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最好吃的10大杨梅是什么?

江浙最好吃的10大杨梅是什么?,第1张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其喜酸性土壤,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但要说好吃还是要数江浙一带的杨梅,下面就来看看江浙最好吃的10大杨梅,有没有你家乡特产,你认为哪里的最好吃。

1、慈溪杨梅

慈溪杨梅,浙江省慈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慈溪市横河镇是著名的杨梅之乡,全镇杨梅种植面积2.5万亩,年总产量近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镇乡之冠。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其杨梅鲜果销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而且远销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慈溪杨梅的品种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和"早大种"杨梅为主,其最大特点是果大、核小、色佳、肉质细嫩、汁多味浓、香甜可口,鲜食、加工均可。

2、二都杨梅

二都杨梅是一种杨梅品种。上虞二都杨梅的历史记载及名称由来,1500多年前,就有"稽出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的诗句。清光绪二十五年《上虞县志》校续述"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会、余、萧而不及虞邑,今吾邑所产者盛于他邑"、"产不一处,出县北杨家溪尤佳"。古时杨家溪一带,其行政区划属二都,故称"二都杨梅"。 以果大、色艳、质优、味美。 被称作"越中果品第一案",曾是慈禧的必贡品。 二都水晶杨梅,俗称"白沙"杨梅。看似白色,看起来让人倒胃口,然细细品味,有"三月不知肉味"的美誉。

3、大浮杨梅

大浮杨梅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大浮山、马迹山,有近千年栽培史。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蒂等10多个品种。无锡大浮的杨梅。那里为丘陵山地,又处太湖、五里湖之间,温暖湿润,砂质土壤,适合杨梅生长,所产杨梅质量上乘。梅苏东坡曾评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大浮杨梅果色鲜艳,汁多液多,营养价值高,甜酸适口,风味好。

4、东魁杨梅

东魁杨梅产自浙江仙居,浙江文成,因果特大而著称。其主要特点,果实不正圆形,单果原产于重20~25克,果色紫红,肉柱较粗,属大果晚熟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直立,树冠高大,呈圆头形。丰产稳产,抗风,成熟时不易落果,是鲜食佳种,近几年发展迅速。东魁杨梅"东魁之祖"是一棵野生杨梅,原名叫东魁杨梅,称东岙大杨梅,树龄在130年以上。它的16株嫁接后代的树龄有100年之多。

5、舟山晚稻杨梅

舟山晚稻杨梅,浙江省舟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舟山晚稻杨梅种植主要分布在舟山市定海区,尤以白泉镇皋泄社区种植的晚稻杨梅最为出名,有"好吃杨梅皋泄岙"的说法。这里的晚稻杨梅果实呈圆球形,紫黑色,肉质细腻,甜酸可口,汁多清香,肉柱和核易分离。舟山晚稻杨梅属乌梅类品种,果面紫黑色。平均果粒重10克以上,果实近圆形,肉柱圆钝,果大核小,可食率94%左右。肉质柔软,汁液丰富,富有特殊的香味。

6、临海杨梅

临海杨梅,浙江省临海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海是浙江省最大的杨梅生产基地县之一,栽培杨梅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近2亿元,是临海市水果业中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产业。临海早大梅是临海本地水梅的变异良种,早熟、果形大、耐贮藏、品质优。临海东魁杨梅果形特大、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浓郁。2003年临海市白水洋上游杨梅产业合作社生产的"上游"牌东魁杨梅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2005年被评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临海杨梅种植面积超万亩的镇有3个,白水洋镇还被授予"浙江杨梅之乡"称号。

7、丁岙杨梅

丁岙杨梅,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丁岙杨梅生长于丁岙,丁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板障崖下有一棵杨梅树。因崖下阴润适度,土质松厚,生长得特别茂盛,结出的杨梅尝起来甘醇可口。一直以来,本地杨梅基本以荸荠种杨梅、东魁梅、晚稻梅这些梅子为主。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农民把崖下杨梅挑进城里卖,人们品尝后,大为惊艳,认为其色味居温州杨梅之冠。

8、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浙江省余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对浙江省余姚市境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七千年以前,这里就有杨梅原种存在,另据史书记述,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二千余年,自汉代至明代都有对杨梅的记载。贵州叫科技杨梅,江西称杂交杨梅,云南又名大树杨梅。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早果和丰产特性,在多个地区多种环境的产地条件下均能表现早果丰产性能

