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产什么茶叶,什么茶叶好,我想带回去送人。

扬州产什么茶叶,什么茶叶好,我想带回去送人。,第1张

扬州主产绿杨春茶,主产区在仪征捺山,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同时又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春温差分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绿杨春茶滋味鲜醇、汤色清明、香气高雅、叶底嫩匀的品质特征。

“绿杨春”,有着严格的加工制作要求——讲究“色、香、味、形”。鲜茶采摘时,要求取其一芽一叶为标准,鲜叶长在1.8-2.5厘米,成茶叶长在1厘米左右,每斤成品茶的芽头个数在4万-4.3万。只有达到上述要求的茶,才能称为绿杨春。由于“绿杨春”的质量要求高,长期以来只能做一季春茶。每年五月份以后,基本上就不再制作茶叶。即使制作,也只能称之为绿茶,不能再叫做“绿杨春”了。

喝过“绿杨春”的人都知道:此茶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有板栗香气,冲泡后叶如兰花绽放,叶色嫩绿,叶底舒张,滋味浓醇。

说起扬州的本地茶叶“绿杨春”,之所以“待在深闺人未识”,盖缘于当年由于绿杨春的研制时间较晚,错过了当年中国首届“十大名茶”的评选。建国初,国家只组织过一次全国范围的名茶评选活动,评选出中国十大名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扬州的本地茶叶只是叫绿茶,“绿杨春”茶还未开始研制。

此后,在中国茶叶协会连年举办的多次茶叶评比中,来自扬州的“绿杨春”茶每次参评都成绩不俗。除去其茶的色、香、味、形等指标外,“绿杨春”茶叶的内含物(多糖、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排名也十分靠前。

业内专家评价——扬州的“绿杨春”茶,目前在全国各产茶省市的综合排名第一,仅次于龙井和碧螺春。

扬州的特产很多,那么在购买扬州特产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购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扬州特产的选购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选购扬州特产

酱菜

酱菜很多地方都有,但扬州酱菜能被列为宫廷御膳小菜,可见不同一般。酱菜以三和、四美的酱菜最为有名,菜有光泽,卤汁澄清,口味咸甜适中,特色品种有乳黄瓜、萝卜头、酱甜瓜、嫩生姜、什锦菜、宫廷龙须等。

牛皮糖

童年里不可或缺的记忆,更是受现代爱美女生的追捧,虽然是糖果,但不那么甜,过了吃糖的瘾还不会轻易发胖。正宗的还属绿叶牌牛皮糖,牌子久远,价格便宜,一盒十元左右。

平山/捺山绿茶

在各地的茶道中,扬州人对于茶的偏爱和独特的茶艺、茶礼,却是独树一帜。比如扬州人吃早点叫吃早茶,下午叫晚茶,点心叫茶食。品茶自然离不开上等的茶叶,扬州最好的茶当属城区西北角蜀岗所产的平山和产自于石柱山下的捺山绿茶。

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扬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划分为屏风、家具、杂件三大类,以屏风、家具为主。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

毛绒玩具

扬州长毛绒玩具主要以动物为题材,其基本造型技法是以圆构图、以圆取型,以形求神、以形逗人其基本艺术手法是“拟人化”,特别要体现一种“娃娃味”。其名牌产品“系列熊猫”有百种之多,大至参加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游行的高达两米的“熊猫照相”,小至吊挂在婴儿车上的8厘米熊猫,都无不具有“娃娃味”的特征,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稚气可爱。

扬州剪纸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

扬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重要产地之一。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现代名作有《白玉宝塔炉》、《白玉五行塔》、《聚珍图》、《百寿如意》、《大千佛国图》等,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扬州盆景

扬州盆景亦称扬派盆景,是全国五大流派之一,相传扬州盆景艺术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盆景匠师代不乏人,流传到今天,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盆景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特别是观叶类的松柏榆枫、瓜子黄杨等树桩盆景,可谓独树一帜。

扬派盆景受扬州明清时期画风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园、养花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鉴山水名画,方寸之间,意境阔大。造型严谨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一寸三弯,功在剪扎”。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162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