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高铁还是飞机?

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高铁还是飞机?,第1张

1. 取决于行程的距离。高铁能在3-4小时内抵达的地方,高铁完胜。考虑到高铁站往往离市区近,然而飞机场不一定。

在你坐上高铁准备发车的时候,有可能坐飞机的人刚到机场。不过客流量大或者飞行时长要比高铁少2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飞机。

2. 取决于行程的安排。天气的影响对飞机相比高铁要多,因此如果行程安排比较紧凑,建议乘坐高铁。从北京去上海,高铁票价与飞机票价持平,选择飞机似乎是更加的选择,因为:高铁需要6小时以上的时间,需要额外计算1-2小时到高铁站再到最终目的地的通勤时间,飞机飞行时间2小时,就算将3小时分配给去机场和过安检在从机场到目的地,也会比高铁快2个小时以上,所以高铁站虽然离市区近,不过也是有一定的通勤时间成本。大城市之间的航班晚点概率比较低。

从北京去呼和浩特,价格持平,我会选择高铁。因为:高铁需要3小时不到的时间,额外的2小时到站,出战,在到目的地的时间。飞机飞行2小时,额外的3小时规划在去机场,过安检,出机场在到目的地。

高铁班次比较多,行程安排上可以灵活。以上为个人经验。我选择交通工具考虑的是从我所在地到最终目的地的时间,如果单纯考虑某个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肯定飞机是最快的。

第一说说飞机:

外出旅行安全舒适,快捷,在超过800公里以上的距离,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人很多,大部分机场建设在距市区30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飞机去机场需要坐地铁,或者机场大巴,或者是出租车,当然有私家车专业司机更好,直接把你送到机场。

为什么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这是我们国家民航是最安全的,东航已经实现十一年没有飞行事故的记录。但这次终于打破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旅客更是推掉了机票,改成乘坐高铁出行。大家都知道,飞机虽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它一旦出事,生存的几率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人说,没有急事,一般不会选择坐飞机的原因所在吧。

第二说说高铁:

目前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基本各个县城都通了高铁,所有的大中城市的高铁网络已经全线畅通,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成:高铁“地铁”网络化,网格化,足以说明了我国高铁网络的方便,你从祖国的南方,到祖国的北方,实现了朝发夕至,大大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高铁安全快捷,时间准时,是目前我国最安全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

高铁节能环保,使用电力驱动,车站和车厢里,干净卫生,车厢内非常安静,让人乘坐非常舒适的感觉。

总结:看了高铁和飞机出行的数据,大部分人认为,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高铁出行让人更加的舒适,大部分乘客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如果有急事,我会选择乘坐飞机,毕竟时间很快!如果没有急事,或者旅行,坐高铁是首选,他们认为高铁比较好。朋友

高铁对民航的替代效应,在高铁投入运行后很快就会显现出来。高铁对民航的冲击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高铁的运行时间和频次,其次是市场结构,最后是票价水平。在判断高铁对民航冲击力大小,要对每条航线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仅仅看一个因素。一般来讲,运行时间是主要因素。在高铁运行4小时以内的市场上,高铁具有优势;在高铁运行超过6小时的市场上,航空具有明显优势。

由于高铁对民航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航空公司需要根据高铁建设规划与运行情况,预测并动态观察市场结构的变化,提前制订结构调整计划,使航空公司的航班安排能与市场需求动态匹配,提升经济效益。

从长期看,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又是不明显的。这是因为在高铁投入运行后,原有旅客很快就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偏好在高铁与民航两种运输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市场很快就完成了分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两种运输方式的旅客分配比例会逐渐稳定,民航旅客数量将继续按照一定的速度增加。因此,高铁对民航的冲击是一种短期的、局部的影响,而不是一种长期的、全局的影响。上述结论经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仍能够成立。

扩展资料

民众出行需求是多样的,而且高铁和民航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不会因为有了高铁就彻底放弃飞机。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复兴号”开通之后,从北京到上海坐高铁仅需要4个半小时,飞机则是两个多小时,但是飞机仍然是很多乘客的选择。

随着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迈进高铁时代,交通运输格局正在发生时代之变,高铁对民航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随着高铁布局网络的越来越密,速度越来越快,对民航业的冲击力度还会越来越大。

民航业仍然可以在缩短旅途时间、提高机场通达性、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改善乘客体验,为乘客提供差异化出行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网-高铁未通、航班已停?航空公司切莫自废武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民航网-正确认识高铁对民航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310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3
下一篇 2023-05-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