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吴哥窟随游记

我的吴哥窟随游记,第1张

评论中有人提起柬埔寨的地雷问题,是我疏忽了。

如果深入,经常能够见到地雷受害者,比如吴哥窟塔普伦寺进去就能看到地雷受害者音乐团。

地雷分布几乎遍及柬埔寨全境。西部、北部的马德望、奥多棉吉、柏威夏和柬泰边境的拜林、梅莱山、扁担山都有高密度雷区。有次泰国士兵不幸踩雷,引起柬泰间的相互指责。

然而扫雷工作难度极大,柬埔寨人口仅1540万,却接连不断地被埋下1000多万颗地雷,接近总人口数,不仅数量大,历史柬埔寨武装派系之间繁杂的斗争,从1945年抗法战争以来,埋雷的人一队队来了就走,几乎不可能准确掌握这些雷到底在什么位置,特别是政府军和红色高棉游击队,不仅在西北三省重兵对峙,还渗透到全国。东南亚等地都有如火如荼的共产主义游击战,大中华兵不厌诈的战术和地雷战的低价高效让地雷成为最常用武器,影响深远,甚至于柬埔寨后期防贼都用上了地雷。

地雷防不胜防的特点让各方吃尽苦头,在越战中,有一个在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即“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的罗伯特卡帕,人见人敬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死于地雷。

所以野外生存还是算了,贝爷来了估计也得跪。

在极度无助的情况下,人是以哪种方式存活的,是一种看上去坚韧不拔,实则是无奈的方式生存。曾看过新华社记者唐师曾的照片,柬埔寨民众已经把地雷当作材料用于生活各个方面。

我对地雷最初的印象不是来源于《地雷战》,而是《战争子午线》,“小号”去挖自己埋下的雷,boom,他读书的梦想灰飞烟灭,魂灵飞跃时空,走进现在的学校,听到朗朗读书声。

冯小宁是我敬佩的导演,小时候,他的战争电影《战争子午线》《紫日》和《黄河绝恋》一遍遍地在电影频道播放,虽然现在看可能叙事手法有点老套,但是相比现在的抗战神片?

那么说点什么呢?说吴哥历史和印度教,说各个庙的雕刻或者美景,都不如去看蒋勋的《吴哥之美》,那么把游记放一边,聊聊暹粒。

说琅勃拉邦是个奇特且陌生的城市,那么,暹粒正相反,它太符合国人想象中的暹粒了。车站拉客,餐馆内外两个价,景区人山人海,夜市热闹非凡。

日出日落总是迷人,早晨的突突车齐刷刷地赶向小吴哥看日出,颇有一种百舸争流的气势,国人对于这类的竞争总是颇感兴趣,暗自催促师傅,而师傅总是不慌不忙,幸亏师傅开tutu不能闭目沉思,要不我还真相信他胸有成竹,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专业的老法师早已全副武装,坐待日出。没有抢到前排的奋力插空隙,能不能找到一点遗漏。我眼见前方不是日出,而是人群,干脆把镜头调转。除了中国团和韩国团,柬埔寨也是西方人的热土,这也难怪,毕竟现代第一个让外界知道吴哥的穆奥,也是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他出版了一本《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不过当时还是有很多人不甚相信,所以穆奥就再次踏上东南亚的土地,准备二次寻访吴哥窟,希望能够带回更多的证据。可惜这一次他在丛林中感染了疟疾,年仅35岁的穆奥便病逝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现在他的墓还留在老挝的神秘古都琅勃拉邦。这算是一个环形故事,扬名于吴哥,也死于吴哥。

傍晚,借着气势齐刷刷冲向巴肯山望日落,我们的不幸肯定也有不少人遇到,巴肯山日落气势恢宏,可是限制人数,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山顶闲坐的游客,山下排着百米长龙,无可奈何。不知是谁对着上方喝着倒彩,山上的人怡然自得,叫嚣着“you can you up”,威力惊人,确实无人能上。在其中旅游团一茬接着一茬,牢牢把握了游戏的主动权。当然,在暹粒,优势并不像国内那么明显,所以上不去的旅行团也为数众多,排队的旅行团游客低声骂几句导游安排不周,过过嘴瘾。

