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东京银座时尚艺术商业新地标G-SIX,打卡全球最美茑屋书店

游走东京银座时尚艺术商业新地标G-SIX,打卡全球最美茑屋书店,第1张

银座(英文Ginza)位于日本东京都中央区西部,是东京最著名的商业区,在这条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500-600米的街区内,汇集了全球各大名品,被称为东京的“心脏”,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下图为银座中心区域的十字路口被称为“金角”,左边镂空白色“编织”建筑为东京银座广场(Ginza Place),右边为三爱梦幻中心(San-ai Dream Center)(图:浮市会/榕樟)

银座最早是填海形成的,银座作为地名是因为1612年德川幕府在今银座一、二丁目一带设有银币铸造所,与日本桥一带的金座相对应,俗称银座町。银座不仅是日本商业中心,也是融古今日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在银座到处分布各种设计前沿时尚个性的建筑。(图:浮市会/榕樟)

银座G-SIX是目前银座地区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由银座第一家百货商场松坂屋旧址改造而成,历时三年,于2017年4月20日正式开业,银座G-SIX被称为引领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新零售商业中心,成为国内商业从业者外学习的标杆。下图为银座G-SIX商场入口,LOGO由原研哉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图:浮市会/榕樟)

银座G-SIX是一个艺术与商业完美融合的购物中心,汇集了众多国际顶级艺术家的各种作品:草间弥生,杉本博司,原研哉,team lab,观世能乐堂,堂本右美……下图为中庭上空当季大象造型艺术装置,之前这个位置悬挂的是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图:浮市会/榕樟)

下图为商场中间摆放的商场指南及艺术手册,墙上张贴有当季主题展墙画,画作名称为《夏の王国》,有点日本传统艺术浮世绘的风格手法。(图:浮市会/榕樟)

电梯等候区的装修设计以白色灯管切割墙面和顶棚,带给人速度感和科技感。电梯等候区还设置了休息区域,体现了商场的人性关怀。(图:浮市会/榕樟)

在商场西侧步行楼梯的墙上展出的是由艺术家 Patrick Blanc 设计的植物装置,有三层楼高。东侧墙则是现在非常火的艺术科技团队teamLab打造的电子瀑布,效果很逼真,像真的流水瀑布一样,由于拍摄电子屏反光,电子瀑布照片效果很差,这里就不放上来了。(图:浮市会/榕樟)

日本商业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各种人性化细节,而且充满设计感,下图为洗手间外面走廊的休憩区。(图:浮市会/榕樟)

下图为SEIKO商店外墙上的橱窗,很精致,这种墙上的橱窗设计之前在表参道也有看到。(图:浮市会/榕樟)

银座G-SIX不可错过的就是位于六楼有着 “全球最美书店”之称的TSUTAYA茑屋书店 ,里面结合了星巴克,跟代官山店相比可以说是完全另一种风情,其中以日本传统建筑为原型设计了六米高的四面书架优雅又震撼,里面陈列展示共计六万余册各式杂志和书籍,还包括一个展示古美术的美术馆THE CLUB。(图:浮市会/榕樟)

茑屋书店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不仅仅是个书店,而是定位为生活提案者,创始人增田宗昭在创立第一家店时就融入了唱片、咖啡等其他功能,到现在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书店之一。下图为书店里文创手作产品,文青们的最爱。(图:浮市会/榕樟)

下图为茑屋书店里展示销售的miffy米菲兔卡通台灯,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茑屋书店的特色,之前在茑屋书店其他门店也都有这个。(图:浮市会/榕樟)

图为茑屋书店古美术馆THE CLUB展示的日本传统服饰艺术文化。(图:浮市会/榕樟)

文/图:OU

东京,代官山。茑屋书店(Tsutaya Books)一角。

那本可能是全世界开本最大,最为独特的丹麦杂志《PLETHORA》静静地待在书店的一角。

封新城在书店绕了几周,最终又回到这本杂志前面,仔细翻看。这位《新周刊》杂志的创始人、前执行总编说,这本杂志太有意思了,我要再办杂志,就要办这样的杂志。

丹麦杂志《PLETHORA》可能是目前世界开本最大的杂志。 丹麦杂志《PLETHORA》可能是目前世界开本最大的杂志。

茑屋书店三栋彼此相连的两层小楼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自己设计的魅力,让你眼前一亮,仿佛都是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说过的“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的注脚。

