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家廉价超市,一年轻松赚走9400亿,单店收入是沃尔玛四倍

美国这家廉价超市,一年轻松赚走9400亿,单店收入是沃尔玛四倍,第1张

这几年受到电商的冲击,全球实体零售业都不怎么好过,美国的好市多超市是为数不多实现持续增长的零售企业之一,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415.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74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进账26亿人民币,单店收入是沃尔玛的四倍。在新零售、消费升级领域,近几年不少公司开始研究和模仿好市多的商业模式。

公开的资料显示:好市多(Costco)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于美国西雅图。公司主要从事经营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截止到去年底在全球经营768个门店,七成的收入来自美国本土。是目前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排在沃尔玛之后。

杰弗里·布罗特曼(好市多联合创始人),出生于华盛顿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开了一家针织厂,而他的叔叔们又是在华盛顿开了18家零售连锁店,从小在这种经商环境下长大的他受到了不少商业的熏陶,这为他日后进入零售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大学毕业后,杰弗里成为了一名律师。上世纪70年代和他自己的好哥们迈克尔成了一家女士牛仔裤店,之后又开了一家男装连锁店。为了寻找更多的灵感和契机,他时不时地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杰弗里在法国看到了一种把折扣超市和百货公司合二为一的大卖场模式,在当地很受欢迎。于是,他找来曾在零售业担任过高管的吉姆.塞内加尔,两人经过详细的策划后,一起在西雅图创办了第一家好市多。

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价格最低的商品,好市多超市坚持以最低限度库存,用会员年费提高顾客忠诚度。到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会员已经达到二十万,并且在加拿大开出第一海外的大卖场,企业的年营业额也突破到30亿美元。通过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很快成为了一家全球零售巨头,进入90年代好市多大卖场的数量已经达到上百家。

好市多的成功之道:丝毫不能容忍任何其他竞争对手的商品售价低于自己,他们并不担心顾客会在店里浏览商品之后,去网上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有些商品根本就不赚钱,超市光靠会员费基本可以养活自己,去年会员费收入就达到31.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

好市多的卖场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减少运营费用,一般只购买或者租用郊区高速路附近非常便宜的土地。采用简洁的布局装饰,取消卖场内导购员,用高于行业水平的薪酬来留住员工。几乎不对外宣传,仅靠低价和人与人的口碑相传;依靠高周转摊薄仓储费用,大概有三成的货物由厂商直送门店,这些措施使得好市多运营费用率低于行业内大多数对手。

好市多的高层曾经这样感叹到:自己在零售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看到太多浮沉,许多像西尔斯(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那样曾经辉煌一时的零售商店最后变得门可罗雀,就是因为没有抵制住加价的诱惑。不过售价低,并不意味着质量低,由于实行低SKU策略,好市多根据性价比以及质量因素挑选同品类中的热卖商品,选择具有爆款潜质的商品上架。品牌供应商挑选过程严格。从专业考核、设计、质量监控、物流协助等方面考量供应商。

有行业人士这样评价这家大卖场:将商品做到极致,将价格降到了极低,同时又将服务做到了超乎预期,很好地诠释了零售的本质规律,它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吉安市甘雨亭超市有限公司,一家流淌着红色血液的,生于井冈山脚下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企业。“甘雨亭”始创于1993年,迄今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是集直营便利店和加盟便利店为一体的生鲜超市连锁企业。公司立足吉安,扎根老区,通过27年的不懈进取努力,连锁店数110余家,门店遍布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泰和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吉水县、永丰县、新干县等八县两区,员工数1000余人,连锁规模跻身于我市本土零售行业前茅。

我开的第一家店的房东就是浙江温州老板,老板去建水电站发电,老板娘就负责开超市。超市的名字叫联华超市,反正温州人开超市,就是联华、华联的叫。老板娘每当有供应商去收货款的时候,就用特有的温州腔调说“钞票、钞票,一天到晚就知道钞票”。守店的时候跟老板娘也聊天的多,慢慢熟悉了,她也跟我聊了好多关于温州人开超市的事情。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1、温州人开超市有自己一个专门的圈子。比如温州永嘉的超市商帮,其中永嘉县花坦乡,大约有8成的人在全国各地从事超市的创业和经营活动,这个地方的人就出去在全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估计占了全国小城镇60%超市的份额。另外,在当地他们还抱团经营,什么“浙江商会”、“温州商会”这种商会好多。