上不去巴肯山,总不能白来。而落日也总算没有辜负我们的辛苦等待,排队的人一哄而散,往下寻找林子中透过的空隙,拿出十八般武艺对抗万分遗憾。我也在某地拍下一张,想拍摄前方举得高高的pad中的落日,获得点自娱自乐的笑点。可惜失败了,春运一般的人流量打破了我的企图,我无法再移动几分,找到角度。

在来之前我并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如此阵势,而这种震撼让我第一次产生国人很强大,人确实很多的感觉之外,产生了某种失落。漫山遍野能够见到老乡当然是好事,却无法产生任何亲切感,而这也与在老挝的感觉完全相反。

在暹粒,孩子总是除了吴哥窟之外的主角。这件事当然不是好事。我想任何去过吴哥的都会遇到贩卖水果或者直接乞讨的孩子,在各个寺庙前占地为营。我确信此种行为是政府默认的,因为孩子跟游客之间的来来往往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在进入寺庙前步步跟随,孩子总是谨记一条我们看不见的线,作为警告不要再做无谓骚扰。

然而我见过更加严苛的过程,一个男孩在我们出寺庙时贪玩,并没有跟上售卖,而应该是他的父亲的男人,按着他就是一顿毒打,任凭他在吴哥遗址上洒泪。我不知道吴哥有没有见到,或者说已经见过太多苦难,但是是我,我想,对于孩子的伤害,总是人类最大的罪恶。

万幸的是在塔逊寺,我收获了最美好的童年友谊,无忧无虑成长本身的完美确实让人动容,也同时是个巨大的反思,反思这个国家的贫穷。

柬埔寨和老挝一样,寺庙承担了乡下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孩子父母无力承担高额的学费,只有让其辍学,赚够一定的金钱后,再交给和尚教他最基础的读书写字,在寺庙的学费是,一个月,2美金。

排球是柬埔寨的“国球”,在吴哥窟里面都能见到孩子拉线玩球,排球的相对不占空间,给予人们闲暇时光最好的调剂。在暹粒城区初中对面不远,就有一个最大的排球场地,分散着大约七八块完整排球场,用尘土飞扬这词形容非常合适,即形容场地,也形容人们的状态。

在暹粒初中,我闲着无聊去打篮球,我很想看看这个学校。这个学校非常共产主义,一招一式尽显其中。教师里面贴着我不知道的像。唯一不同的是,学校正进入能够看到一座佛像。

孩子们对我的到来深感兴趣,问东问西。然后邀请我打全篮。在这里,是我在暹粒最欢乐的时光。

我曾经读过亚投行的一份柬埔寨教育和贫困报告《CAMBODIA:ADDRESSING THE SKILLS GAP EMPLOYMENT DIAGNOSTIC STUDY》里面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柬埔寨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任何关乎一个国家的教育总归是件繁杂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去过吴哥艺术学院,那么我对这个国家摆脱困境怀有信心。

我认为市场才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一个城市的个性总是能够从吃的方面看出来。很幸运的是,旅伴妹子是个怀有虔诚攻略精神的吃货,有她在,我总是不用担心吃的问题。她熟知最好的几家铺子,比如red piano,也能带我们穿街走巷深入其中吃最最便宜的口感一流当地菜,暹粒按游客当地人区分,拥有两套完全不同的菜单和价格,我们的走访总是让当地人深感疑惑和兴趣,而这也是另一种旅行的体验。

暹粒有四个市场,最出名的当然是old market,市场上卖纪念品和卖给自家百姓的店铺分布清晰,纪念品的总是光鲜漂亮,而其他的总是有点逼仄和环境恶劣。

有好时光度过,当然也会碰到问题,最后一天,也不知碰到了什么,我过敏了。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过敏原是什么,以前也基本上没发生过。在国外生病总是让人紧张,尤其在这个据传医疗水平不能恭维的地方。

