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和尚

萧衍和尚,第1张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萧衍为什么喜欢当和尚

为什么梁武帝·萧炎三次出家

萧炎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炎是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炎的一生有很多传奇。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86岁,是乾隆之后第二老的皇帝。最值得注意的是,萧炎生前不仅大力倡导佛教,广泛修建寺庙,发展僧尼,还经常跑寺庙,甚至三次放弃皇位成为寺奴,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为什么萧炎总是跑去寺庙?有人说他笃信佛教,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人说他看破红尘,不再想留在皇帝的宝座上;还有人说他收钱好,通过赎回获得利益。其实这三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如果萧炎真的皈依佛教,他可以退位出家。没必要翻来覆去。如果他真的想收钱,皇帝也没必要玩这个游戏。作者认为,萧炎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原因。

萧炎之所以能成大事,不仅是因为他非凡的才能,也是因为僧侣们的舆论支持。无论是出于功德还是个人信仰,萧炎即位后,都不得不扩大佛教的声势,把佛教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将君权与佛教紧密联系起来,将政治与宗教融为一体,并在佛教上大做文章,是萧炎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萧炎频频跑寺庙,一次次出家舍身,一次次扶持寺庙经济,如《御讲(摩诃般若经)》序所言 皇帝(萧炎)放弃了他的财富,花费了21种货币,丝绸,白银,张西等。,金额1196万元 甚至利用权力使佛教成为国教,应该是一种争取佛教界支持的政治努力,目的是获得僧侣的信服和支持,巩固南梁的统治。

任何宗教,对于被压迫的人民来说,都是麻痹和欺骗群众的精神鸦片。萧炎对儒释道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儒家教导人们遵守礼仪和道德。道家劝人不要在意竞争;佛教讲究六色皆空,引导人们向往极乐净土。他们的共同点是希望人们安于现状,不要抗拒斗争。都可以作为统治者欺骗、麻痹、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三者相比,萧炎认为佛教理论和佛教修行方法对民众更具吸引力和欺骗性。萧炎一向擅长心理战术。当他在早年领导军队时,萧炎总结道:用兵之道是攻心,其次是攻城;先有战争,后有战争 (梁书)。他带头牺牲生命弘扬佛法,无疑是为了凭借佛法征服人心,加强意识形态统治,打造自己的威望。

所有的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年纪越大,疑心越重,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忠诚,萧炎也不例外。萧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神庙,一次又一次地牺牲自己成为神庙的奴隶,一次又一次地待在神庙里。他不是简单地为了讲学而念佛,也不是真诚地为僧侣服务。他玩执政政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试探王公、王子、文武百官对自己的忠诚度,看看大臣、亲戚们是不是真心诚意地救赎他这个过时的皇帝,真心希望他回宫执政。萧炎对个人、自尊的强调,以及对佛教的宗教迷信的创造,恰恰是为他的臣民创造他自己的个人迷信。通过这种厚颜无耻的政治表现,萧炎打算进一步建立和加强他的权威,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信仰和崇尚佛教已经成为萧炎时代上层社会的传统习惯,萧炎也成为人们的邪教 菩萨 他的性格也变得内向、封闭、保守、任性。晚年的萧炎喜欢别人的奉承,听不进任何不好听的话。舒威 middot岛颜的传记叫 一个好人可以帮助自己,尤其是在最后的岁月里 。大臣们知道了他的这个特点后,争相奉承,却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真话。萧炎整天沉迷于佛教的精神世界,佛却不加持,以至于被吸引 《后京》中的叛逆 他最后也饿死在台城。萧炎被困后,他曾说:“梁超是世界获得自我,失去自我 (《梁书》)似乎表现出一些遗憾,但为时已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3547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