2、温州离义务小商品集散地不远,有采购优势。比如并成立了中国温州百家超市连销公司联合体,通过这一平台,对货架、小家电等进行集中采购,有了成本优势。

3、温州人真的很能吃苦,我的房东老板和老板娘,住的的地方就在店里,穿的也是店里买的普通衣服,根本看不出是有钱人。而且,温州人喜欢到处跑,不是“家乡宝”。还有温州人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大群亲戚朋友一起做。

最近,有一位网友提出,他发现他所住的那座城市里,开超市的温州人特别多,而且生意都很好。该网友就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开超市?二是为什么他们开的超市生意那么会那么好?

实际上,温州人并不一定都喜欢开超市,但温州人喜欢做生意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温州真正传统是读书致仕。从隋朝科举考试开始,到光绪三十五年最后一届科举结束,温州一共走出近2000名进士。民国时期,江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告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而新中国建立之后,温州与福建一样,都属于前沿、前线。所以国家一直没有特别大的项目投资,解放后温州经济也没得到长足的发展,温州人算是穷怕了。

温州人真正开始商业发展的时候,主要是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温州当地人很穷困,于是只能走上商业之路,成为第一批创业做生意的人。而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建立后,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由此扩散传开,温洲人发现将义乌小商品市场这种商业模式复制起来的机会。早期温州人开的是小卖部,后来升级为超市。

其实,也并非温州人喜欢开超市,包括福建的福清人、还有福建的诏安人,这些人也都爱开超市。特别是诏安人在广东一带,开了很多小超市。后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阿根廷、南非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赚了不少钱。而温州人都喜欢做生意,开超市有三个原因:

首先,温州人喜欢抱团取暖,所以开超市再多的资金都不成问题。假设我要开一家2000平米的超市,要投资300万,但自己只有180万,那剩下的120万就可以找同乡来凑数,大部分温州老乡都会帮忙,那个出了10万,这个出20万入股,东拼西凑就能凑足开超市的钱`。

当然,如果开超市赚了钱,就大家一起分,亏了钱就算礼金以后有钱再还。这就有点类似于股权融资。所以,温州人早期开超市,都是亲戚朋友之间互帮互助。而且只要有一个温州人开超市创业成功了,这种成功模式就遍地开花,据说全国现在有近万家温州人开的超市。

再者,开超市只要愿意辛苦付出,就能赚到钱,入行门槛低,相对容易成功。温州人开一个小超市,既不需要聘请高端人才,也不需要大量招收工人,一对夫妻就可以开一家店,他们早起晚睡,只要货品到位,服务态度好,长期坚守店面,就能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

最后,温州人思维与别人不同。有一家温州人开的400平米的超市,日营业额在4万元以上,而每次盘点平均下来每月都要丢失商品近千元。但是老板还是用着7个员工,并不愿意再增加人手。因为在这位温州老板看来,自己每月只丢失了1000多元商品,再雇两名员工却要5000元多元,而且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

显然,这个老板对外人偷盗的事情放任不管,每月也只会丢失1000元的商品,而且贪小便宜的人还会再次光临超市,他们不可能每次来都是偷窃东西,也总要来买点东西吧。只要超市的人气上来了,口碑和生意都会逐步好起来。正是因为,温州老板们这样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使得他们在开超市过程中走得比较顺利。

温州人为什么喜欢开超市?事实上,温州人喜欢做生意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什么生意都做,只是相对于其他生意,开超市还相对容易一些。刚开始,温州人开超市缺乏资金,就找亲戚朋友来共筹,后来只要一个温州人开超市成功,这种模式就可以在整个温州人群中推广开来。同时,温州人开超市比较吃苦耐劳、做生意也比较大气,所以成功概率也相对较高。长此以往,温州人就被外界传出是最喜欢开超市的群体了。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钱小帅:

温州人喜欢开超市就像蒙古人能喝酒一样,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了

在整个江浙沪广东福建,开小超市的温州人数不胜数

到底温州人为什么如此喜欢开超市呢?

