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比较大的花鸟鱼虫市场有哪些

天津比较大的花鸟鱼虫市场有哪些,第1张

负责的说 华北最大的花鸟市场在天津

天津中环花鸟鱼虫市场 只不过周四凌晨2点开市 到10点结束

其次 天津天主教教堂后面吉利大厦2楼有。

剩下的就寥寥无几了

     宜兴埠地铁站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地铁站属于地铁3号线,地铁3号线宜兴埠站去小淀方向,列车首班车时间:06:24,末班车时间:23:42宜兴埠站开往南站地铁方向,第一班车时间:06:01,最后一班车时间:22:49。

      宜兴埠街景图

天津3号线 时间表

      方向

      首班时间

      末班时间

      开往 小淀 方向

      06:24

      23:42

      开往 南站 方向

      06:01

      22:49

首先,我要纠正的是我们江苏宜兴不属于常州,宜兴市是属无锡的。天津的宜兴埠和我们江苏宜兴没有任何关系。

天津的宜兴埠镇坐落在天津市区北部,与河北区接壤,地理位置极为优越。镇内“三铁”(京山、津蓟、北环铁路)、“五路”(津围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中环线、外环线及连接中环、外环的放射线)纵横穿镇而过。距市中心6公里,距塘沽新港45公里,距天津北站3公里,距华北最大的铁路运输编组站仅1公里,形成了通往国内外海、陆、空运的三大优势。全镇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其中常住人口2.9万(农业人口17000多,非农12000多)。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亿,人均纯收入8000元。

江苏省无锡宜兴市概况: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惠帝太安二年至怀帝永嘉四年(303年~310年),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26日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17日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全市辖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2个省级开发区、1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259个行政村、96个社区居委。总人口106.05万人,其中男性53.18万人。全年出生7560人,出生率7.14‰;死亡9121人,死亡率8.61‰;自然增长率-1.47‰。计划生育率99.96%,独生子女率88.9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20.18人。全市有外来人口19.45万人,少数民族36个约4000人。宜兴市人民政府驻地宜城镇陶都路8号。

地理位置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三氿(西氿、团氿、东氿)相伴市区两侧。总面积2038.7平方千米(其中太湖20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4.92平方千米,城市化率60%。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自然资源

全市有耕地6.49万公顷、山林4.88万公顷、水域294.3平方千米,水库塘河总容量1.31亿立方米,常年可利用水资源10.67亿立方米。已探明矿种有石灰岩、大理岩、太湖石、石英砂岩、煤、泥炭等27种。蜀山独有的陶土是制作紫砂器具的上等原料。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其中毛竹1.2万公顷,总蓄积量3600万支;茶园5000公顷,年产茶叶5500余吨,是江苏省毛竹和茶叶主要产区。野生动物有野鸭、黄雀、黄鹂等鸟类上百种,狼、野猪、刺猬、松鼠等珍稀哺乳动物多种;还有银鱼、鲫鱼、草鱼、蚌、蟹等水产几十种。

土特名产

宜兴物产丰富,享有“陶都”美誉,所产陶器驰名中外。和桥豆腐干咸而不齁;清廷供品徐舍小酥糖甜而不腻;高塍猪婆肉味香皮沙,口味独特;太湖“三鲜”白鱼、白虾、银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渎区百合被誉为“太湖之参”;丘陵山区盛产板栗、毛竹、竹笋和多种名特优茶,“阳羡紫笋”茶唐朝时就作为贡茶;宜兴毛笋肉质肥厚,色泽黄亮,与黄豆同煮,成为江南名菜,下酒极品;张渚大白果种核大,苦味少,糯性好,口味清新,润喉养肺;野生菌类雁来蕈味道鲜美,无可比拟;杜鹃花、祥下芹菜、洋溪萝卜、陆林桃逐渐打出品牌,打开市场。