代官山的茑屋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代官山的茑屋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几年,我们曾经流连在伦敦查令十字路和巴黎左岸一带,拍摄那些“活脱如狄更斯年代”的小书店。小小的店面,窄得转不过身来的通道,高及天花的书架,以及书堆后那张店主人执着的脸。

眼前的茑屋书店则完全是另一景象。在东京代官山,未进入书店前,对这一带很熟悉的艺术家叶永青教授说,先到附近的小街转转?

随教授顺小山坡向下走去,书店周围的小街两边,有很多铺面不大的时装店、精品店、相机店、自行车店、画廊,以及咖啡店和酒吧。甚至还有专门为宠物安置而设的小花园Dog Garden。教授说,这就是茑屋的品牌效应,这一带的精致小店,全奔茑屋书店这面旗帜聚笼而来,形成代官山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书店周围的小街两边,有很多铺面不大的时装店,提供本土设计师的作品。 书店周围的小街两边,有很多铺面不大的时装店,提供本土设计师的作品。 单车店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单车店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一带的精致小店,全奔茑屋书店这面旗帜聚笼而来,形成代官山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这一带的精致小店,全奔茑屋书店这面旗帜聚笼而来,形成代官山特有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离书店几步之遥的IVY Place,是一间优雅的西餐馆,为准备去书店,或者从书店里出来的悠闲的客人,提供各种精致的美食。

代官山,是一种生活方式。

由英国一家建筑设计室设计的书店,用店名的T字作为设计元素。 由英国一家建筑设计室设计的书店,用店名的T字作为设计元素。

进入茑屋书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视觉之美,它不是仅为阅读而存在的(相比我去过的伦敦查令十字路的小书店),目光所及的每一个细节,书和物品、灯光和座位以及室内设计,都让人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愉悦。你内心“美的意识”就在进入书店的那一刻,被重新唤醒。

每一本摆在店里的图书,都是精选的。重点为艺术、建筑、旅行、烹调、汽车、人文文学等图书,音乐CD、电影DVD和文具等,大都与生活有密切关系。一条长廊横贯三个馆,称为杂志街,有来自全世界的上千种杂志。

设计类图书,是这里图书的重要构成。 设计类图书,是这里图书的重要构成。 烹调类图书的旁边,已经为你准备好相关调味品。 烹调类图书的旁边,已经为你准备好相关调味品。 电影、音乐和书藉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才是茑屋真正的商品。 电影、音乐和书藉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才是茑屋真正的商品。

可能就在你翻阅某本图书的时候,你内心的某种需求也被触动。每一本书,都潜藏着对生活方式的“提案”。在这里,图书与相关的消费和服务结合,比如旅游图书,旁边就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烹调,则有各类食材和调料可以选购等。

杂志街,有来自全世界的上千种杂志。 杂志街,有来自全世界的上千种杂志。 特别推介的丹麦杂志《PLETHORA》。 特别推介的丹麦杂志《PLETHORA》。 书店四周的大幅落地玻璃墙,让室内与室外的园林既融为一体,又互不干扰。 书店四周的大幅落地玻璃墙,让室内与室外的园林既融为一体,又互不干扰。

你如果需要安静独处,或者与友人交流怡阅的感受。这里则为你准备了优雅的阅读与悠闲空间。茑屋书店的3个馆,除图书外,尚有Anjin(咖啡馆兼餐厅)、星巴克和Family Mart便利店。对受众而言,是一个度过闲暇时光再好不过的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

二楼Anjin(咖啡馆兼餐厅)相当于一个安静的图书馆。 二楼Anjin(咖啡馆兼餐厅)相当于一个安静的图书馆。 星巴克与茑屋如影相随,是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的好地方。 星巴克与茑屋如影相随,是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的好地方。