温州人和广东人一样,是出了名的喜欢做生意,极度不喜欢打工,他们认为只有做不了生意的人才去打工,去当公务员。

所以温州人基本上家家都做生意,身边的朋友,亲戚都是做生意的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做重要的就是人脉,需要有人带领着,加上温州人喜欢抱团的性格,温州房团,赌团都是赫赫有名,当然也有温州超市商团,也就是这一商会的人,多数都是开超市的。

也是因为温州人有不少开超市发家的大老板,加上低门槛,所以温州商团就在这个行业内涌进了无数的温州人。

温州人的性格是能吃苦,敢闯敢干,不守旧,精明,喜欢做生意

而恰好想开好一个小超市就需要这些性格,为节约成本,小超市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所以店主的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要身兼数职,会计,收银,整理搬运货物,打点各方关系,设计促销,宣传等等,没有能吃苦的性格,没有极其精明的头脑是根本做不来的

并且温州当地超市开遍了,就需要到外地去开超市,温州人敢闯,只身闯到外地,打拼出一家超市,慢慢发展到自己的生意,温州人乡土观念轻,适应能力强的性格就可以让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起超市

加上温州商会的帮助,一些同乡的,已经做起超市规模的人,可以帮忙介绍货源,帮忙杀价,帮忙找店铺,有老乡带领,超市的生意可以开的更加好。

说起这个事,我最有发言权,我之前的几任老板都是温州人,不是说温州人喜欢开超市,而是温州人知道超市是所有现有行业里风险最低的,而且温州人团结,以及一些优良的传统导、前辈经验导致他们在超市这行越做越大,越来越多。

要知道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经验,虽然经验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但在温州人眼里什么经验最多?那肯定是经商的经验。在民国时期江浙沪一带根就多商人,所以温州人从骨子里就比普通人多一些经商基因。

我的老板之一,刚起步创业时只有一家400平的超市,火爆的那几年,日营业能在4万以上,每次盘点平均下来每月丢失的商品接近千元。超市加上自己家人,满打满算只有7个人,我问他为什么不增派人手,雇佣两个人,这样不就不会丢失了么?当时是在上海,当地的超市工资是2000多元。我老板说:“雇两个人的费用是一个月4000元,又不会出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如果我放任不管,每个月只会丢失1000元的商品,而这些贪小便宜的人会再次光顾我的超市,他不会每次都偷东西吧?所以计算总账,他们给我带来了利润,带来了人气,甚至带来了口碑和好生意,你说我还有必要抓小偷和雇佣人手么?”(有读者提出异议,抱歉,笔误打错了,已修改!)

我当时一下子醒悟了,真的很受启发。

先不说温州人在每个省份有温州帮、温州商会的事,就单说他们投资的方式你就叹为观止。假设我们要开一家2000平的超市投资300万,但是自己只有180万,那剩下的120万怎么办?他们会找到同乡说:“我资金不够了,大家凑点行么”?大部分温州老乡都会帮忙,那个出10万,这个出20万入股。赚了,就大家分,亏了就算礼金以后有钱了再还。其实这有点像股权融资,但在温州人这里变成了投资理念,亏钱的店,大家都帮助承担,注定赚钱的店,也同样会让大家都介入。我的老板之一就这样的方式放在发小那10万元,年底分红30几万。

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我亲切的称她为大姐,大姐不算是个美女。但很巧的是她姓杨,老公也姓杨。她们兄妹5个,每个人现在都有一到两家的超市,起初是老大开的第一家。赶上了好年代,再加上一点运气,赚了钱。立马再次帮老二开了一家,然后是老三、老四、老五。可能天妒人吧,杨大姐的店,被火烧过一次,被人盗过一次,损失很严重。这时候其余的兄弟姐妹又凑钱给老大开了一间更好、更大的。这就是温州人。

都说温州人会做生意,可真的是他们会做生意么?只不过是受环境和后天影响比较严重。翻看近代史,江浙沪地区一直都还算富饶,民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战争时期,光上海市一天的鸦片收入都够养活一个精装师一个月的开销。再加上现代的发展,轻工业繁荣,使那里的人更加懂得经商,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商人,他们懂如何像你介绍商品,他们懂如何通过商品赚你的钱。再加上有很多商品就是他们那里的,他们知道你需要什么,又知道去哪采购。长而久之,温州人懂的东西早就已经甩开其它地域人几条街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盗版必究,感谢。

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开超市?