我一个人查医院,暹粒城区的医院本来就不多,私立的略贵,再者觉得仅仅就是过敏,就选了那家在老市场边上的公立医院。而在公立医院,我体会到了传说中的不专业。

刚进去只有一些20岁左右的男孩,我吃惊并且谨慎地询问,才知道目前只有一个医生,治疗几乎在场的所有人,不同病症,不同情况,而这些男孩子,就是来实习的学生,他们往往刚进医学院,就会到不同医院实习,一边实习,一边补充不足的医疗力量。

轮到我,我们之间别扭的英语交流成了最后的保障,医生一看,并不说患了什么,或者要吃什么药,反而对于我的国籍产生了强烈兴趣。他先问我是不是日本的?我机械而疑惑地回答不是。他就肯定的说那一定是韩国人。我有点愠怒,说我是中国人时,医生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喃喃地说“incredible。”

这样的事情在泰国曼谷也遇到过,不过换成了一个德国人。那个德国大叔一边对于我的独行很感兴趣,一边对于我不是旅行团的感到疑惑,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就是一大队的旅行团,进入商场扫货一空就回。

就算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要了解一个人很困难,更何况是了解一个国家。他们对于国人的理解全在于他们接触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媒体,而反过来,我们也一样。不要因为媒体宣传而自足,走出去就是为了消解无知和仇恨。

柬埔寨的医药紧缺,医院里面都不卖,医生问过我的体重,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柬埔寨文,最后加上6的字眼,他指引我让我出去医院门口外的小药铺买药。药铺看着单子,把一板十粒剪下来六粒给我,让我回去复命。

我拿着手上的六粒药,奔着跑向医院。明天就要离开暹粒了。

����*��@�>

当然首选吴哥!!!必去!

主要景点

吴哥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精湛建筑。

除大吴哥、小吴哥及三个王都中心外,女王宫和空中宫殿也是吴哥古迹中著名的景点。空中宫殿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据说建于11世纪。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由于台高,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

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的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门内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

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

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破坏。

吴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废墟,但吴哥古迹规模之宏伟壮观,其建筑艺术之璀璨夺目,依然令人惊叹。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作为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代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窟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今天柬埔寨人将它放在自己的国旗上,足见吴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寺庙中央大道两旁是九头蛇形栏杆,柬埔寨传说中,九头蛇会带来风调雨顺。寺庙周围是护城河和水池,不是为了保护寺庙,而是为了通过水中的倒影,使寺庙显得更加神圣雄伟。吴哥窟是人的杰作,但每个设计都是为了体现神性。置身于吴哥窟的佛像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神性和空间交汇在这个密林中的古城。

提到吴哥窟,人们自然会想起《花样年华》的最后一幕:一个男人将无法对人倾诉,甚至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一段情感秘密讲给吴哥窟的一个石洞听,再把它盖上,让发生在花样年华的故事从此留在吴哥,这里的一切,包括他的秘密,都会被自然带走,成为永恒的回忆。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徵须弥山。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如口字。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四隅各一座塔门,正西、正东各三座廊门,正北、正南各一座廊门。塔门和廊门有内、外二石阶,可通第一层内院、寺庙外院。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

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从西北壁角按反时钟方向,西画廊展示罗摩衍那中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击败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场面,和摩诃婆罗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战争的故事。南画廊有几幅浮雕,和吴哥王朝历史有关,其中一幅描绘苏耶跋摩二世头戴王冠,在宝座上赤足盘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后手靠著宝座扶手,左右侍从各二,手执长扇,为王扇风,身后还有宫女,手持巨型蜡烛,白日点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东画廊描绘古印度神话普拉纳斯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毗湿奴搅乳海:毗湿奴令92尊阿修罗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苏吉(Vasuki)充绳索搅动乳海。接著的毗湿奴击败阿修罗的场面是16世纪后人所加。北画廊显示毗湿奴第八化身黑天战胜阿修罗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画面较小,多是描述罗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入第一层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四周环绕回廊。田字阁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间隔为四个院落,其地面比十字游廊和回廊低约一米,原为水池,现不蓄水。田字阁的南北廊,宽约3米,外侧封闭,内侧立双排方柱。十字游廊由两道游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游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组成,由四行方柱支撑。两行内方柱支撑中廊,两行外方柱支撑各自的偏廊。中廊宽约3米,高约4.5米,上半是墙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飞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墙还残留深红色的涂漆,由此可窥见八百多年前吴哥窟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主廊顶呈蛋尖拱形,以陶瓦盖顶。左右偏廊,宽约2.5米,高约3米。游廊总宽度约8米。几世纪来,朝拜者曾在阁内留下许多佛像,不过大部分佛像已被挪走。阁内还有不少颂扬朝拜者善行的铭文,多数是高棉语,一些是缅甸语。田字画阁之外的院子,乃寺庙第一层围囿的内院,如反匚字形。在第一层围囿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藏经阁。田字阁的北廊、中廊和西廊各有石阶廊西通寺庙的第二层围囿。

