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妈的电竞梦

去他妈的电竞梦,第1张

还没做就醒了的电竞梦

编者按:油研社投稿中心上线后,我们偶尔会收到一些个人故事投稿。像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作者以一个有经验的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参加电竞青训营,连续两周每天抹眼泪的故事。虽然没有明星那样的跌宕起伏,但是有一些真实、有趣、感人的小片段为我们揭示了这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这类玩家故事相对于油研社每日发布的内容,往往更具个人色彩。我们也欢迎这样的个人表达。当然前提是你的故事足够吸引人,文字可读性强,文章完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们的官网投稿中心(www.yystv.cn/tougao)查询更多详情。旅行研究院长期开放组稿,一旦被采用,稿费优惠。

在看到faker成为LoL分区联赛第一个10冠冠军之前,不得不感慨“叶青杰”。这句话我不知道对LoL喊了多少遍。自从厂长退休后,越来越明显我自己的“电竞”生活也要退休了。前两天和英雄联盟的朋友吃完饭,我们互相开玩笑。让我们找个好日子举行一个盛大的退休仪式。

LoL连续三年获得TGA最佳电竞奖。

我想有一个电竞梦

玩电竞游戏很早。2008年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脑后,就开始尝试各种东西,比如CS1.6,魔兽3,上古DOTA。但是真正想接触电竞的比赛是从WCG 12年开始的。因为WCG12在昆山举办,所以这个比赛在国内的宣传也是下足了功夫。

作为一个刚刚尝到电竞滋味的初中生,看到铺天盖地的公告,我兴致勃勃的去看了这场大赛。这几天几乎看了所有的比赛都没有落地。看完之后,我震惊了,这些游戏的世界级比赛都这么好看,玩游戏能代表我的国家。职业选手在赛场上打出的极其出彩的操作也让我深深震撼(黄仁太牛逼了,从小就是第一个职业选手)。

看完比赛,我在想,我能成为职业选手吗?那时候特别想去闯一番事业,凭着年轻人的一点点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行。

我记得我刚练的游戏是穿越火线。白天上学,晚上随队训练。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成功。我在团体赛做AN94独一无二哥的时候,我的队伍慢慢冲击山东一区前100。但也仅限于此。当时我觉得可能是配合不够?还是缺乏实践?YY每天都在讨论如何训练和跑步。

可惜,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力够用,木桶效应在充满短板的球队面前毫无影响。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排名靠前的队伍有很多成员进入了职业队,而自始至终,我们的队伍没有一个人进入青训,这也算是百强队伍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了。

一张古老的截图

另外,当时的心已经不在FPS比赛上了,CSOL也只是国服上线后的一次大灾变,慢慢脱离了队伍的前线。因为两三个月没有大的进展,所以遇到了瓶颈,一直得不到正面反馈,于是转向了MOBA游戏:DOTA。

试着去梦想

当时我用的是11战斗平台。现在看来,平台搭建和服务器稳定性可圈可点。WCG 12年左右,出现了DOTA热,最多的时候有80万在线用户。我按照恋爱视频里的推荐(也是时代之泪)去玩巫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卡在了1600点左右。感觉这个游戏一直卡在一个奇怪的瓶颈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适应,无论是对游戏的理解还是操作。

期间也试过打一号位和二号位,但总是差很多。一个总是在一起的YY大哥早早得了2000分,天天劝我放弃MOBA。怎么才能让小伙子服气?他又花了一个月折磨自己。结果他刚好考了1800分。当时他很快升到初三,学业压力大。但是白天上课的时候还在想怎么打分。

久违的4: 3画面

12年后,我接触了LoL。在DOTA火的那段时间,这款游戏看起来像是鹅厂的又一款“仿制”游戏,他的口号是“DOTA原班人马制作”和“XX正统续作”,与当时的DOTA格格不入。连我当时都不屑参加有奖投票活动。现在想起来,失血!因为这些票赠送了极其稀有的皮肤,稀有到从此无人能得。

后来在DOTA的折磨下,我还是尝试了LoL,但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登录界面入坑了

相比DOTA,LoL抛开了很多繁琐的细节,配合DOTA的团队化玩法,凸显了个人对抗线的重要性。12年中后期会在DOTA上业余时间打LoL熟悉英雄技能。在DOTA的长期瓶颈下,我彻底抛弃了DOTA,开始了LoL的积分之旅。

