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多元化协同筑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碧桂园多元化协同筑就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张

房地产行业正处在深度调整和转型时期,从单纯住宅业务向综合服务延伸,与 科技 、 健康 、消费等层面跨领域合作,乃至布局全产业链业态,成为一些行业头部房企的战略选择。但多元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在市场下行、融资收紧的环境下,加码多元化或将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安全,因此,只有业绩长期稳定、品牌价值强大的房企才有资本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持续深耕。

2021年1月4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以下简称:碧桂园)于港交所披露其2020年12月及全年未经审核营运数据。公告显示,2020年全年碧桂园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同比增加3.34%,继续雄居业内榜首位置。

与此同时,当年内碧桂园被多家投行及研究机构上调评级,如穆迪上调碧桂园评级至投资级Baa3,标普将其评级由“BB+/稳定”调升至“BB+/正面”,摩根大通更是在其研报中指出碧桂园在未来3年依旧会有良好的净利润增长。

业绩稳健增长的基础之上,近年来碧桂园以地产、机器人、农业“三驾马车”作为新的业务架构,提出打造“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 科技 综合性企业”这一愿景,经过不断地 探索 实践,其全产业链优势得以进一步强化。

新型城镇化的践行者

以地产开发为集团主业,碧桂园在20余年的深耕中,秉持“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这一企业使命,深度融入中国城镇化进程,迄今已帮助全国31个省份、超过1200个城镇的450多万户业主实现安居梦。

房地产市场转向精细化发展、品质致胜的背景下,碧桂园早在2015年就建立新品研发基地、推出“精工”系列,持续服务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也令“好房子碧桂园造”的产品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基于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人居需求的全新诉求,碧桂园再次启动 健康 住宅体系升级,以更好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社区环境、社区配套、物业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 健康 社区美好生活。在碧桂园 健康 住宅中,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和户型设计有效提升日照时长和通风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流行病传染风险;通过分厅、玄关、卫生间等设计创新实现居家生活的多重防护;更链接全产业链引入 科技 、智能设施,开启全新智慧社区时代,引领 健康 人居的前沿方向。

机器人打造全新应用场景

在碧桂园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思维一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意识。这是在这一思路的驱动下,碧桂园逐渐意识到传统建筑行业中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的掣肘,率先 探索 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的模式解决行业发展痛点,为现代建筑业插上 科技 的翅膀。

2018年7月,碧桂园宣布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并开始在顺德打造机器人谷,重点研发制造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等。为此,碧桂园从国内外招募近4000名优秀研发人才,并和清华大学、香港 科技 大学等多所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去年9月,首批建筑机器人交接仪式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举行,博智林创立的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投入使用。当年诸多业内外人士将碧桂园机器人计划视为“天方夜谭”,如今,这一“童话”已经梦想成真。

2019年初,随着集团高 科技 综合性企业定位的升级,碧桂园又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集团,以智能 科技 为核心驱动,将业务延伸至多元化餐饮服务。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碧桂园第一时间向抗疫一线捐赠了首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去年年中,千玺机器人集团打造的天降 美食 王国机器人餐厅开业,20余种餐饮机器人设备“上岗”,可为顾客提供近200种菜品,迅速成为“网红”。

目前,千玺集团打造的“5+1”全新智慧餐饮业态已在佛山、广州、江门等地成功运营18家机器人餐厅,超3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在北京、江西、陕西等10余个省市的医院、商业中心、景区、大学和政企单位实现运营。

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42年前我种田,42年后我还种田。”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这番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也许正可以解释碧桂园多元化业务构架中现代农业的地位。

农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再次聚焦“三农”,并强调要“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 社会 和谐稳定”。而碧桂园对农业的重视,正源于其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公益情怀与企业责任。2018年,杨国强萌生了“重新回去种田”的想法。这一年,碧桂园正式进军现代农业,积极布局农业全产业链,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

去年10月,碧桂园联合北大荒启动共建的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掀开了神秘面纱。在首次农机无人驾驶作业集中演示中,来自国内外的17家头部智能农机生产企业、44台/件农机设备,完成了玉米、大豆、水稻三大农作物单机无人驾驶20多个作业项目的试验示范任务,向世人生动诠释了“高 科技 农业”。专业人士指出,该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在我国现代农业 科技 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碧桂园农业还拓展了海外大农业、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社区生鲜门店等多个板块,建设了“武汉种谷”、广东德庆贡柑产业园、云南保山农业 科技 园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在去年“两会”上提交了发展高 科技 智慧农业的提案,在他看来,农业 科技 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要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而这也正是碧桂园目前重点努力的方向。

全面考量碧桂园业务链上这“三驾马车”,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高 科技 为纽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在全面提升碧桂园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全部指向于其最终的企业使命与价值导向,即提高人们的服务体验和企业生产力,为全 社会 创造美好生活。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以多元化协同筑就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碧桂园,再次率先冲出全新的起跑线。

