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去祖国还令人绝望:女孩以裸露为荣,宿醉醒来便沦为“货品”

比失去祖国还令人绝望:女孩以裸露为荣,宿醉醒来便沦为“货品”,第1张

比失去祖国还令人绝望:女孩以裸露为荣,宿醉醒来便沦为货品

苏联解体前,很多年轻人把西方文化当成潮流,他们认为苏联政府过于宽大。解体后,这些人真的体验到了彻底的“自由”,但连美国人都害怕这样的自由。


查看大图

美国有句话,只要法律不禁止,你可以为所欲为。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美国社会几乎代表了自由和开放。相反,在苏联,当局一直牢牢地控制着社会。他们用暴力手段消灭帮派、色情和毒品交易等。同时,他们大力进行教育建设,建立了严格的文化审查制度。从不允许裸男和同性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年轻人塑造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但是年轻人多少有些叛逆,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发展停滞,苏联经济崩溃,生活资料匮乏。在众多“专家”的蛊惑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相信,当前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制度,它本身就是一座冰冷的监狱。苏联解体后,强大的领导人忙于中饱私囊前国有资产。成年人更关心如何度过这场灾难,而年轻人则完全失去了克制。无政府主义风靡一时。俄罗斯青年把秩序崩溃后的混乱视为自由。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成群结队在街上无所事事。天黑后,他们聚在一起吸毒喝酒,在各种聚会中享受“自由”。俄罗斯年轻人非但不以此为耻,反而称之为“精神和肉体的解放运动”。


查看大图

在酒精和毒品的支配下,兴奋的年轻人变得忘乎所以。他们与陌生人随意发生性关系,或为琐事相互大打出手。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但受伤的人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据老人们回忆,最初几年,几乎每天早上,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昏迷不醒、一丝不挂的年轻人。市民倒垃圾时,经常会在垃圾中发现死去的弃婴。一些幸存的弃儿被好心人收养,但贫穷无法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结果,这些孩子长大后,只能靠从垃圾堆里捡残羹剩饭过活,一辈子挨饿受冻。

在普通人眼里,当时俄罗斯的沦陷是一个国家的不幸,但在混混眼里,却是杜兰尼花生的市场。

混混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当时的俄罗斯青年把美国街头文化当成了标配,甚至把加入黑帮当成了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此外,寡头们忙于分享财产,软弱无能的叶利钦政府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许多失业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向黑帮乞讨食物。因此,在解体的最初几年,俄罗斯黑帮死灰复燃,进入黄金发展期。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年轻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黑帮当炮灰了。他们被迫运输毒品或做一些其他危险的活动。在黑帮眼里,这些不值钱的工具随时可以“倒掉”。那段时期,每一个被遗弃在荒野的汽油桶里,都可能装着一个命运悲惨的年轻人。

据资料显示:仅1995年,俄罗斯就有超过10万人死亡、残疾或失踪;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一人从事非法活动,每五分钟就有一人死亡。

最难过的是女生。苏联解体后,曾经活力四射的苏联姑娘们仿佛都变成了个人。他们迫不及待地穿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新潮衣服”,争先恐后地吸毒喝酒纹身,与陌生男生随意发生性关系,甚至试图表现出自己足够“新潮”。这个弱势群体被不法分子视为“摇钱树”。他们在街上等待女孩喝醉,并立即控制她们,以便将来卖给人贩子。当女孩们醒来时,她们发现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自由。他们也试图挣扎和反抗。为了驯服这些女孩,犯罪分子不惜殴打她们或者通过身体和精神虐待让她们彻底绝望。即使失踪女孩的家人报警,警察也最多例行公事地找两次——这样的案子太多了,破案的希望渺茫,知道可以的时候也就放手了。


查看大图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拐卖女童,从东欧到西欧已经出现了一条“生产线”,甚至有不少幼女自愿走上这条路。俄罗斯并不是苏联解体时受害最深的国家,而是一些具有独立发展能力的边缘国家。比如盛产名贵葡萄酒的东欧小国摩尔多瓦,也是以美景闻名。由于过度依赖同盟的帮助,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经济迅速崩溃,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由于无法接受教育,年轻人只能靠体力劳动来换取微薄的工资。摩尔多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国家前景黯淡,看不到希望。2017年,摩尔多瓦人均GDP约为2290美元,略高于中国的四分之一。

美丽的摩尔多瓦女孩渴望迷人的小资生活。所以,经常有衣着光鲜的人在摩尔多瓦街头问女孩子:你想去巴黎或者罗马的高级餐厅做服务员吗?很多女儿欣然同意,但很快就会被控制,手机钱包被没收;歹徒首先用暴力摧毁自己的尊严。条件好的女孩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被卖到荷兰的红灯区,几乎在一些落后国家条件差的酒店里度过青春。


查看大图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年轻女孩莫名其妙地消失,而这样一条邪恶的“生产线”就诞生在苏联解体后的“自由”号上。人们并不是没有试图拯救这些女孩。然而,很难相信,很多被好心人赎出来花大钱的姑娘,居然主动“重操旧业”。原来,当他们满怀期待地回到家乡时,看到的是久违的家乡依然和记忆中一样破败,却没有力气,也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这些女孩记得她们在斯威格的生活。虽然尊严被践踏,但至少钱来得快。只要习惯了,不也是一种生活吗?如今,摩尔多瓦已有近1/10的女性走上了这条路,甚至有许多女孩自愿加入这一职业——她们已将此视为一份工作。

俗话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美国记者在苏联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民众对国家仍抱有期待,希望当权者能做点什么来拯救它。相反,精英阶层中,有76.7%的人希望立刻改姓“子”。解体之初,很多人都想狠狠踹“红巨星”一脚。然而仅仅一年后,随着卢布的贬值,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501%,1万卢布只能买一双好皮鞋。人们终于开始怀念苏联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跑到街上,大声呼吁叶利钦政府恢复联盟。然而尘埃落定,什么都改变不了。


查看大图

值得一提的是,仅1996年,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就相当于打了两次卫国战争。然而,比经济损失代价更大的是,人们失去了信仰;更可怕的是,连年轻人都对祖国心存疑虑,当他们放弃思考和战斗时,国家真的陷入绝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3197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