,但iPhone 12系列散热不太好,给MagSafe的无线生态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散热的深远影响

整合和堆叠是手机设计中最常见的产品策略。从iFixit这几年的拆解结果来看,产品的可修分数越来越低,尤其是对结构要求更高的折叠屏手机。

其实这是手机厂商充分竞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结果。堆叠式排列可以更好地利用手机内部的空空间,为电池、摄像头模组等关键手机部件留出更多空空间。

然而它的后遗症——散热差,反而成为了智能手机体验提升的极限。

除了影响MagSafe的外接电池体验,今年年初,工信部发布了《无线充电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提到无线充电功率应限制在50W以内。

这样,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散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手机还是充电器本身,更好的散热意味着你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大功率充电。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手机芯片的性能逐渐提升,但更多‘压榨性能’的应用也逐渐出现在手机软件端,最典型的就是游戏。

Pascal在iOS/iPadOS平台上的合约充分证明了手机可以运行高质量复杂的准3A游戏,同时也对手机的性能和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神》的高性能要求大大提高了这款游戏的入门门槛。在我们之前的测试中,即使是骁龙888也很难全程保持60帧,而每年都领先业界的A系列芯片,玩久了还是会发热。

《原神》的商业成功也会推动其他游戏厂商纷纷效仿,尝试在移动平台上开发开放世界游戏。

人工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谷歌的计算摄影和照片多帧合成算法,苹果在iOS 15中的屏幕识别功能,华为用于视频渲染的NPU核心。

最新的苹果A14、高通骁龙888、华为麒麟9000都有相应的AI单元,这些好用的功能对芯片计算能力要求更高。

计算能力的提升往往意味着功耗的增加,芯片的发展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M1能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大幅提升计算能力,这还是很少见的。

▲M1 iMac能去掉‘大风扇’,和M1芯片功耗相对较低有关。

起初智能手机被称为‘掌上微机’,但当它逐渐成熟后,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类似PC的道路。

热管、风扇、蒸汽室全部上阵。

向老大哥‘PC’学习已经成为手机行业的显学,散热也不例外。比如黑鲨游戏手机3就使用了笔记本电脑上常见的热管。

黑鲨称之为‘三明治’液体冷却系统。实际上是在主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放置了一根金属热管。一般来说,热管内会有大量的毛细结构和相应的冷凝介质,管内会保持true 空。

这样手机内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传导到热管的蒸发端,金属的热传导会使冷凝介质汽化吸收大量芯片散发的热量。因为热管内部温度几乎为真空,液体汽化后会自动流向低压的液化端,最后凝结成液体流回蒸发端。

也就是水的蒸发吸热,导热更快,散热更快。

为了追求极致的游戏帧率和更好的游戏稳定性,游戏手机往往会选择极致的设计。腾讯红魔游戏手机6 Pro有一个小风扇插在手机里散热。

然而,虽然增加了风扇,提高了散热能力,但为此必须做出很多妥协。第一,红魔游戏手机6 Pro要在侧面开槽,让热气出来。

第二,打开风扇后,手机噪音依然明显。如果在办公室等安静的地方使用,会成为同事关注的焦点。

这种极端的设计显然不会出现在常见的旗舰产品中,而且与现在的一体化趋势相违背。

▲外置风扇可能是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毕竟粉丝比较大。

比较常见的设计是VC蒸汽室,可以看作是热管的升级。其散热原理类似于热管,通过液体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转换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加快散热效率。

但蒸汽室的面积更大,与热铜箔、导热胶、石墨等导热材料结合使用效率更高。同时与热管相比,可以更好的利用手机内部的空空间,避免空缝隙的形成。

▲小米11超冷系统包含VC蒸汽室。

VC蒸汽室也成为了目前主流的散热技术,包括小米11 ultra,刚刚发布的realme GT大师版,其他产品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每个公司使用的具体材料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苹果产品预测准确率较高的分析师吉也表示,未来苹果会在高端iPhone上搭载VC蒸汽室,而最近曝光的信息也提到下一代iPhone会使用更大的线圈,可能会解决使用MagSafe充电器的iPhone散热问题。

正如预测的那样,对于充电器的无线化改造无疑是一大收获。

2022年续航神机推荐-大电池容量手机推荐 iPhone 14 Pro Max电池又大了,但重量达半斤!还值得吗? iPhone 14 Pro系列将配备更大电池,手机尺寸也会略大 美国心脏协会表示苹果MagSafe设备过近接触会干扰心脏起搏器 realme注册MagDart商标:有望模仿苹果MagSafe 苹果MagSafe Duo现已通过韩国认证 ‌iPhone 12‌ mini/Pro Max本周五开启预订 Android 11什么时候推送-有什么隐藏彩蛋 Android 11什么时候推送-有什么隐藏彩蛋 Android12第一版什么时候发布-新增哪些功能 Android12正式版发布时间-什么时候更新 不想选iPhone 14,还有五款国产手机也很强,用到2025年问题不大 2022年,苹果和华为旗舰手机怎么选? 金秋买点什么好?这几款手机数码产品使用后体验出色,可以参考 2022下半年换机指南:华为苹果一加小米争鸣,这四款机型很难不爱 2022年下半年想换机,三款最值得购买的国产旗舰不能错过 高端旗舰别乱选,这五款实力偏强,你选对了吗? 手机口碑很重要,这四款新机口碑较为出色,你选对了吗? 国产旗舰机怎么选?这三款性能卓越堆料足,款款都综合实力强 覆盖高中低全价位,这四款手机才是2022年的真旗舰,入手不亏 不与iPhone 14和华为 Mate 50 争风头!这四款高性价比手机,覆盖高中低三档 OPPO18年,创新科技越来越多 OPPO看着现在很多一句话重复N多篇的“洗脑式”广告 盘点3K价位几款真香机,颜值拍照都在线,每一款都很值得入手 想要买AirPods Pro 2,现在华强北耳机就能代替,但不建议入手 手机流畅度是否值得重视?OPPO Reno8 Pro上手体验感受 A16芯片被吐槽挤牙膏?游戏玩家更推荐看看这些新机 华为 Mate 50 Pro和vivo X80 Pro这两款手机怎么选择? 今天大家朋友圈最热的话题,应该就是羊了个羊如何闯关吧 iOS 16登上热搜,网友却说摆烂?现在入手骁龙8+旗舰更香 苹果14正式开售!追求高性价比,但更推荐这三款高口碑安卓旗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ech/17471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