创始人增田宗昭认为,无数电影、音乐和书藉中描述的生活方式,才是茑屋真正的商品。茑屋的角色,是将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汇集到一个地方,让那些追求有质量生活而不是极尽奢华的消费者,基于自己的品味去挑选。增田把茑屋的受众,定位于出生于50、60年代的“熟年人”阶层,理由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中产的生活情趣和较高的审美需求”。但有意思的是,就我所见,书店的读者不少是穿着入时的年轻人。

在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看来,潜藏在设计师和受众内心的日常的“美意识”,是一种不可小看的资源。茑屋书店是一个作品,当设计者(制作者)和喜欢这个作品的受众之间产生共鸣,作品就在文化环境中孕育成长,就能产生它应有的效应和价值。

武雄人以图书馆为骄傲。 武雄人以图书馆为骄傲。

茑屋书店从1983年创始,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家店。似乎每家店都是设计师一个独特的作品。

比如在东京银座繁华的购物中心Ginza Six,这里的茑屋书店,进门是一个展示日本艺术的美术馆,不定期展出不同的展览。

东京银座繁华的购物中心Ginza Six,这里的茑屋书店,进门是一个展示日本艺术的小型美术馆。 东京银座繁华的购物中心Ginza Six,这里的茑屋书店,进门是一个展示日本艺术的小型美术馆。 东京银座的茑屋书店。 东京银座的茑屋书店。

而在武雄市,书店则和武雄图书馆合为一体,据说这是增田宗昭的一处尝试。

让人惊讶的是,从高速公路下武雄市的道路指示牌上,“武雄图书馆”在多个地名上排第一位,可见这个只有5万人口的小城,武雄图书馆和茑屋书店是他们内心的骄傲。要知道,武雄还是个温泉之城啊。据说开馆3个月,来馆人数即多达26万,现在每年达百万人之众。

据说开馆3个月,来馆人数即多达26万,现在每年达百万人之众。 据说开馆3个月,来馆人数即多达26万,现在每年达百万人之众。 图书馆有很好的采光设计。 图书馆有很好的采光设计。

不论你来自世界的那个角落,你都可以随意在里面翻阅图书。

不论你来自世界的那个角落,你都可以随意在里面翻阅图书。 不论你来自世界的那个角落,你都可以随意在里面翻阅图书。 在安静的图书馆内的星巴克点上一杯冰咖啡,翻阅那里的图书或者杂志,是一种享受。 在安静的图书馆内的星巴克点上一杯冰咖啡,翻阅那里的图书或者杂志,是一种享受。

我为一本日本本土杂志《CLUTCH》所吸引,是因为当期封面上的一个选题“Book of Life”(生活之书),并且好在这本杂志除日文外,也有英文。得以在安静的图书馆内的星巴克点上一杯冰咖啡,翻阅那里的图书或者杂志,是一种享受。

在我多年来留意看过的许多有名的欧美书店之外,茑屋书店确实别树一帜,所以它被评为全世界最美的20间书店之一,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其实在一般读者看到的茑屋书店表面优美精致的设计里,隐藏着新型的跨业经营形态,就是在大数据的支持和驱动下,实体店由互联网公司实际运作,如增田宗昭所说,寻找实体店和网络的真正的协同作用,才是最佳选择。茑屋书店发行T卡,可以在日本全国的50万家店铺线上线下使用,无论购物还是加油,都可以获得积分。据说全日本有一半国民持有T卡,聚集了茑屋发展的巨大资源。

大山町就藏在这样美丽的山谷里。西大山。 大山町就藏在这样美丽的山谷里。西大山。

樱花盛开。小河两边,公路一侧,山坡连片,房前屋后,村里村外,阳光下一抹一抹的粉红、淡白,是日本乡村最美时节。

大分县日田市大山町(町,相当于中国的镇),西大山。公路下山谷里大片坡地上,雪白李花铺成一片。李子园外包围了一圈的山坡上,是一个又一个梅园,红色梅花,也开得热烈。梅园中间,有绕行的步道,既供劳作者穿行,又是游人的散步道。