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也没有偏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每座廊门有内外二石阶,下通第一围囿内院,内通第二围囿内院。西边的三座廊门,通第一围囿的田字阁。第二层回廊四角的塔门,顶部各矗立一座宝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宝塔的顶部大半缺损,九层宝塔只剩二三层。第二围囿内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经阁。两座藏经阁之间由一个十字形阳台的南北道相连,阳台的东西道连接第二层回廊的西门和第三层回廊的西门。这个十字阳台也是后人添加的。寺庙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东南西北每边各三道,十二道台阶都十分陡峭, 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徵登天之艰辛。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莲花圣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后,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围拢。各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画廊相连。田字画廊由回廊和十字游廊组成,回廊分主廊和偏廊两部分,主廊靠外的墙壁分布著竖葫芦棂窗,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基点则分布长方形无栏窗。主廊的内侧为立柱排,主廊上有高五米的拱顶,偏廊内侧排列立柱,半拱顶高三米。十字游廊有一走廊,二偏廊,一拱顶,二半拱顶,左右各二排方石柱。田字廊的拱顶和半拱顶上铺陶瓦。画廊顶部的天花板刻狮头蛇像,画廊和神龛入口有布满雕饰的门楣和三角墙。回廊东南西北四边的正中各有廊门,每廊门有台阶下通第二层;回廊四隅的塔门,各有二道台阶下通第二层。

吴哥城

另一个保存较好的吴哥遗址是吴哥城(又叫大吴哥),这是高棉帝国宫殿城。是吴哥的“心脏”。在吴哥城的中心,阎那跋摩七世建造了贝雍寺(Bayon)。贝雍有54座大小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这是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型。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吴哥城南门(SouthGate)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钻进小小的南门门洞,拔地倚天的古树整齐地列在路两旁,树缝里透着温柔的晨光,轻风吹过,干叶嗒嗒地落到了车的前窗,又滑到了地上,说不出的惬意。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拜云寺(Bayon),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拜云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在整个大吴哥城的范围内,还有巴方寺(Baphoun)、绯明纳卡寺(Phimeanakas)、利泊王坛(LeperKing)、大象坛(TerraceofElephants)等著名建筑。

在都城中央,建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

在城的中央,还有长约300米的著名建筑——象台,据说是当时国王检阅部队的阅兵台。一个大台,两个小台。大台左右两侧置有石象,骑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们。这和中国皇陵前设置的石相生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国设置的种类更多。阅兵台前方的广场上筑有12座红色小塔,什么功能弄不清楚,柬埔寨人也回答不上来,但是关于吴哥城如何被废弃他们却有几种说法。 传说,公元1171年,吴哥遭到邻国洗劫后,国王耶跋摩七世对印度教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吉蔑人全体放弃了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采纳放弃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这种宗教信仰的改变导致的结果是,泰族军队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并洗劫了吴哥。

又有佛教传说,吉蔑国王被祭司之子触怒,便将其淹死在洞里萨湖中。天神愤怒,决定替祭司之子报仇,令湖水泛滥,因而催毁了吴哥。

这座建于800多年前的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建筑,以它精美的石雕、长长的回廊、恢弘的石塔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吴哥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因为那里有拍不尽的风情,摄不完的残缺的美,更有诉说不完的神秘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262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