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1张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依然是造成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就已经建成的线路来看,建设成本往往超出最初的预计。

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中显示,当时武广高铁建设成本为930亿元。但到了武广高铁前期筹备协调会议上,透露的投资额却涨到1166亿元,还不包括实际投资额追涨的部分。

目前我国高铁运营成本较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甚至造成了“浪费”。就算是客运淡季大部分列车照样在运行,设备的维护、职工的工资,这些都是一大笔花费。

主要缺陷

高速铁路的造价成本和技术要求高、施建标准严格苛刻、管理维护复杂困难,因此高铁的建设前提是丰富的客源、雄厚的经济、强大的科技、适宜的地势和先进的管理。盲目兴建高铁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破坏环境。

社会效益

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杭高铁、京沪高铁、哈大高铁、兰新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日报-票价高、盒饭贵的高铁,为何却长期亏损?

近年来,科技发展得速度是越来越快,比如移动支付、网络科技、出行方式等等,而科技的力量,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出现方式上,改变的就是高铁的出现了,高铁让我们进入了高速出行的时代,家与家的距离更近了,而在偏远小镇的货物,也能卖到大城市里。

虽然高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其实,建造高铁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高铁平均造价,一公里超过一亿,而我国如今有超过十万公里长的高铁,而从这里就能看出高铁造价不菲了,而且除了建造成本外,高铁的运营也是一个巨额数字,而高铁跑一趟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高铁的动力是靠电能提供的,所以高铁每跑一趟耗费的都是巨大的电能,而每一次需要耗费多少呢,根据不同的高铁,耗费的电能也不一样。

据了解,我国现在常见的高铁分为两种,其中分别是时速250公里每小时和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而其中,它们耗费的电量却也是不一样的,就拿250公里的高铁来说,我们通常称其为动车,而动车的耗电量比较少,但每个小时的耗电量依旧高达4800度,而像是高铁的话,耗电量会更高,每小时的耗电量超过8000度,所以随便几小时的高铁,就要上万度用了,可见耗电量之大。

当然,相比我们普通家庭而言,高铁的电来源于大电网,所以在电费上,也会更加便宜一些,但每天跑十几个小时的话,却也依旧是个巨大的消耗,再加上,高铁部件上的损耗,所以每天高铁的消耗都在数万,所以首先不说如何赚钱,回本也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所以据我得知,高铁需要的承载量,需要达到120%才能保证回本,当然相信很多人对于120%有疑问,因为100%不是最多的吗,其中,能得出百分之120,是因为高铁不是一站到底,其中还有不少的中转站,所以假如中转站多的,甚至能高达200%,但在我国假如是不太发达的地区,乘坐率却还不足80%,所以很多高铁都面临运营亏本的问题,能回本的不超过十条,但虽然亏本,为了全国的枢纽发展,我国却依旧要运营而且要增加高铁的数量。

所以,在最近,有传出我国高铁亏了4万亿的消息,根据以上的信息,我觉得是可能的,但我却觉得很值,因为现在虽然亏了,在未来的回报却是无法想象的。

而面对高铁亏损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追风者”,用这个有些诗意和侠气的字眼来形容高速列车也许再恰当不过。多年前,在欧洲旅行,法德两国高速列车的风驰电掣让笔者好生羡慕。当时就想,要是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追风者”该有多好。

时易势移。去年底开通的武广高铁已是全世界运行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了。按照铁道部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两年,中国还将以一到两万亿的投资建设“四纵四横”高速客运专线;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中国正飞速进入高铁时代,有数十年高铁建设经验的日、法、德等国,加起来也难望吾项背。

乍看起来,这是件太令国人振奋和幸福的好事,其堂皇的理由也可以列出许许多多。比如,中国正在实现“大国复兴”,而高铁无疑具备了某种难以替代的象征意味,一如当年日本的“新干线”;“春运”一票难求,加快铁路建设寄托着中国人“回家”的殷切期盼;各大都市圈正在崛起,高速客运专线有利于经济一体化,释放货运潜力。更何况,“铁公基”的建设,还有着国际金融危机下刺激经济的深刻背景。

但问题是,眼下的中国真需要这么多高铁吗?高铁时代到底给普罗大众带来了什么?

去年秋季,我曾有幸在上海浦东机场乘坐了一回磁悬浮列车,短短30公里的里程票价竟高达50元,立刻咋舌,而据说这一价格还是在原75元的基础上经过强烈呼吁才降下来的。另据报道,武广高铁的全程票价是一等座780元、二等座490元,最便宜的二等座票价已高于原先的软卧价格。更麻烦的是,武广沿线的普线车次已几乎全部取消,始发车基本没有,如果要坐火车除了高铁近乎别无选择。

这就多少有些“绑架”穷人的嫌疑了(住房、汽油、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等似乎也莫不如此)。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却还在百名开外,居民收入的增幅更是无法和GDP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赛跑,穷人还是绝大多数。

有统计说,中国铁路旅客中83.7%的人是乘硬座出行,在长途客运中,为节约几小时的乘车时间而花费两倍以上的车票支出,相信大部分旅客难以接受。穷人的时间本不值钱,为什么铁道部硬要逼着穷人坐高价的高铁呢?

不难想象,一个在广东打工的湖北农民,当他光来回路费就耗掉了一个月的收入时,“回家”的旅程会变得何等的索然寡味。这和强迫农民工去住五星级宾馆并无区别。

铁道部可能会说,高铁投资巨大,快捷舒适,高票价理所当然,再说,要建这么多高铁也不是光铁道部能说了算的啊。

从世界范围看,铁路都是一种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高铁发达的法国,高铁的大众性表现无遗。巴黎到马赛的里程近似于从武汉到广州,但前者的票价即使不打折也仅仅相当于后者的一等票,而法国的人均GDP和居民平均收入却是中国的10倍有余。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第一条高铁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通车后一年就亏损了7个亿。武广高铁更是浪费严重,目前的线路至少能开120对车,但实际上只开了33对,而且还坐不满。穷人坐不起,就只好用脚投票,多花点时间辛苦点去坐长途汽车;或者,尽量减少出行。实在没办法了,或为尝尝鲜,那就坐高铁吧。

其实,中国的财政虽然富裕——2009年的财政收入是6.85万亿元,增长11.7%,超过经济总量的20%,但大可不必把钱大量撒在奢侈而浪费的高速铁路上,值得去做的事还多着呢。美国不是没有高铁吗?但照样无损大国风采,何况中国的高速公路和民航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实在要展现崛起形象,建两三条高铁是否已经足够?刺激经济,分流货运,建设普通铁路不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普通铁路不是还更适合于“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的返乡吗?

非要快速进入高铁时代,那就像法国那样,财政补贴,降低票价,让普罗大众彻底享受一下高铁时代“追风者”的幸福吧。这样,高铁空荡的车厢或将充满人气,闲置的线路或将被充分利用,高铁也可能实现盈利走向真正的良性循环。

哲人尝言,财政史惊心动魄,从中可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公平和正义。中国民众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已经够出类拔萃了,为民众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物品也应是公共财政的应尽之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384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