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的语言清淡苍劲,如何赏析《甬江夜泊》?

全诗的语言清淡苍劲,如何赏析《甬江夜泊》?,第1张

甬江夜泊》是清代学者阮元的诗作。全诗的鉴赏如下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夜而垂帘,泊舟甬江的感受。如果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实际上这是一首通过景物描写,联想到守岛士兵的寒冷与孤寂的感怀诗。

诗的头两句,写甬江在夜幕风雨之下的情景。“潇潇”是体现风雨暴疾之貌,急风暴雨,江流荒村,水位、江潮在上涨,诗人乘舟遇到了这样的坏天气,只好靠岸拢舟了。

诗的三四句,激烈紧张的气氛有了稍稍的舒缓。远行的船,与海水的声气相连,因为甬江是流入大海的,甬江就成为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风暴,那倾注的大雨,仿佛将海水掀泼起来,一叶帆舟,无法航行,勉强靠岸抛锚。在这样的大雨天,诗人难以入睡,点上短短的蜡烛,度过寒气逼人的宵夜,这时光自然是十分难熬的,在这恼人的天气,灯显得那样短,而寒夜却是那样长。这两句写了船、海、江、灯、夜,把环境进行细微的突现。

前四句主要是对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诗的五六句又使舒缓了的气氛拉紧了。风狂雨暴,周围越发显得静寂,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害怕听到军营的号角,因为恶劣天气常是敌人偷袭的时机,地处海防前线的甬江,保卫着国家的东南大门。风雨使气温骤然下降,诗人自觉衣单,甚至想穿上华贵温暖的貂皮大衣。而由己推想到戍守海岛的士兵,他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督守岗位,是更寒冷,更孤寂的。

诗的结尾两句,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东海守岛士兵的深切关注。诗人仿佛看到他们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甬江口面对大海中的舟山群岛,那里驻扎着清朝的守岛部队,清中叶后,国防日趋重要,外敌趋近,清王朝腐败无能,国防日见弛废,而爱国士兵还拿着落后的兵器,在海防上筑起血肉长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诗人久为海防督官,深深了解士兵的疾苦,所以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好坏,气温的升降,对海防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装备落后的清朝部队,士兵首受其苦。诗人推己及人,赋予士兵以极大的同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地方长官中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由景入情,思维感受是诗的主调,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是为“悯人”服务的。思维的波澜曲折,使诗意有了更深的境界,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王夫之在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时说:“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这首诗以景写情,以情融景,真情挚爱成为了这首诗的诗魂。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何瑞澄:这首诗是描写作者风雨之夜泊船甬江时的感受,从个人的孤寂想到守岛士兵的凄苦,表现了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以清淡苍劲的语言,创造了迷茫旷远的意境。(《清诗词赏析》)

【出处】

《甬江夜泊》——阮元

【原文】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甬江正在涨潮。

远方船帆连海雾,短短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怕听号角声,衣衫单薄想穿御寒的貂裘。

联想到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在深夜的孤岛上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

【关键词注解】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省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先后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后召回京,擢体仁阁大学士,先后管理刑部、兵部事务。致仕后晋加太子太保衔。曾在史馆倡修《儒林传》,于广州创立学海堂,杭州设诂经精舍,曾校刊《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主编《经籍纂诂》等,于古代文化多有建树。著有《研经室集》。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口从北岸的南汇咀至南岸的镇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盐官,江面竟缩小到2.5公里宽,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

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长驱直入的潮水至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钱塘江涨潮的一种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八月半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钱塘江大潮

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海潮倒灌引起的,所以,它也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钱塘江涌潮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壮观异常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干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宁波港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西北,频率13.4%;次常风向东北,频率11.0%;冬季常风向西北北,夏季常风向东南东向;强风向东北、东北北,最大风速分别为38米/秒和37米/秒。多年平均≥6级风天数32天,≥7级风天数15天,≥8级风天数6天。

降水:本地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日数158天。每年5~6月为梅雨季节,7~10月有台风带来的暴雨,9月份雨量占全年的25%,冬季降雨量较少。

降水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411毫米,月最大降水量243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45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25毫米的降水天数为11天。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0℃,最高月平均气温28.1℃(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4.3℃(1月)。

冰况:宁波港水域历来不冻,终年通航。

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潮位分别为宁波港3.1米和1.43米,镇海港区2.19米和1.16米,北仑港区2.9米和1.12米:年平均潮差分别为:宁波港区1.74米,镇海港区1.71米,北仓港区1.82米。

潮流:甬江潮流顺河道而流,流速一般大潮涨、落流为1~2节,如遇甬江上游排洪时,落潮流最大可达2.5节。

大风时潮位和流速都会有一定影响。北仑港区潮流多为往复流,已建20万吨级矿石码头设计流速为:涨潮1.50米/秒,流向298度;落潮2.0米/秒,流向114度。

波浪:宁波、镇海港区均系内江,无浪。北仑港区四周有舟山群岛环保为天然屏障,波浪较小,无需建防波堤。

助航信息

航道:宁波港进港航道有两条:北航道,经甬江口、七里屿、大戢山至长江口灯船,可通过2.5万吨级船舶。南航道,从舟山群岛的虾峙门进口,经螺头水道、金塘水道直抵北仑港区。南航道除虾峙门外有约3公里长的水深为17.6米浅段外,其余水深均达20米以上,1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自由进出,20万吨级船舶可候潮进港。 宁波港在大榭、峙头、虾峙设有雷达导航站,对船舶进行全天候导航。

全港设有灯桩5个,灯塔4座。4座灯塔分别设在

塘脑山(30°20′1″N/120°58′01�6�12″E)

鱼腥脑(30°20′49�6�11″N/121°51′32�6�14″E)

太平山(30°04′59�6�15″N/121°49′16�6�11″E)

七里屿(30°00′02�6�11″N/121°45′34�6�13″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265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4
下一篇 2023-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