古版21-0-9天赋点。

过去需要花费大量金币来收集的符文。

在S2的最后,我没有打太多比赛。到了S3,我开始努力得分,LoL刚从S3换成段子手形式。赛季初依靠单男刀抢英雄迅速升至黄金位置,但多次在白金和黄金之间跳跃,又面临中考,无法在上面花太多时间,只能在中考前草草收场。

中考后重新申请了一个号开始排名。连续三周,在大号练了五局,感觉好了就在大号上得分。因为隐藏分数问题,大号再打资格赛,段位不会太高,但是纯白板小号可以通过连胜打出很高的隐藏分数。

这三周的每一天,除了吃饭,我妈都以为我走火入魔了,还好她除了让我保护眼睛,还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从未如此专注于一件事。就像我被注射了肾上腺素。整个人都清醒了,不停的给予正面反馈。我赢的越多,我就变得越好,然后我就越想玩。你觉得我这样学习会很棒吗?

很快,我只用了三个星期就打到钻石一了。S3的钻石仍然很值钱。刚升到钻石一号,就有人加我好友,自称是某队教练,问我多大了。报了年龄之后,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球队的青训营。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激动得晕头转向,终于可以摸到职业电竞的边缘了。因为这支队伍就在我家旁边的小区,又因为当时考上了高中的重点班,我爸妈一点也不反对,就说,“体验一下也不错。”

梦醒了

没想到这次体验活动彻底灭了打事业的念头。当然,这次“不幸”是极其幸运的,让我早早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俱乐部不大,总部在市中心。我爸开车送我去了之后,说不想继续了。给他打电话来接我。这是俱乐部的总部,但实际上是一栋办公楼的一楼。它是透明的,干净的。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客厅,满地都是几十台电脑和电缆。但是真的很干净。我以为电竞俱乐部会像个小网吧,烟头满地都是,充满呛人的恶臭。

俱乐部里大部分电脑前都有人在打联赛。他们看起来比我大很多(其实才十六七岁)。我当时被领队接走了。他让我叫他鱼哥。看到我后,我说了一句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靠,这么小。”

宇哥是那种特别乐观开朗的人。用汪曾祺的话说,他是一个声音洪亮却温柔的“盛世人”。他总是搂着我的肩膀,怕我紧张,很像他自己的哥哥。他快30岁了,他有一次奇妙的经历。后来他和我出去喝酒的时候,聊了很多。在这里,他暂时按下了手表,大家听完可以找我补充一下。

和我爸聊完之后,他带我去了卧室。卧室是一个没有窗户,不到10平米的房间。有两张双层床。我从来没有想过,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每天都在这里擦眼泪!

这两张图都是网图,但是版面很像。

这里的时间表很严格。我7点起床洗漱吃饭,8点开始训练,午饭吃到12点。我没有午休,1点继续训练。晚上6点吃饭,然后有一天的复盘会,然后是自己的时间(盒饭挺好吃的)。

行李一放好,鱼哥和教练就让我和别人玩一个定制的游戏。这场比赛是我扩张的开始,也是我这两周自信心的巅峰。这个单男刀是选的,面对线的是另一个在青训营呆的时间最长的人。结果被两级单杀抢了。之后,他们中的几个人像废墟一样赢了。

当时只觉得别人都练了一段时间了,就这水平?还在窃喜的同时,教练只说了一句“水平还可以。”虽然不敢反驳,但还是不服气。怎么还能玩的这么好?剩下的时间就是看别人玩。晚上恢复比赛的时候,教练故意恢复了我的比赛,指出了很多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比如卡牌技能的时间,队伍线的控制,队伍整体资源的控制。虽然我一时没听懂他们的话,但还是被教练的分析震惊和折服了。

熟悉的训练场(当然不是我的)

第二天,我和其他人正式开始了训练比赛。基本上打了两个小时。上午剩下的时间是分析版本数据。然后,5V5队用常规阵容进行了前20分钟的换装,然后对每个球员和场上数据进行了分析。只有在下午才会举行一场完整的比赛。整体来说很紧凑,每次休息时间不到5分钟。

在最初的几天里,我能够学到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知识。我兴致勃勃,感觉和一些刚来青训的人玩得不尽兴。于是我和室友联手告诉教练,我想和两个当时去过二级联赛的球员一起打。宇哥问我们确定吗?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说当然。之后所有的训练比赛都是在正式队员的参与下安排的。