山坡上,是一个又一个梅园,红色梅花,也开得热烈。 山坡上,是一个又一个梅园,红色梅花,也开得热烈。 绕行的步道,既供劳作者穿行,又是游人的散步道。李子花开了一树。 绕行的步道,既供劳作者穿行,又是游人的散步道。李子花开了一树。

三笘先生,大山町农协(农业协同组合)理事参事。他说这里是九州最长的筑后河的发源地,一带的乡村,八成是山谷,两成田地,以前以种水稻为主,曾经是日本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61年,农协开始了第一次改革,改种水稻为梅子和板栗等经济作物,当时的口号是“种好梅栗,到夏威去!”

之后又种植各种香草。大山町现有900户村民,2700多人口。他说:“35年前,日本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香草,现在大山町就种了25种。栗子粉和各种香草是西式糕点和西餐的重要原材料。同样的土地,产生更高的附加值,更高效益。农户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

它的第二次改革是在1965年,目标是让农民成为健康有文化的人;第三次改革是在1969年,目标是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笘先生说,现在大山町的农户上午劳作,下午则可以开车去福冈市购物,看电影。而且农协还鼓励和组织农户到国外旅行,开阔眼界,更清楚生产什么才更有市场。

大山町的变化,得益于日本农业产业化的“一村一品”运动。即一个村子,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这不但可以反映这个地方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培育本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上的声誉。

这一运动,是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在1979年倡导的,所以大分县包括大山町在内的乡镇,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发源地。

乡村居家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简约和洗练。 乡村居家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简约和洗练。 乡居的美学理念,是空无一物的“虚空状态”。 乡居的美学理念,是空无一物的“虚空状态”。 “梅酒藏”酒庄,就在大山町西大山到处是梅林的山谷里。 “梅酒藏”酒庄,就在大山町西大山到处是梅林的山谷里。

“梅酒藏”酒庄,就藏在大山町西大山到处梅林的山谷里。

大山町的“一品”,梅子,在这里发挥到极致,在全国范围形成特色和品牌。

这里由梅子酿成的梅酒,堪称九州一绝。酒庄骄傲地宣称,这里只使用大山町产的梅子和梅花,百分之百的本土产品。

酒庄里面展示各式各样的梅酒,以及用梅子做成的食品,琳琅满目。展示厅旁边是酒窖,梅酒正在两边大大的橡木桶里静静地等待成熟的日子。

日田市动漫艺术家谏山创的作品《进击的巨人》,也应用到梅酒的装潢设计上。这漫画25卷发行量突破7100万册。 日田市动漫艺术家谏山创的作品《进击的巨人》,也应用到梅酒的装潢设计上。这漫画25卷发行量突破7100万册。

酒窖旁边则有一个梅酒实验室,让来观赏的客人在酿酒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一瓶梅酒的制作。净手;将冰镇过的梅子洗净、擦干,置入瓶中;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然后倒入清酒或白兰地;密封并加上日期及制作者标签。制作完成的梅酒浸泡一年后,即可饮用。

来观赏的客人在酿酒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一瓶梅酒的制作。 来观赏的客人在酿酒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一瓶梅酒的制作。

这里的梅酒,不仅在本地区有名,而且曾经获得过“全国梅酒品评会”金奖,连续两年荣获“世界甜酒大赛”金奖等奖项。

所以有客人专门远道驱车而来,一品梅子和梅酒的味道,还带上几瓶回家细细品尝,让乡野的味道慢慢在味蕾上环绕。

在酒庄旁边的温泉酒店,打开房间内的冰箱,一款简单而精致的甜点在等待你:冰镇梅子。

作为大山町的“一品”,梅子的文章,做到极致。说到底,这也是一项设计。

大山町也是樱花烂漫。 大山町也是樱花烂漫。

大山町,东大山。大山町农协后面,筑后河缓缓流过。

农协旁边,有一个农协开的直销店,销售当地当季新鲜的农产品。农协下农户生产的果蔬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品,交由“木之花农园部”来销售。如今,“木之花农园”已经形成品牌,品牌影响力提高了大山町生产的果蔬的市场销售底价。农园部在福冈市和大分市开设了多家直销店。