名胜古迹

宜兴是全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已发现的80多个,开发开放的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国山碑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被誉为“江南第一碑”。善卷洞周围诸多“梁祝”遗迹更为吸引游人。玉女潭巨石环绕,一汪凝碧,常年不涸。蜀山东坡书院和闸口天远堂的西府海棠,为苏东坡创建和手植。滆湖之滨的天一度假村集吃、住、娱于一体,是江苏省最大的私家园林。城中有纪念“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周王庙、太平天国辅王府、徐悲鸿纪念馆等。天一度假村和宜兴观光农业示范园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年注意保护自然风貌,开发生态旅游,并利用城边丘陵山地和氿滨水面,建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水浮地公园。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山水旅游城市初步形成。

陶瓷文化

宜兴陶瓷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瓷。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2002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陶器。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惟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成品,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 “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宜兴陶瓷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有些作品还被作为国际交往的礼物。宜兴自1988年至1998年,每两年举办一次“陶瓷艺术节”,以陶为媒,招商引资,推动宜兴经济发展。宜兴陶艺家数次赴台赴美,以艺会友,促进文化交流。全市上规模的陶瓷企业有20多个,民间陶艺作坊1000多个,从业人员3万多。获 “中国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有12个,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34人,有技术职称者千余人。

综合经济状况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总量指标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0419元,比上年增长16.2%,按现行人民币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5182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5472元,比上年增长14.1%,按现行人民币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4548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0.81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66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总支出29.91亿元,增长13.8%,一般预算支出21.68亿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7%。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最新排名中,分列第20位和第9位。

农业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良好。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2262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全市农业规模种植户2231户;专业养殖户4982户。18家龙头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增长15%。多元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全年“三资”投入农业3.5亿元;积极争取并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5只。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9只、有机食品2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68万亩。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多种经营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9.1%。全年粮食总产量39.47万吨,比上年增长19.7%。油料总产量2.07万吨,比上年下降17.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规模企业,而规模企业的增多又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2006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表现在:一是工业各项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均在20%以上。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际完成1150.26亿元,增长27.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83.53亿元,增长37.2%。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5.5%,拉动全部工业产值增长23.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080.74亿元,增长27.1%。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54.03亿元,增长40.0%。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8.3%,拉动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3.9个百分点。二是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利税总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1.32亿元,增长42.9%,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79.7%,拉动全部工业利税增长22.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利润实现52.4亿元,增长30.3%。其中规模工业实现43.29亿元,增长43.2%,占全部工业利润的82.6%,拉动全部工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对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大部分保持较快增长。在列入统计的91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60个,占65.9%。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发展较快,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工程数量保持稳定。2006年由市建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病房大楼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同时我市建筑企业还获得国家“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项,省级“扬子杯奖”14项,地市级“太湖杯奖”、“金龙杯奖”共23项。在2006年我市还获得江苏省“建筑强县(市)”殊荣。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01.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5.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0%。商品房销售面积131.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5.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商品房实际销售额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住宅销售额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2006年由市虹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明珠花园荣获“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荣誉,率先摘取全国住宅工程最高荣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趋于理性化,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年初确立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理念,明确了重点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投资逐步趋于理性化,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0.71亿元、115.63亿元和57.62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16.8%、11.6%和52.1%;民营经济投资完成118.29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0%,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投资比重逐步向服务业倾斜。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6.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强劲推进。2006年市定工业重点项目277个,已开工的240个(其中竣工或基本竣工150个),未开工37个。计划总投资463.8亿元,已累计完成工作量142.2亿元。2006年立项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有22个,全部总投资为25.8亿元,当年已完成工作量11亿元。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继续加强,104国道环科园改线段、342省道宜漕段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屺范线、善林线和丁张、通蜀线一期建成通车,锡溧漕河航道主体工程和芜申运河东西湖区段整治工程基本竣工,市内大交通格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年度任务基本完成,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超过95%。

