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盛产荸荠种杨梅,是余姚十大最美古村之一,秀美中透露着古朴

这里盛产荸荠种杨梅,是余姚十大最美古村之一,秀美中透露着古朴,第1张

余姚市是浙江省宁波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宁绍平原的中部,南枕有着“第二庐山”的四明山。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境内接连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和田螺山遗址,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出现了虞世南、王阳明、黄宗羲等 历史 文化名人。

除四明山外,余姚境内不知名的山不计其数,它们造就了余姚独特的风景,使其成为风光旖旎的城市。在这些群峰叠嶂里隐藏着一大批乡村。它们要么风景秀丽,要么人文底蕴浓厚,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在这些古村中,中村、冠佩村、柿林村、棠溪村、桐岭村、芦田村、石步村、芝林村、北溪村、大岚村被评为余姚十大最美古村。

这十大最美古村,我曾经去过中村、柿林村、芝林村、桐岭村、石步村。我去过的这些古村里,个个都有别具一格的美。中村溪清村秀,去过的人无不拍手称赞;柿林到了秋天遍山都是吊红柿子,犹如在树上挂上了万盏红灯笼;芝林村山青水秀,人们把它形容为浙东小九寨;桐岭村我前几天刚去过,它躲藏在深山里,仅有一个隧道与外界相通,村内溪水潺潺,山青竹翠,宛如世外桃源,只可惜现在变成了一个养鸡场。

在这些古村里,还有一个并不处于深山里的古村,它就是石步村。石步村 历史 悠久,它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具体时间。但据史料记载,它至少建于宋朝。北宋庆历五年,明州教谕叶世儒来到石步村,看到这里山明水秀,很是钟爱,于是迁过来居住,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石步村发展成为人丁兴旺的大村。多少年来,石步村人都以叶姓为主,直到清朝后期,才逐渐有外姓人入住。

石步村从叶世儒迁徙过来生活至今,已有将近千年,是真正的千年古村。

叶世儒的孙女叶玉英嫁给了鄞县后生史简,二十五岁守寡,把遗腹子史诏培养成为遵循“孝、友、睦、姻、任、恤、中、和”的八行先生,被宋徽宗称为“八行高士”。史家后来成为四明第一望族,开创了南宋史家“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辉煌。

石步村旧属慈溪,现在划归余姚市三七市镇管辖。走余姚318省道,再拐进三皇线,走不远有一个岔路口。岔路口有一块三角形草坪,草坪里立着一个高大的马头墙式牌楼,粉墙上写着“石步古村”四个大字。右边有一个硕大的杨梅卡通造型,牌楼前的草丛里立着“春山听湖”的红色牌子,它的右边打了三道醒目的白色箭头。箭头指向的地方有一个宽阔的公路,但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导示牌误导。这条公路直通大池墩水库和唐李张村,再往前延伸,可以通往相岙村、桂岙村、长溪村,以及龙山镇。然而,石步古村在这块牌子的左边,要从左边的公路往前走。

走进村口,有一个红墙黛瓦的寺庙,叫做石步庙。石步庙建于何时,不得而知。根据寺庙门前的碑刻记述,石步庙是 历史 古迹,但是没有得到保护被损毁,文革期间被彻底拆除。一九八九年,众人积资重新修建了石步庙。

庙门前有一棵非常高大的古樟树,根据树上的标识牌记载,有近320年的树龄了。这棵树的根部宽大扁平,像一堵墙,树干郁郁苍苍,遮蔽了石步庙前的半块天空。如今,这棵古樟树已经成为石步村的标志。它像一位老人,经历了无数个沧桑岁月,依然守护着石步村。

古樟树一溪之隔,还有一个崭新的寺庙,叫关帝殿。关帝殿前有一条宽阔的浅溪,溪水清澈,溯溪而上就可以走到石步村。如今,这条小溪成为石步村最美的风景。溪上修筑了很多道浅堤,清澈的溪水漫过这些浅堤,发出哗哗的声响,如少女轻抚的琴声。溪水的两岸每隔一段就修筑了一排近水石阶,石阶上长着青苔,石壁上挂着青藤,旁边绿树掩映,清浅的溪水盛着它们的倒影,仿若回到了 历史 的时光。

村子里有安乐堂、叶家大屋、三进堂等众多古代民居建筑,它们每一处都有故事。本来都是当时的深宅大院,随时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多变成了残垣断壁。我走进村子里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多钟,和其它古村一样,见到的都是一些老人。走在这些逼仄的巷陌里,眼前呈现的都是青砖黛瓦和青石木窗,仿佛行走在 历史 的巷道里,古朴中透露着沧桑。我想找寻隐藏在这些砖瓦间的 历史 遗迹和关于它们的故事,似乎已无处可觅。

有些老房子甚至被推倒,在原址上盖了上崭新的现代化高楼,或者借助原基建造成半古半新的房子。在村子的胡同里,经常可以见到角落里摆放着一些石器和瓦罐,它们像被人随手遗弃在这里似的,却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个古村的 历史 。

和别的古村一样,石步村也是以老人为主,她们还在过着几十年间的原乡生活。我每次走入古村,都能看到在河畔或者溪边洗衣服的老人或者村妇,她们是村子里最有烟火气的风景,也让人体验到江南古村的那一份质朴和诗意。

