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是指哪三元

    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这三种称呼,可以组成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等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如果是连续考的乡试、会试、殿试,而三次都是第一名的话,就叫连中三元。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止。在明清时期的时候,科举分

    2023-3-9
    150
  • 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称“三元及第”。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

    2023-2-17
    160
  • 举进士是什么意思?

    举进士的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考进士科被录取称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后世对状元

    2023-2-16
    200
  • 两榜进士是什么意思

    两榜进士是进士的意思。科举时代,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故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 董小宛的简介资料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董小宛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董小宛的简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号青莲

  • 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区别是什么?

     科举考试最早始于隋朝的“进士科”。607年4月,炀帝下诏定十科举人,这就是“分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就是以后的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产生。唐承隋制又增加了明经、明法、俊士、明书、名草等科。后来一直沿用至明清,到明清时,已经形

    2023-2-13
    210
  • 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指的哪三元?历史上都有谁连中三元?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是自隋唐到清末时期的官方考试制度,数千年来无数寒门子弟本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挤破头颅置身科举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能够高中进士者便能步入仕途,而“连中三元”者更是能够光宗耀祖、平步青云。那么“

    2023-2-13
    170
  • 中考正榜副榜什么意思

    中考正榜副榜的意思是指统招生和指标生。正榜就是考试成绩非常优秀的人,在榜上会有相对的排名好名次。副榜就是比优秀的人的成绩还要差一点,非常有潜力的意思。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只有让自己变

    2023-2-12
    240
  • “中举”是什么意思啊?

    【释义】: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为「中举」【读音】:[zhòng jǔ]【近义词】: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中第:中选。专指科举考试及格。登科: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录取:选定[考试合

    2023-2-12
    180
  • 武举人是什么官职?

    武举人不属于官职,武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运动员。清朝入关之初即举行武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与文科举并行。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乡试的即为武举人;之后在参加国家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中,最终选出三甲,授予官职。所

  • 器皿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器皿是什么意思容器,比如说瓶,罐问题二:器皿是什么意思器皿是用以盛装物品或作为摆设的物件的总称。器皿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皿:名词,指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如:器皿

    2023-2-11
    180
  • 科举制度在清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待。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

  • 会试的考中者被称为什么

    会试的考中者被称为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考中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会试作为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

    2023-2-8
    150
  •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科举考试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 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大致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 院试(县级别的考试)未考中前叫“童生”。考中后

    2023-2-8
    140
  • 秋闱是什么

    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秋闱是指哪一级考试1乡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

  • 什么是科举制度?

    一、特征:1、种类繁多。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

    2023-2-8
    130
  • 贡士是现在的什么学历

    贡士是现在的大专学历。贡士,是中国古代会试中考者之称。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明代,贡士分两种情况:一为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一为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清朝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

    2023-2-4
    180
  • 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科举制度提供了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使得社会的阶级流动性增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科举制度成为了官员选拔的最主要方式后,世袭的官僚家族没落了,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之手。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2023-2-3
    180
  • 生死离别什么意思?

    sheng si li bie指不易再相见的离别。[引用]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了死别长城,生离函谷。”[例]人世间最悲伤的事,也许莫过于亲朋的生离死别了。[反]生死相依多用来形容悲欢凄凉呜怨伤感的情怀近义词:生离死别反义词:白头偕老

    2023-1-3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