但是青年营的噩梦开始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前两刀还是单男刀,对面也被抢,但是我完全被打趴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出去见护树人一样,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轻易的杀了我。每次只要丝血就能杀了他,血条上连那个颜色都看不到。两天后,一共20多把,一次都没赢的希望。总觉得只是操作不佳,差点就能要了他的命。不幸的是,我从未自杀过。

职业选手和我们这些年轻选手一样,都是天上地下的水平。“人头差”可以轻松达到十几比一。要不是对面有水,我们连一个人头都拿不到。那两天是我玩竞技游戏以来从未经历过的被虐经历。只有被虐待,没有丝毫反杀的可能。

我不想在晚上看。差距只能用差距来形容。从对线期到整体控制,职业选手保持了滴水不漏的控制。不会让我再吃一个兵,也不会让我换一次血。我所有的心思都在他的算计中。说实话,我觉得连我妈都控制不了我到这种程度。晚上梦见各种床单被杀,换英雄杀我一个人。我所有的对策都没有用,哪怕只是在塔下蹒跚,也会被我毫不留情的过塔杀死。

EDG恢复室的布置真的和我前年一样(逃!

早上醒来泪流满面,但在这里没待多久,就有了放弃的念头。其他三个舍友比我多呆了一个多星期,她们都有同样的想法,认为应该去练习而不是去玩或者好好学习。后期培训,有时分析数据,学习对抗和操作,有时被正式成员一锤定音。虽然我也学到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但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对于十几岁的我来说太累了。每天晚上都哭,高压环境很难受。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高压力高强度的状态。焦虑,梦到怎么打。翻来覆去睡不着,只想着怎么赢,但第二天总会再次被按在地上,被教做人。

这时候我才深刻体会到,在电子竞技中,天赋是决定性的。努力只是那个1后面的0,但1永远在最高的位置。那些正规球员,都是青训不到一个月,就进了二级联赛,有的还在继续训练,在正规职业赛场边缘等待。当然,很多年后,当我问他们的情况时,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拿到大俱乐部的门票。这一行你不缺的是天才,不是天才,连票都看不到。

于是,在青训营呆了不到两个星期,我还是选择和宇哥说明了自己的退出想法。他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一直在观察我,和教练讨论,觉得我不应该在这个行业浪费时间。如果我第一次来这里,我不会被说服,但现在我保证比任何人都快。经过这一战,我彻底放弃了打事业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很幼稚,事业很轻松。

后来排到了娱乐。

后来还在不断接触其他竞技游戏,比如OW,也会玩天梯,就像社友@Magcat写的那样。那段时间我每天带朋友去网吧,也每天用Aim Hero练习定位,跑图。我也会从各种硬件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我也是当年从OW进入硬件坑的,喜欢摆弄各种鼠标键盘显示器。

还有一次,20年COD16虎牙胖虎杯邀请赛前夕,我以水友的身份参加了水友赛,也认识了一些十六七岁的年轻选手。他们的家庭背景使他们从小就能玩游戏,每年都更换最新最好的硬件。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电竞能力,确实是一种独特的“天赋”。

虽然有点偏颇,但我看到的大部分球员都是丰衣足食,家境殷实。无形中,他们的成长经历也是某种“青训”。和宇哥出去吃过几次饭,聊到现在的电竞行业。虽然早已退居二线,但他依然热爱这个行业。我和他有同感,就是人才太多了。这个行业和传统体育相比,一样残酷,一样辛苦。

我年轻的时候退出青训营后,对后来的所有电竞游戏都没有抱这么强烈的竞技心。毕竟电竞和美食才是原罪,何必折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越来越多,竞技游戏也变得“赢了无聊,输了一天生气”。年纪大了,操作反应明显跟不上了。虽然我会在CSGO反复练习拉枪线和投掷物体,会在LoL训练场反复尝试一套连续动作,或者会在APEX和朋友反复打磨配合,但是到了瓶颈的时候就会停下来。

仔细想想,总会有越来越多的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的电竞游戏,就像鲫鱼过河一样。游戏应该还是会增加我的快乐。CSGO玩的休闲游戏越来越多,LoL从排位到匹配再到混乱。即使是R6也不会关注新的代理商。属于我的电竞梦。我醒来之前从来没有做过。一点天赋都没有,那就努力在人生的游戏中成为职业选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ech/13000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