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是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是历史故事,第1张

洛阳纸贵故事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很调皮,不爱读书。他父亲经常因为这件事发脾气。看到儿子身材矮小,说话结巴,父亲经常向别人提起,后悔生下这个儿子。左思不甘心被这种人鄙视,开始努力学习。他决心写一部以事实和历史发展为依据的《三都赋》,十年后终于写成。

但是左思出身贫寒,所以写了赋之后,并没有一下子出名。后来,经当时一些权威人士如皇甫谧为他作序,张载、刘魁为他作注,在文坛引起轰动。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临摹。因为抄的人太多,首都洛阳的纸供不应求,导致整个城市的纸价大幅上涨,洛阳纸贵的故事也由此而来。是同一篇文章。有人贬低,有人捧红。当然,区分度高低的人是有区别的,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否用好眼光识别人才的问题。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远·左思传》:“故诸家争写,洛阳纸贵。”比喻很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纸贵。一时间供不应求,货少价贵。比喻文章写得好,受欢迎。

左思

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作家。他的《三都赋》在当时受到好评,产生了《洛阳纸贵》。此外,他的《咏史诗》和《美人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后人有《左太冲集》。左思从小长得丑但是很有天赋。晋武帝时,其妹左邦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大臣。晋元康年间,惠帝依附势力强大的甲米,成为二十四友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司马典,后来的齐王,被称为录音室的总督。泰安二年,因张放攻洛阳而迁居冀州,不久病逝,享年55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1011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