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啥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啥意思?,第1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三不孝是哪些?

人们常说 不孝有三,然后是最大 把这句话理解为,如果一个人做了三件事,那就是不孝,其中一件就是没有后代,不能继续传宗接代。虽然这句话被断章取义,没有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但还是有人不解。既然有三个,那除了这个还有两个是什么?在古人眼中,什么样的事情是不孝?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另外两个。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什么叫不孝,三事之后大?

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孟子 middot离娄,原文是: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妻为最大,顺而不告则已,无妻为最大,君子以为尚而告也。"这里孟子并没有说另外两大不孝行为是什么,只是通过舜的例子来说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么一个道理。

由于顺的父亲从小就不喜欢顺,尤其是他娶了继母后,事事刁难他,恨不得儿子去死。有一次,顺在堆草堆的时候,顺的父亲居然把梯子拆了,强迫顺从高高的草堆上跳下来。

顺结婚的时候没有告诉父亲,这不符合他作为晚辈的本分,因为他知道,告诉了父亲之后,肯定又有幺蛾子出来了。所以,对于舜瞒着人嫁人的行为,君子们都认为,他虽然没有告诉人,但是他告诉了。

所以孟子在这里的本意是不孝有三种表现,其中不尽到晚辈的本分就是最大的不孝。并不是我们常说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那么为什么说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呢?

这是因为汉代儒生赵琪在《十三经注》中扩展了孟子的这段话。"礼不孝者有三种,即阿依曲从、陷亲不义、不孝;穷亲戚老人,不为官位,二不孝也;不娶无子,永无祖宗拜,三不孝。"在这里,赵琪明确指出了哪三种不孝行为。

2.三不孝行为是什么?

第一,盲从,看到父母有错却不去纠正,陷父母于不义是不孝。

二是家里穷,难以赡养父母,却不思读书做官。他们挣工资供养父母是不孝。

第三,三个人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不孝,让祖宗没有牺牲。

《十三经注》中的注不是随意展开的,但有很强的理论依据,而且都符合孔的意思。

3.三种不孝行为的解释。

《孝经》第十五诫章曾说:“夫爱而敬,人皆知,则知其命也。敢要求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算不算孝顺?"子:“什么事?这是什么?过去,天子有七个争权夺利的大臣。虽然没有办法,但他并没有失去这个世界。有五王子,虽无道,不失国;有三个医生互相竞争,虽然没有办法,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他们的家园。如果你有朋友,你永远不会留下你的名字。父亲为儿子打抱不平,就不会陷入不义。所以,不义之时,不能争父,不能争君,不义之时,可以争。从父之命,如何能尽孝!"

这段话和 在《十三经注 quo“屈人之意,陷亲人于不义,不孝之意” 彼此的巧合告诉我们,作为孩子,不能盲从,要有改正父母错误的勇气。这就是孝顺。

而在《孝经》中庶人的第六章 用天道,分地之利,爱惜自己的身体,收养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庶人的孝道。所以,天子以来,至于庶人,孝无止境,而患之者无止境 ,是第二大不孝 穷老不当官不孝 由于古代商业不发达,大多数人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读书来获得名利。

当然,对于第三点, 不孝有三,没前途就了不起 赵琪不是基于原意,改成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即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个观点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因此 不孝有三,没前途就了不起 原文只说了一种不孝,没有解释另外两种不孝,都是后世学者通过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理解展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4070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