大山町的物产馆,日本每地几乎都有当地的物产馆。 大山町的物产馆,日本每地几乎都有当地的物产馆。

据大山町农协提供的资料,2015年,这部分的销售额达17亿日元。农园部会员当中从事食品加工业销售额达1000万到5000万日元的农户有25家。

近年,一度离开乡村的年轻人,每年都有数人返回乡下就业。

我们在东大山的农家餐厅午餐,窗明几净。农协在全国率先开办“农家款待料理”,是一家百分百有机食品自助方式的农家餐厅。吃的是当地农家主妇使用时令农产品以及野菜等当地特色的乡村传统菜肴,极受好评。

大山町的“农家款待料理”。 大山町的“农家款待料理”。 当地农家主妇使用时令农产品以及野菜等当地特色做的乡村传统菜肴,极受欢迎。 当地农家主妇使用时令农产品以及野菜等当地特色做的乡村传统菜肴,极受欢迎。

樱花树下,还藏着一个名字叫“田苑”面包工房,提供以紫米为原料的各式面包和点心。

“田苑”面包工房,提供以紫米为原料的各式面包和点心。 “田苑”面包工房,提供以紫米为原料的各式面包和点心。

三笘先生给我们展示一张未来规划图。我们称之为世外“梅源”规划,漫山梅园,绿树环绕,游人在树荫下漫步,一间间别致的日式农舍间落其中。三笘先生说,这是一个“春有樱花,秋有红叶”美丽乡村,是城里人来观赏的好去处,是城市和农村交流的平台。

三笘先生给我们展示一张未来乡村的规划图。 三笘先生给我们展示一张未来乡村的规划图。

大山町的新梅花源,如一壶沁润倍感困顿的城市人心灵的香醇清酒。大地,透着自然救赎的力量。

豆田町,一个古意盎然,人称“小京都”的玲珑小镇。 豆田町,一个古意盎然,人称“小京都”的玲珑小镇。

豆田町,大分县日田市辖下的一个乡村小镇。

一个古意盎然,人称“小京都”的玲珑小镇。小镇北面有一条如花似月的小河叫“花月川”。

小镇如建筑博物馆,街道两边刻意保留了许多江户、明治以及昭和等年代的老建筑,楼高最多不过两层,白墙黛瓦,如凝固的小诗。这些建筑带有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有些还是国家级的文化遗产,比如草野本家、长福寺,后者是九州最古老的寺院。正是这些可以亲近,并不宏大的日常建筑,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国家级文化遗产长福寺。 国家级文化遗产长福寺。 正是这些可以亲近,并不宏大的日常建筑,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正是这些可以亲近,并不宏大的日常建筑,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最近研究了一下,可能银座的大书店是一定会有的,这个具体在什么地方我就不太清楚了。

SHIBUYA要靠自己找,不晓得

原宿,原宿的竹下通,就JR山手线原宿站(?)竹下通不时有很多年轻人的东西嘛。

秋叶原的话可能都是新货比较多,但也有中古店,这就需要自己找了。东京要去买中古品的话,就是中野了,JR中央线秋叶原至新宿的方向中野站下吧,走五六分钟里面有一家商厦叫BROADWAY,一楼是服饰,二三楼就是中古书店了,还有大量中古品,是能和秋叶原媲美的地方。(具体怎么走问路吧,我也讲不清)

还有是池袋,池袋东口有SUNSHINE

60

作为标识物的一条街(还是问问路),有动漫物品总店ANIMATE(说不定拼错了),还有很大的一家淳九堂书店,七八层楼高,应该会有很多东西。

还有是神田地区的神田旧书街,在东京地铁站都能拿到的旅游地图有,神田地区有很多学校,所以有150多家旧书店。

还有一个办法,淘宝上有浅草下町日本直送的店,有SHOXX啊之类的,具体什么地方和店主联系联系,驱遣草棚碰运气吧。

大阪不晓得了m__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366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