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十大最美古镇

中山市十大最美古镇,第1张

共八个,如下:

1.三乡镇古鹤村是中山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2.三坊由灵会、鼓楼和三社坊三坊组成。

3.翠亨村诞生于此的世纪伟人孙中山而闻名于世。

4.南塘村背靠青山,前临农田。

5.左步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建于明永乐年间。

6.鳌山村是黄圃镇历史最古老的村落,有众多不可移动文物。

7.龙瑞村约于南宋末年始建。

8.涌安堂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村内祠堂林立、石路蜿蜒,素淡的岭南民居夹道分列。

中山龙洞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贸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光绪13年的"木帮公罚"等碑刻榜文可证明当时每场米都在万人以上。可想象其当时的繁荣景象,场上尚存有锅厂、铧厂、银铺、铁匠铺、机房、染房等小手工艺作坊,和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等传统小吃。老酒馆、老茶馆、老药铺等老店现仍存在。 中山传统民俗建筑老街区,是中山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代表作,当地人称三合老街,又称龙洞场,整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一条龙延伸,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有铺面453间,全长1586米,现保存完好的铺面有307间,长1132米。整条老街以青石版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3-5米不等,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合岸树木桩采用吊角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整条老街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被来镇考察的民居建筑专家评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 [编辑本段]古镇庄园 中山古镇是端庄质朴的民居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的集中地,以枣子坪庄园、龙塘庄园为代表的古庄园9处,以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10余处,以朝天嘴古寨、大岩山古寨为代表的古寨古堡3处。 枣子坪庄园 枣子坪庄园,始建于清朝末年,距老街850米,占地4000㎡,土木结构,配有花厅、天井、鱼缸、花台、戏楼等;妙用花厅将左右厢房内既连续又把整个庄园形成封闭的空间。花厅、窗棱全为深浅木质浮雕或镂空雕,图案多具故事清洁或古装古戏。 龙塘庄园 龙塘庄园,又名余家大院,距老街900米,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为中山政府驻地,建筑面积3500㎡,建有天井、鱼缸、花园、青瓦白墙、柱础撑弓、斗拱、顶梁全是雕花。前院排场雄伟壮观,除碉楼被拆一个半外,其余保存极为完好。庄园四周为葱绿的林荫,每日早晚成千上万的白鹤、白鹭飞舞在林中,一年四季与人为友,形成一幅天伦共享的风景画。朝天嘴古寨,位于常乐村南1200米,始建于明甲子8年,为防躲匪盗而建的军事要塞。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牺牲17名战士和一名排长为代价,苦战三天三夜才歼灭400余名土匪,至今,此地仍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活教材。 双峰寺 双峰寺,位于中山镇双峰寺村驻地,始建于何年没有确证,但凭碑刻记载,大约建于唐代,清康熙、道光年相继维修,为我市现少寸的保护完好的复式四合院寺庙。正殿为土木结构,硬山式顶,并施以弓形翘角风火墙。梁架结构用五柱,前为乳拊搭牵,中用二拱梁,以驼峰为支柱,后用五横梁四支柱,柱未落地,并置于蟾蜍脊背上。寺内共有方园大小****30余座,形式各异,刻工精湛,在江津境内较为少见。据寺内碑刻记载曾拥有武僧500人,曾与江津朱杨寺构成江津两大古寺庙,在朱杨寺毁后而独自存在。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730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5-17
下一篇 2024-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