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 黔西 乌江源

贵州行---- 黔西 乌江源,第1张

本文  引用了较多网络文字资料 ,如有不妥,告知即删除

 乌江源百里画廊  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全长1050公里,乌江有南、北两条河源,南源三岔河发源于威宁县的香炉山,北源六冲河发源于赫章县的大坡山,两源在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村社发展会命名为“中国特色旅游村”的黔西县新仁乡化屋基汇合,化屋基以上至香炉山为乌江的上游段,以下至思南为乌江中游段,思南至涪陵入长江段为乌江下游段。横贯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了长江。乌江源位于黔西县南部,321国道公路旁,因修建东风水电站而形成。现在其实是一个湖。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60-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20平方千米。湖水清澄,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恢弘,且多瀑布山泉跌落湖中,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景区交通方便,距省城贵阳80千米,距黔西城33千米,距毕节123公里,距织金洞景区7公里。水路连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形成贵阳西部风光一绝。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为一体,十分壮观、秀丽,是中国西部喀斯特地区高峡平湖的典范,有“头上天一线、峡中水一湾”的天然画廊之称。

  乌江从毕节高峡深谷、崇山峻岭中一路奔腾咆哮,在大鹏展翅崖壁景观下呈现出两源交汇的壮美景观,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60-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20平方千米。景物景观有天竹峰、大鹏展翅、水西化屋古战场、关刀洞栈道、水西蓬莱、金枪岩、睡美人、虎门关等。

  我们是从织金游客中心往返乌江源,这里没有去往乌江源的班车。黔西县应该也没有。之所以选择织金游客中心作为往返点,是因为这里去往县城的车很多,很方便。

所以,这里更适合自驾游。可以搭当地人的车来回。通常去的时候每人10元左右,返回

的时候每人5元。建议还是事先谈好到达的地点什么的,免得大家最后不愉快,虽然当地还是民风淳朴。我们去的时候是吃饭的店家免费送我们过去--我们在他家吃了一顿晚饭一顿早饭---早饭是汤面条,没吃饱,居然有给免费加了一大碗面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步行~ 我们遇到了一个湖南的60多岁独行侠老哥,就是从织金那边步行往返乌江源的。7公里~

这里没有门票,但是游船需要船票! 也不贵。往返一个小时,船票45元(船行距离不同价格不同),最近就只有这样一个航线。只是因为船比较大,所以通常都要等到10个人左右才会开船。

 最近,湖区全面禁渔,似乎也不太允许机动船活动。所以整个湖区非常安静。一定不要觉得在码头可以看的很好而不去乘船。 乘船后看到的会很不同。 

  一路穿行,移步换景。配得上百里画廊之称,完全媲美新疆伊犁唐布拉百里画廊。只是风味完全不同:这个柔美清秀中有着刚强,那个阳刚中带着温柔。

非常遗憾的是:这么多不同的风景,拍出来总觉得很像。在我的记忆中,每一处都不同

 又见 山崖上的一张脸---我总觉得像脸,只是闭着眼,或者在向下看。

乌江源百里画廊,又称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风景区,离省城贵阳仅80公里,从乌江南源三岔河和北源六冲河在黔西县的化屋苗寨交汇成鸭池河。在此百余公里长的河段内,有中国最美洞穴织金洞和“中国岩溶百科全书”九洞天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东风湖、水西湖两大湖泊不仅从水路串联起织金洞、九洞天、百里杜鹃、奢香墓、黔西观音洞这些“国字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且沿河两岸的奇山异水弥补了黔西北风光雄奇有余而柔美不足的缺陷,被有关专家称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

千里乌江发源于乌蒙山脉,而其北源六冲河,南源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自治县,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

自西南向东北,奔腾于大娄山系和武陵山脉之间,流经渝黔46个县市,至涪陵市注入长江。其流域处于川东弧、八面山弧及娄山褶皱区,喀斯特发育,全长1036公里,干流长710公里,河谷呈“V”形,两岸嵌翠,万山奇峰。

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之感。远山给你神秘,近山给你雄奇,沟壑给你清幽与秀丽。春日石罅吐绿,百花争妍,鸟雀翻飞夏季万山叠翠,绿中有红,水扬金波秋来枫叶醉人,烟霞渺渺,果香四漫冬天云浮琼楼,雾锁大江,天地合一。真是一里一景,气象万千,千里乌江,千里画卷,历代诗人无不赞美。

东风湖:

“乌江画廊”神美之笔→东风湖,风光迷人,景色秀丽,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等景色为一体,素来被誉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曲折的11道弯,蕴藏着雄浑之美、神肖之美、逶迤之美。

化屋苗寨:

沿东风湖逆流而上四十分钟,有一个被誉为“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的苗寨,她就是位于东风湖畔笋子岩下,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苗族风情的化屋苗寨。这里处处可以领略到苗族的“芦笙拳舞”、“板凳拳舞”等特色民族舞蹈。当你步入苗寨时,热情好客的苗家人身着盛装,吹着芦笙,唱着苗歌,端着米酒,迎候在寨门,欢迎远方客人的光临。

漫步苗寨,随处可以听见悠扬轻快的芦笙舞曲,天赖之音般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处处可以领略苗族的“芦笙拳舞”、“板凳拳舞”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饱览民族歌舞之余,你还可品尝老腊肉、酸汤点豆花等美味农家食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639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