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什么是大学精神

孔子认为什么是大学精神,第1张

孟子提倡的大学精神是:( ) 孟子提倡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是“养气治和”。孟子将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基础。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启智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一思想发展起来的。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本名柯,本名(待考,我说是或子举。出版社:汽车、古文;余,今日字。这是因为汽车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玉子,子车和子爵都是孟子的话。汉族,战国时邹国仁,陆父卿之后裔。

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

孟子充分发挥孔子的学说,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孟子·惠亮·王上上》:“王仁民,省刑,收税薄,耕深。强者度过闲暇时光,培养孝心忠信,照顾父兄,照顾长处。可以用来做秦楚强兵。”

孟子主张以德治国,即以德治国,提出了“仁政”、“王道”等观点,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大”的道理运用到政治上,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统治者就会以孝道为原则兴办学校、教育人民,从而引导人们向善,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即“人人爱亲长大,天下平”。

至于如何实行仁政,孟子说:“以力欺仁者,必有大国;有德有仁,王者为王,王者不大。汤七十里,王百里。用武力说服别人的人不被说服,力量不够。以德服人,中心必喜,心悦诚服。”也就是说,依靠武力,打着仁义的幌子,就可以称霸天下,所以霸权主义者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靠道德修行义的人也可以为王,但不一定是大国。陆地面积70英里,商汤称王于世,周文王称王于陆地面积100英里。用武力让别人屈服,别人未必真的屈服,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抗;用道德让别人服从,别人才会全心全意地服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0340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