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学生票要不要取纸质票呢

高铁学生票要不要取纸质票呢,第1张

大部分地区的学生票已经不需要取纸质车票,只需要每学年去车站指定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处进行学生资质核验,核验完成后便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进出车站,但是学生票的使用次数每年只有4次,使用期限分别为6月1日—9月30日和12月1日—3月31日。

购票时使用身份证购票但进站时却无法提供身份证,或者身份证消磁导致机器读取不到信息的。

购票时使用居民身份证之外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在进站前也需要取纸质车票。

使用同行成年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票或者车票为残疾军人票的,进站前需要取票。

相关说明

学生票可以不取票,刷身份证进站,但是要办理学生优惠身份核验手续才行,办理方法如下:1、带上学生优惠卡和二代身份证,在车站的人工窗口进行核验捆绑;2、在车站自动售票机上办理核验绑定,同样是使用学生优惠卡和二代身份证,已经购买学生票,未通过核验的不允许乘车。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操作需要一年进行一次绑定,绑定后可以在每个假期使用两次,一次是从学校到家这个区间,一次是从家到学校的区间,如果不是这两个区间,学生票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购买去区间外的学生票,无法通过刷身份证乘车。

学生票也可以不取纸质票,凭身份证乘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出发的车站要支持电子客票验票进站;2、在车站办理过学生优惠卡与身份证进行捆绑,然后就可以购买电子客票,刷身份证进站乘车。

电子客票,让乘客出行更便捷,学生有些郁闷

随着中国铁路电子客票的推出,乘客乘坐火车外出,再也不用提前去车站排队取票了,减少了那段不能自己掌控的时间,无需过早提前到车站了,行李少的乘客,凭身份证走快捷安检通道,方便得就像乘坐城市的公交和地铁一样,很是让国外乘客羡慕,不过,作为年轻人的主力军,学生却有些郁闷,想要享受这种待遇,还需要办理几个手续:

1、车站支持电子客票:“平衡点”在旅途中,经过很多4等站,也支持电子客票,可以刷身份证进站,因此,这个似乎已经不是大的问题,但是这是不取纸质票的前提,车站不支持,谁都得去取纸质票,不止是学生;

2、学生身份信息捆绑: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先说具体操作,首先学生要在学校办理学生优惠卡,这个优惠卡是有芯片的,里面存储学生可购买学生票的区间、次数,有效期一年;

学生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到车站的指定窗口(可识读学生优惠卡),进行身份捆绑,就是把身份证信息和优惠卡进行捆绑,捆绑以后,这一年内,该学生就可以凭借身份证,乘坐火车,既不用拿学生证,也不用出示优惠卡了。

这个操作,看似很合理,其实是比较好笑的,我们知道,无论是身份证信息,还是学生信息,都是电子化的,而且都是网络上可以查询到的,学生是否符合购买学生票,这个信息与身份证信息,对照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教育部和中国铁路做一个数据核验、共享接口就能实现,几乎没有技术难度。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一年要去学校申请一次优惠卡,使用次数4次,只能在自己的家和学校区间使用,从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比较鸡肋了,有的学生嫌找学校办理优惠卡麻烦,甚至直接购买全价票出行(过去学校在放假期间会统一给学生购票)。

没有办理学生优惠卡的学生,只能在人工窗口取票

有的学校把学生证和优惠卡捆绑了到了一起,学生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去捆绑身份证,有的学校连这个也没有做到,学生证还是传统的老式身份证,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去办理一次盖章手续,才可以凭借身份证购票乘车,如果是通过网络购买车票,还要出示相应的车票订单,总之,手续非常繁琐;

购买学生票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像校园这种地方,本应该是引领科技潮流的地方,在使用电子客票和信息共享方面,却显得与社会有差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学生的身份,需要学校盖章确认,以示权威,现在大数据、互联网、数据共享在无数的领域和行业得到了应用,却在引领社会潮流的大学校园受阻,不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然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实现了带有芯片的学生证和学生票优惠卡,只是少数落后地区的学校依然如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落后是一定有原因的,其它地方不敢说,内蒙古和吉林的个别大学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一名没有办理优惠卡与身份证捆绑的学生,那么只能拿着盖着学校公章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去车站的人工售票窗口买票,或者去取票,为了不影响乘车,最好把订单信息也提前准备好;

在乘车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检票,还会被要求掏出学生证、身份证等证件来核实,相比于其他乘客,一张身份证就能解决的事情,显得比较尴尬和郁闷。

学生购买电子客票,需要进行身份信息捆绑,然后才可以凭借身份证进站乘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351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