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风格独特体现在哪里?

东莞可园风格独特体现在哪里?,第1张

在可园内,经碧环廊前行,可达双清室,其名取“入镜双清”之意,说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双清室四周的彩色玻璃,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

当阳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减低了阳光的强度。在清代时,玻璃还是比较昂贵的物品,而这些彩色玻璃是张敬修当时从西欧、法国和意大利进口而来。

双清室进深6.4米,面阔6.15米,为歇山顶式建筑,结构精巧,四角设门,便于设宴活动。整个双清室的平面布局、地面砖、窗户的结构,皆用一个繁体的“亚”字,呈“亚”字图形,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所以双清室又叫做“亚字厅”。

双清室是可园的一大胜景,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据说,其名来源也是园主人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双清室有联:

竹荷并茂;

入境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是主人的后花园,为主人的赏花之处。问花小院内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对联为:

击筑为声,应教才调成高调;

问花不语,似是无情却有情。

另一副对联为:

可赏柳塘一碧;

园藏入境双清。

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

从壶中天出后庭,是曲尺形状的广阔可湖,临湖设有游廊,题“博溪渔隐”。沿游廊可至雏月池馆船厅,湖心可亭等处,饱览可湖的湖光秀色,让人身心大畅。岭南派画家居巢对此处的意境咏为:

沙堤花碍路,高柳一行疏;

红窗钩车响,真似钓人居。

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也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为园主起居之处。可堂紧邻可湖,楼高15米多,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可堂内有对联多副,其中一联为:

登斯楼,可观沙鸟江帆,山村烟树;

步此阁,尽挹朝霞暮霭,月白清风。

当年,岭南派画家居廉也常居于此,在此游园,留下了许多吟咏。如对联:

可可动情思漫问可楼何处觅;

堂堂消岁月应怜堂庑此间存。

可堂的底层大厅名为“可轩”,是张敬修当年款待宾客的高级厅堂,轩内设有餐厅。此房全以木雕为饰,不仅门罩透雕成桂花形,地面地板与落地罩装饰也是桂花图案,因此,可轩又称“桂花厅”。

可轩的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针插不入。据说,在兴建可轩地板时,张敬修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过两块,多了不但不赏,反而要罚,因此保证了地板做工的质量,所以后来一直完整无缺。

在“可轩”地板中间,曾留有一个小孔,是主人为客人送风送香的通道。小孔下面装着一根钢管,连通着隔壁小房。

当年,主人在隔壁小房放一个鼓风机,有仆人在隔壁的小房里用鼓风机鼓风,鼓风的时候再加上些桂花的香料,风由地下的铜管慢慢冒出,凉风阵阵,香气四溢。

在可堂外,左右两廊设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可堂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滋树台两旁有一副对联:

滋兰养得坚贞志;

树蕙培将雅洁心。

可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可堂与可轩相依为邻,其中设有一口小金鱼池。可轩侧旁设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还能通达可楼。

绿绮楼位于可楼下面,是主人弹琴之所,也是女眷居住之地,人称“小姐楼”。

相传清咸丰年间,园主人得了一台出自唐代的绿绮琴,名“绿绮台琴”,此琴在明代时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御琴。为了收藏此琴,张敬修专门建修了此楼,命名为“绿绮楼”。

在绿绮楼内,有一副对联:

绿绮楼空,每对晴天虚负月;

明王琴杳,欲闻清响痛无声。

可楼是可园的最高建筑,也是清代时东莞县城及广东四大名园中最高的建筑,木质结构,四层,高17.5米,是可园的标志。可园园主张敬修在自撰《可楼记》中说:

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骋,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

既思建楼,而窘于边幅,乃加楼于‘可堂’之上,亦名曰‘可楼’。......劳劳万众,咸娱静观,莫得隐遁。盖至是,则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

整个可园无论在建筑,还是意境上,都包含了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这三层意思,因为园主人张敬修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所以他教育子孙在仕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整个园区除了可轩,还有可亭、可舟、可堂等一系列以可字命名的建筑。

可楼的两侧,设有石级可上下通达。沿楼侧石阶可登临顶楼第四层的邀山阁,此处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其名取“邀山入阁”的意思。因而,有人在邀山阁写了副对联:

邀得青山十里遥,共倾豪杰千杯酒;

偕来雅士三人对,同论骚坛百首诗。

邀山阁为碉楼式,雕梁画栋,造型秀丽。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

邀山阁,又被当地百姓称为“定风楼”,因为它四面通窗,仅以10根木柱放在10个石墩上,虽无一钉一铁,但经历百年雨都安然无恙。岭南派画家居巢咏可楼之诗可谓道出可园特点:

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

在可楼登楼眺望,俯瞰全园,园中胜景均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续的画卷:楼前长河尽收眼底。园后可湖,绿波荡漾。纵目远眺:博厦一带山川秀色尽入眼底,“奔赴环立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风帆,去来于笔砚几席之上”,是吟诗作画的好地方,深得借景之妙。

曾有登阁者俯览园中景色后,满怀激情地在邀山阁内留下了一副对联:

大江前横;

明月直入。

相传,张敬修特别酷爱可楼,临终时还吩咐家人将他抬到可楼的顶层邀山阁,环看四周后方阖眼离世。

东莞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成为整座园林的一大特色。

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全园共有1楼、6阁、5亭、6台、5池、3桥、19厅、15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

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集居住、休闲、游玩于一体,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

可园是东莞代表景点之一,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建于170多年前,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人们赞其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的主人张敬修,莞城博夏人,世家弟子,官居江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司法厅兼省公安厅厅长兼省法院院长兼省检察院院长。此人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归乡之后买了块地,修建了这座可园。现在主要由可园古建筑区及可园博物馆新馆大块组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715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5-05
下一篇 2024-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