贸易和市场

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额突破百亿大关。今年以来,住房、汽车、日用消费品特别是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增势强劲,上升趋势很大,带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完成38.4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住宅31.01亿元,同比增长20.2%;汽车特别是私家车发展迅猛,到2006年底全市私家车已有2.76万辆,仅2006年一年新增7549辆,日均增加21辆。社会需求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品市场的空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2亿元,同比增长16.3%,继续在全省县(市)级中处于领先位置。

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 进出口继续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2.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进口2.84亿美元,出口9.84亿美元,分别增长18.3%和23.5%。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38家,增长21.1%。协议注册外资10.38亿美元,增长37.3%,到位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增长76.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0.2亿美元,增长74.4%,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0.17亿美元,增长26.9%。

旅游业 实施旅游振兴战略,高起点推进阳羡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启动建设竹海休闲度假宾馆,加强玉女潭、张公洞景区综合改造和环境整治,致力打造宜兴生态旅游标志性工程;积极培育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促进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重视旅游资源整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78.5万人次,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国内游客375.0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4%,海外游客3.5万人,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全社会旅游总收入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年末全市有各类旅行社23家,比上年增加3家;涉外饭店、宾馆12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3家。

交通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207公里,增长17.2%,航道里程592公里,增长0.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417万吨,增长2.9%,完成货运周转量19.38亿吨公里,增长7.2%。完成客运量3459万人次,增长21.5%,客运周转量75049万人公里,增长1.2%。货物操作量638万吨,增长57.1%,港口吞吐量229万吨,增长57.9%。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3.39万门。全市固定普通电话机用户数33.93万户,比上年下降7.8%,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数8.83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数25.1万户,同比分别下降15.4%和4.9%。公用电话2.42万户,比上年增长43.1%。小灵通(含大灵通)电话用户总数21.74万户,比上年下降16.5%。年末移动电话累计达到73.5万部,比上年末增长19.5%。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联接全市各地的数字数据网和公共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当年新增1.88万户,累计用户已达5.99万户。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2.96亿元,比年初增加66.07亿元,增长18.0%,其中储蓄存款263.66亿元,企业存款116.88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3.4%;各项贷款余额293.29亿元,比年初增加59.46亿元,增长25.4%,其中短期贷款200.84亿元,中长期贷款67.95亿元,分别增长26.5%和34.8%。个人消费贷款23.95亿元,增长16.4%。在贷款余额中当年实际新增贷款59.46亿元,增长44.5%。全市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0391万美元,外汇各项贷款余额3107万美元。

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速加快,但赔付支出上升幅度仍然较快。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9亿元,增长12.0%。其中财产险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1%,人寿险收入7.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赔付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财产险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5.1%,人寿险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587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高级职称3101人,中级职称18455人,初级职称48031人,分别增长14.9%、3.8%和4.4%。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科技投入44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科技三项费用4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8.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11.38%,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总数比重达25.1%。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150项,无锡市级11项,宜兴市级92项。科技项目的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年内有39项次科研成果获无锡和宜兴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511件,累计2954件,授权专利244件,累计1709件。

教 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4所,招生7311人,在校学生22847人;普通初中39所,招生13490人,在校学生42937人;小学90所,招生9053人,在校学生64794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1730人,在校学生6594人;农职业中学5所,招生2109人,在校学生622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21人,在校学生159人;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19806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9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5%。全市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8.83万人次。高考录取的各类学生7355人,录取率86.5%。