走进石步村,不得不提起杨梅。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国著名良种“荸荠种杨梅”就原产于三七市镇石步村张湖溪,汉朝时就为贡品。现在的石步村号称“杨梅之乡”。现在不当时,杨梅早已经过了果实期,待到明年五六月份杨梅成熟时再来,石步村一定会让你垂涎欲滴。

我相信,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石步古村一定会是碧溪盈盈、鸟语花香、杨梅诱人的美丽乡村,让人流连忘返。也许你来过这里,比我听到更多的故事,发现更多的美,不知道,你是否对这里还有印象?欢迎留言评论。

这里是楚语文旅,每日分享优美风景和旅途故事,欢迎关注。

问题一:中国哪里盛产杨梅? 产杨梅的地方多了,比较有名的有瑞安茶山杨梅、余姚杨梅和慈溪杨梅。宁波最好的杨梅应该在横河柘工一带,余姚与慈溪有争论,是因为以前横河是属于是余姚,而调整之后属慈溪了。

问题二:中国哪里盛产杨梅? 浙江余姚盛产杨梅

杨梅是一种亚热带果树,其性喜暖耐阴,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都有分布。江苏太湖洞庭山、马迹山、浙江杭州、湖州、余姚及兰溪、温州一带,福建长乐、建瓯、广东潮阳、广西贺平、平东、三江等县、湖南靖州、武冈等县,为著名产区。但我国产量居全国之冠的要数浙江省,其中又以余姚杨梅为最多。余姚一带为历史上越国的故地。在过去,吴越杨梅曾与闽广荔枝齐名。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象晋《群芳谱》中说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吴中杨梅种类甚多,名大叶者最早熟,味甚佳。”

问题三:国内杨梅产地大多在哪,越详细约好 慈溪余姚仙居

问题四:杨梅是哪里的特产? 萧山杨梅

杨梅是浙江特产。萧山、慈溪、余姚、兰溪等地都是杨梅产地,其中以萧山杜家一带所产杨梅最负盛名。这种杨梅颗粒大,每500克28个到30个。核小,肉柱圆,味鲜甜。一般在夏至后5天左右成熟。萧山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已有早色、迟色、白杨梅、草梅等四十余种品种。杨梅具有果大核小、汁多味甜的特点。

问题五:浙江什么地方产杨梅 很多地方啊 有名点的就是仙居杨梅,余姚杨梅(仙矗杨梅的始祖),上虞的二都杨梅,海宁的黄湾杨梅,反正很多

问题六:杨梅的产地在哪 杨梅在中国分布的省份有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台湾等,国外,如日本和韩国有少量栽培,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

问题七:杨梅那个地方特产 杨梅是余姚市传统名果,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赞“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末若吴越杨梅”。”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正是江南珍贵果品杨梅应市时节。余姚杨梅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产出的杨梅颗大、色艳、汁多、味重,自古名噪海内外,有“杨梅王国”的美誉。以其品质极佳而闻名国内外,早在汉朝时已列入贡品。目前,全市杨梅栽种面积已达7.2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左右,居全国之冠。1995年余姚市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命名揣“中国杨梅之乡”。 2004年又被评为“杨梅原产地”。每年的六月二十六日是余姚的“杨梅节”。

三七市镇的杨梅在余姚众多地方中是名气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三七市是杨梅原产地,现存千年古杨梅林.

问题八:浙江哪里盛产杨梅 浙江有78个县(市、区)出产杨梅。

十大产区:

慈溪、余姚、仙居、临海、青田、定海、黄岩、瓯海、瑞安、兰溪。

问题九:云南哪儿盛产杨梅? 50分 昆明周边的县份都有的,以昆明市富民县最多,每年还有杨梅节呢,可以到地头采摘新鲜的。

问题十:杨梅原产地在哪里? 杨梅是浙江余姚市传统名果,夏至前后,正是江南珍贵果品杨梅应市时节。余姚杨梅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产出的杨梅颗大、色艳、汁多、味重,自古名噪海内外,有“杨梅王国”的美誉。以其品质极佳而闻名国内外,早在汉朝时已列入贡品。在杨梅的故乡浙江余姚三七市镇,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2004年又被评为“杨梅原产地”。每年的六月二十六日是余姚的“杨梅节”。 三七市镇的杨梅在余姚众多地方中无论是名气还是产量都是最大和最多的

每年的6月26日是传统的余姚杨梅节,2017余姚杨梅节举办时间应该在6中旬至月底。余姚杨梅节一般都是持续一个月的。牟山镇和马渚镇杨梅观光区采摘时间:6月15日至6月30日。

一、2017余姚杨梅采摘点:丈亭镇杨梅观光区有采摘点35个;三七市镇杨梅观光区有采摘点26个;大隐镇杨梅观光区采摘点8个;河姆渡镇杨梅观光区采摘点4个。

二、采摘攻略:采摘杨梅时,要挑选那种颜色比较暗黑的,或者是朝天长的,这些都比较甜,而叶子盖住的、没有接受阳光洗礼的就比较酸。

三、采摘杨梅要注意的地方:

1.采摘杨梅的时候,要穿带深色长袖便装,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也可以避免被树枝划伤,最要紧的是杨梅的梅汁沾到衣服上面看不出来。

2.天气炎热,防晒品少不了,太阳镜、太阳帽、雨伞等最好带上。

3.鞋子最好穿深色的运动鞋,因为都是泥泞的路,另外梅汁掉在鞋子上面也会被染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918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