9、仙居杨梅

仙居杨梅是浙江省台州市著名特产之一,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杨梅之一。仙居杨梅色美、味甜、个大、核小,大的比乒乓球还要大,而且成熟期早,一般在6月初就可成熟上市。仙居杨梅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管理,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等特点。果实外形美观、果大汁多、风味独特。平均单果重21克,最大达54克。 东魁杨梅,个大如乒乓球,平均单果重21克,最大达54克。

10、西山杨梅西山杨梅指分布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山岛上的杨梅,西山有"夏至杨梅满山红"的谚语。杨梅绝大多数植于丘陵,平地上栽种不多。西山杨梅人工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先系野生树种,后山林被砍伐垦殖,杨梅以其果实酸甜适口而被保留下来,经逐代人工培育,变为家生,蔚然成林,其特点是果形大,深紫红色,果柄长而细,肉柱通常钝圆,间有尖形,大小不均匀,果面平整,缝合线明显,果肉厚而多汁,味甜,品质上等,核小。

1、无锡排骨:无锡酱排骨色泽酱红,酥香入香,甜咸适中,腴而不肥。

该菜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海内外。

2、大浮杨梅:大浮杨梅产于市郊大浮山、马迹山。

有近千年栽培史。

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种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蒂等十多个种类。

3、阳山水蜜桃:阳山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历史。

有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

4、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

5、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6、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

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

7、小笼馒头 无锡小笼馒头,是无锡的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

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8、方糕,无锡传统名点。

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

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

9、酒酿圆子在无锡已有百年历史。

它选用上白糯米粉用热水拌和搓韧,切成小方块,用扁筛滚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圆子。

另将酒酿捣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将煮熟的圆子连汤盛于碗中即成。

10、春卷是无锡时令小吃。

它用上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平底锅中摊烙成圆形皮子,然后将制好的陷心(肉末、豆沙、菜猪油)摊放在皮子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

春卷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味,是春季的时令佳品。

11、豆腐花是无锡传统小吃。

它将豆腐花制作在大口坛内,边卖边烤,既嫩又热。

12、玉兰饼;一八五○年由无锡『孙记糕团店』创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而得名。

13、无锡毫茶:毫茶条纹紧而卷曲,味嫩翠绿,白毫披覆,冲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清香鲜醇,别具风味。

14、无锡油面筋产生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到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

王兴记馄饨王兴记馄饨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小吃。王兴记馄饨又名“大馄饨”,因形如“簸箕”,亦称簸箕馄饨,由面粉、猪肉、青菜等制成。 该小吃皮薄爽韧,汤汁浓醇,肉馅鲜美。王兴记三鲜馄饨、鲜肉小笼曾多次获部优“金鼎奖”、“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无锡梅花糕无锡梅花糕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小吃。梅花糕源于明朝,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因形似梅花故名“梅花糕”。

无锡酱排骨无锡酱排骨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美食。无锡酱排骨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苏名菜,其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骨香浓郁,汁浓味鲜,咸中带甜,充分体现了无锡菜肴的基本风味。

无锡小笼包无锡小笼包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小吃。无锡小笼包,当地人又称小笼馒头,以皮薄卤多而誉遍沪、宁、杭一带,是无锡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惠泉黄酒惠泉黄酒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特产。无锡惠泉黄酒酒色为琥珀色,晶莹明亮、富于光泽。当酒液滋润到整个舌面,感觉到酒质协调、柔和顺口、清爽冰凉、别具风味。

马山芋头马山芋头是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的特产。滨湖马山芋头以产量高、品质好、软糯细腻、香甜适口而享有盛名。

惠山油酥惠山油酥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特产。无锡惠山油酥又名金刚肚脐,以面粉、白糖、核桃仁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是历史悠久、蜚声江南的名特美点。

大浮杨梅大浮杨梅是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的特产。无锡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蒂等10多个品种。成果有止渴开胃、益气生津等功效。

梁溪脆鳝梁溪脆鳝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特色美食。无锡梁溪脆鳝由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外观酱褐色,乌光发亮,口味甜中带成,松脆适口,即使保存几天,也不致发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734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