其实,温州人并不是喜欢开超市,而是喜欢做生意。不管是什么样的温州人,都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意空间。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曾多次到温州考察学习,了解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所到之处,都是一派生意景象。有钱的,开办了企业,建了大商场。没钱的,在家门口放在两条长凳子,上面摆上几双鞋子,或几件小商品,也要让自己成为生意人。更有温州人,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建厂、办商场、推销东西等。

温州人,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自然,对超市这种投资相对较少、回报还可以的行当,当然是不会庭的了。

事实也是,纽扣、打火机、领带,等等,这些小物件,都是温州人进军大市场,进军大世界,进军各领域的敲门砖。最初,当人们看到温州人只是生活和销售一些纽扣和打火机时,还曾笑话过他们。也曾为温州的假货泛滥,组织了专门针对温州的商品焚烧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很不起眼、很让人看不起的行当,让温州走出了贫穷,起家过日子富裕,实现了温州人特有的创业梦、创新梦、发财梦,让温州有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富豪。

开超市,只是温州人经商的一种形式,也是温州人尝试经商的起步。一旦积累了经验,温州人是不会把开个小超市当作追求的目标的,他们的目标很远大,只要自己能力能够做到的,绝对不会放弃,也不会满足。

这就是既精明,又永远没有满足感的温州人。

首先,温州人向来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难的创业精神。

做超市的人是比较辛苦的,一日三餐都是不定时的。每天应付着各式人群,等待是最熬人的,你无法预料到顾客什么时候上来,所以只能时刻准备着。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信念,是很难耐得住寂寞的。

其次,擅于经商的温州人,除了有着独到的商业眼光,还有同乡之间的相互帮助。温州超市产业已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开到了国外,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形成规模的。

据了解,每年一届的初八超市节就是在为广大温州超市人和供应商打造一个厂商合作交流的平台,以广大温州超市人回家过春节为契机,通过商超对接和论坛互动等活动来推动温州超市产业更好地发展。

经营方面大致也差不多,并没有太多独特的地方,只是人家能坚持,人家能组团。

三个原因。

温州的真正传统,是读书致仕。温州从古至今是有着输出文人的优秀传统,从隋朝科举开始至光绪三十五年最后一届科举为止,温州一共走出了近2000名进士。这才是温州真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

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省内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

温州人真正开始商业大发展,应该是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新中国建立之后,温州与福建一样,也是属于前沿、前线。而且温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被当时的国军认为是最好的登陆地点之一,并且离蒋介石的老家奉化非常近,这是一个随时可能演化为战场的地方,所以没有任何国家大项目投资。

这样的状况,让温州人很难受,穷得难受,走上商业之路。后来有人建议在义乌搞一个小商品市场,就在义乌搭起棚子,温州人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由是传开。

在流通领域得到发展之后,温州人发现这个领域还是很有商业机会的。于是就有一波温州人将义务小商品这种模式复制起来,开了超市。其实早期就是小卖部啦,后来升级成超市。

因为超市是满足市民购物的最直接需求,所以还是很有利润,行业不错。这是温州人开超市的来源。

然后是温州人抱团。

一个温州人开超市赚钱,身边的亲戚朋友很快知道,于是另一家超市在另一个地方马上开起来。一位在改开之前,温州人是穷怕了,穷就是没本钱的意思,所以温州人早期开超市,也都是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包括各种民间标会等金融形势大为盛行。然后大家标几个会,就有钱开超市。这玩意投资省,现金流大,非常适合温州人创业。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亲戚朋友马上可以拷贝跟进,温州超市就这样遍地开花。据说全国有近万家温州人开的超市。

开一个小超市,既不需要聘请什么高级人才,也不需要大量招收工人什么的,这对于温州人来说非常适合。一对夫妻就可以开一家店,他们早起晚睡,只要货品到位、服务态度不太差,都能得到居民的欢迎。

其实,不仅是温州人爱开超市,包括福建的福清人、还有福建诏安人,也都是在超市大县。诏安人在广东一带,开了很多的小超市,福清人最早是在国内开超市,后来把这个模式复制带阿根廷、南非等地,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赚不少钱。

做生意的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温州人善于做小生意,所以开超市的温州人比较多就很正常了。不光是开超市,很多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央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二集中,《去远方》就讲述了温州人的故事-开在意大利的温州杂货店

在纪录片中出现的杂货店老板娘操着一口具有特色的温州腔普通话。

“温州人的小杂货店里应有尽有,就像回到了中国……”

