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第1张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

偷钟就是捂着耳朵偷钟,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这个成语出自鲁的《春秋 middot自知之明”,原来是捂耳朵。原文:民有铃而欲负,铃不可负。如果被锤子破坏了,钟声就会响起。我怕人家一听就揪住不放,我就捂着耳朵。

范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他遭到其他贵族的联合攻击,逃到了齐国。有人趁机偷了一个铃铛,但是铃铛太大,携带不便,就想到用木槌砸碎后带走。但是当钟声响起时,会有一声巨响。他怕别人听到铃声就把它拿走,于是赶紧把耳朵捂得紧紧的,以为捂着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太可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捂不捂耳朵,它都会响。如果不正视客观现实,不去研究它,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那就是自欺欺人,最终自食其果。引申到生活中,弄虚作假的人可以蒙混一时,却无法蒙混一辈子。他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会暴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0214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