全年用于教育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用于新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入1.72亿元,新增教育用房面积7.45万平方米。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 化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194场,观众40多万人次。2006年,小戏《辣椒阿姨》、评弹音乐剧《茉莉花开》、表演唱《车水号子》、舞蹈《陶工古韵》、小戏《良心》、小品《风雨抢修情》等一批创作节目在无锡市以上重大艺术赛事中纷纷获奖,其中小戏《辣椒阿姨》、评弹音乐剧《茉莉花开》在全国首届农村小戏艺术节上共获导演奖、演员奖、最佳节目推荐奖、编剧奖等11个奖项。同时以上2个节目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中分获银奖和金奖。电影放映单位35个,影剧院座位数为0.84万座,全年电影观众人数达130万人次。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6.32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23个镇(园区、街办)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8.5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4万卷,《宜兴日报》为周六刊彩色胶印报纸,每期发行量约3.2万份。

卫 生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33个;拥有病床床位3080张;卫生技术人员4240人,其中执业医师1444人,执业助理医师210人,注册护师(士)106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9个,卫生工作人员898人,卫生技术人员636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7%。

体 育 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宜兴市重点市政工程—体育中心全面竣工。“村村建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建成。全年宜兴籍运动员在参加国际、国内、省、市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先后获得奖牌73.25枚,其中金牌46.75枚,银牌16.5枚,铜牌10枚。2006年成功举办了“国土杯”华东四省市女子乒乓球热身赛、“城建杯”CBA男蓝对抗赛、“中心湖滨城杯”、“江南线缆杯”、“当纳利杯”中国男子乒乓球超级联赛、“君悦—丁香花园杯”中国男子足球甲级对抗赛、“金张渚杯”江苏省武术比赛、美国体育使者明星篮球队与塞尔维亚共和国贝尔格莱德OKK俱乐部篮球队比赛、江苏省“周铁莱顿杯”风筝比赛、江苏男钢篮球队与上海东方篮球队比赛、“远东杯”全国职业斯诺克台球锦标赛等高水平的体育比赛。

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6年全市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全国生态市创建正式启动。“绿色宜兴”建设有效推进。东氿新城“三横一纵”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南虹河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宜兴城区两座新建公园挤身国家级4A景区行列。氿北湿地公园、氿西路桥贯通等工程建设相继展开,体育中心“两馆”全面竣工;周铁片区供水主管网基本建成;电力、供气、通信、热网、人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控制两个重点。水污染和烟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1.1%,比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全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去年,全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240个,其中“三同时”项目350个,否决污染项目65个,完成“三同时”项目验收206个,建设项目环评率达100%。通过强化项目审批,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全市已建成47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

安全生产 2006年全市按照上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无锡《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任务和考核细则的通知》(锡政发[2005]405号),认真落实宜兴《市政府关于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宜政发[2006]10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树立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宜兴《市政府关于2006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意见》(宜政发[2006]66号),加强各级组织领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监管消除隐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安全法定培训,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7人/亿元,比上年下降0.10人/亿元,降幅达27%。

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 口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00万人,乡村人口42.05万人。总户数37.8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人。年末常住人口122.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8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出生人口7560人,出生率7.14‰;死亡人口9121人,死亡率8.61‰;人口自然增长率-1.47‰。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2145元,比上年增长18.5%。根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9元,比上年增长16.3%;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5元,比上年增长14.2%。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1532元,比上年增长11.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09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4.5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6947个,实现就业人数26217人。其中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793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274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6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8281人。

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6.2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6.7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5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5.51万人。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所有失业人员失业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累计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享受领取农保金人数、享受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享受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金人数分别为2376人、4656人、175291人和12708人。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5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19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 5900万元,筹集福利资金590万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1246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531万元,见义勇为基金280万元,防爱滋病基金30万元,晨兴助学帮困基金300万元,定向捐款及劝募105万元。慈善会“四助”救助困难群众3160多人次,救助款近295万元。

社会治安 全市公安机关主动应对社会治安的动态化、复杂化趋势,进一步整合防控资源,优化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控网络,切实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能力。按照“发现得早,处置在小”的要求,从加强预警工作入手,落实各项维稳措施。主动围绕重点行业和部位,有针对性地落实和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各项措施,努力减少治安隐患和事故。2006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7.8%,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为72.42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27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582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