在这个聚集了几百家中国小商店的Dolo小镇上,这家小店几乎可以买到一切当地华人需要的日常用品,包括瓜果蔬菜。

操着一口具有特色的温州普通话的女老板一边收拾商品一边说,很多人来(这家超市)买东西,摆好点。当编导问及有什么是买不到吗,女老板自信地回:“没有,有钱都买得到。”

店铺一角的墙壁上还贴满了华人圈子的招工和出租广告,写着“招烧饭工,鞋包招手工、车工”等温州街头常见的招工小广告,成为了当地中国人寻找新机会的中心。

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 历史 上温州的天然环境远远不如宁波、杭嘉湖、上海、苏南这些地区,去过温州的人应该知道,那边的隧道很多,温州人为了和外界做生意,克服了很多地理位置上的劣势。

有一首民谣这样说:“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温州人是最早经商的一个群体,是最早致富的一个群体。在许多人眼里,做什么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尽管能挣钱,但有失体面,就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去做。而在温州,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挣钱。

温州人走四方,占据了许多人不愿意做的那些领域。他们从修鞋子、开发廊等小的生意开始,渐渐积累了财富。而他们的为人却一直很低调,他们在成功后会经常说,我无非是个修鞋匠嘛!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态度,让他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不嫌生意小,不嫌赚钱少

一般人通常思考的是:“做小生意没多少利润,有时候甚至不如替人打工呢,这样做何时才能发财呀?”温州人说:“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通过一家人的故事反应了温州人爱拼爱闯的性格,男主角周万顺从拾荒做起,一步一步变身为成功商人;而远在意大利的女儿周阿雨排除万难从洗碗工做起,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在意大利普拉托成功创业。这部电视剧是温州人创业的一个缩影,可以看看。

温人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干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干;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有些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

超市是一个快消品,超市里的东西,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温州人开超市,比较早懂得懂得吃苦。初期,大部分都是用自行车带货。起早贪黑也很辛苦,积累了很多快消品市场的宝贵经验。

温州人不像别的地方人,自私自利,他们更愿意分享信息,集中力量,把事业干得更大,更强。

相较而言,南方人比北方人的性格好很多。北方人,遇见事情好冲动,而南方人做事情特别圆润,任何情况下,会以利益为重。不会因小失大,意气用事,忍别人不能忍,做事情有战略眼光,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大局面。

由于他们超市做的好,所以好多供货商都愿意给他们压单,形成先给货,后付款的结账方式。另外一些经销商,也会在店面租赁好的位置,每个月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费。因为他们团结,所以几十个,几百个的超市一起供货,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供货成本。

当然,陈列优势也是他们吸引消费者的一个主要原因,久而久之,为他们积攒下很多回头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东西都喜欢比较。他们的价钱便宜,每天都会有比市场价还低的促销品,质量和外面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支持与拥护。他们越做越大,越大越强。每一件商品,利润很小,但是每天营业额很大,这个利润是大家难以想象的。

当然,在其他领域,温州人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这就是今天的温州人。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天天上周看到了这个问题,就记在了心里,昨天去眼镜店配眼镜,熟悉的老板就是温州人,在等待的时候我问了他这个问题,是不是温州人特别喜欢开超市?

他说嗯,他老家人,开超市的确实不少,什么规模的都有。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永嘉县花坦乡廊一村的朱清众于1998年在瑞安梅头开出的“上海华联超市连锁店”,成就了永嘉“中国超市第一县”。

温州人目前已经在外开了1万多家超市,温州永嘉商会等大型商会都是由超市老板组成,并且温州人有着极为团结,喜欢抱团的习惯,创业永远是一群人在战斗,在熟人,乡亲,亲戚的影响下,在已成气候的老乡带领帮助下,温州人的超市越开越多,也越来越红火,规模一经形成,越来越的人就加入了超市创业大军之中

永嘉人经营的超市在二三线市场份额占全国同行的8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创业开超市的初期,在不具备大规模的时候,需要极为勤劳的去找供货商,记账,整理店铺等等,小本生意还要承受许多 社会 压力,温州人能吃苦,早起晚睡,日复一日,精明细腻的性格极为适合做超市老板,在超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把控的很好,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把话反过来说,不是温州人喜欢开超市,而是开超市最成功的,基本都是温州人。

大量老乡的抱团帮扶,极能吃苦的性格,细腻精明的生意头脑,敢闯敢干的胆量,靠近小商品产地的进货优势等等,共同成就了温州人超市今天的“盛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820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8-01
下一篇2024-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