6月22日,碧桂园旗下千玺餐饮机器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 美食 王国正式开业。与一般餐厅不同,这是集合中餐、火锅和快餐一体的餐饮旗舰店,且餐厅所供应的食物均由机器人“厨师”掌勺,而前台接待、地面配送等服务,也均由机器人完成。爆棚的 科技 感,让这家餐饮综合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 科技 含量的全新餐饮场所。

同一天,千玺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二代煲仔饭机器人和迷你雪糕机器人率先获得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中国首张系统集成餐饮机器人CR(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证书,开创了行业先河。这一方面代表了国家权威机构对千玺餐饮机器人的正式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千玺集团在餐饮机器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智慧餐饮的集大成者、行业创新升级的领军人。

目前,千玺餐饮机器人已经受到市场和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认可。22日,千玺集团与北京北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辰集团”)宣布,将围绕北辰旗下所有会展中心智慧餐饮供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比如北辰集团打造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而千玺集团也将同步进驻。该中心将作为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使用。千玺集团将在此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向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者展示智能 科技 与中国 美食 文化的完美融合及领先应用。

对于碧桂园来说,此番开业的天降 美食 王国既是机器人餐厅的旗舰店,更是该集团 科技 成果的集中展示区。其自主研发的超过20多种最新餐饮机器人均在此亮相,这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碧桂园自2019年进军高 科技 以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中国科学院赵淳生院士评价说:“千玺机器人餐厅创新地实现了软硬件融合、人机融合,较好达成了机器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动精确性、作业平稳性、布局多样性,在目前餐饮机器人行业中技术最先进、业态最完整、产品最丰富,不仅在很多方面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具有标杆意义和研究价值。”

千玺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从今年初开了第一家餐厅以来,集团已经开了多家机器人餐厅,包括火锅、中餐厅的单业态店面和新开业的餐饮综合体。多家餐厅营业情况超出预期,未来将在更多城市和地区布局,致力于打造全球范围内兼具 科技 、 健康 、体验和口感的智慧餐饮头部企业。

逾20机器“厨师”亮相最IN餐厅

FOODOM天降 美食 王国,其实是碧桂园千玺集团在今年以来所开的第6家机器人概念餐厅,集多家门店之大成,这家新店面积约2000平米,共有20余种、共40余台餐饮机器人厨师集中“上岗”,供应近200个菜式,部分菜品最快实现秒出,可同时为近600客人提供视觉和味蕾的 科技 盛宴。

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 科技 。当碧桂园千玺集团决心填补餐饮机器人这个空白开始,其所走出的每一步,所开的每一家餐厅,都无异于一次成绩检测。

从2020年1月12日机器人中餐厅开业至今,千玺集团已经完成了多款餐饮机器人的开发迭代升级,而这些迭代的成果,都在6月22日所新开业的天降 美食 王国中集中呈现。

具体来看,传送食物的云轨系统、汉堡机器人、单臂煎炸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14款设备,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迭代升级,升级后的机器人更加稳定、高效。比如第二代汉堡机器人出餐效率提高至20秒/个,比当前快餐行业巨头的出餐效率(约30-40秒/个)快了将近1倍;而火锅区双臂配餐机器人传菜能力也从第一代的400盘/小时提升到了850盘/小时,真正实现了配菜立等可取。

当然,天降 美食 王国里还引入了不少新面孔。例如首次全新推出了小龙虾机器人、粉面机器人、早餐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7款机器人新设备,极大丰富餐厅菜品供应数量和效率。比如早餐机器人实现了面点的冷藏、烤制以及豆浆、鸡蛋的保温自动售卖,出餐效率6-10秒/份。咖啡机器人实现了咖啡现磨制作、加冰、自动出餐等全自动无人化功能,可通过食客需求进行个性化咖啡定制,出餐效率达到45秒/杯。

据介绍,千玺餐饮机器人系统引入 美食 大厨作为机器人导师,进行前期菜品研发,在烹饪工艺标准化、菜肴原料标准化、灶上动作标准化、火候控制经验数据化、烹制过程自动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及实验数据积累,通过机器人、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固定成熟的烹饪方法,实现菜肴的自动烹饪。目前,千玺餐饮机器人已完成中餐菜品烹饪工艺程序转化超过150道,煲仔饭菜品7种,不同版本的工艺30余种。

而且,在传统的手工烹饪基础上,机器人标准化烹饪能够让出品菜肴的质量更加稳定,解决品质不稳定、口味差异大等问题,同时也提高出品速度和生产效率。

与传统餐饮企业不同,机器人餐厅在食品安全维度,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在后疫情时代,使用机器人可减少人员接触污染,无论做菜,还是送餐环节,均可以无人化操作,突显食品卫生的“安全”元素,这也符合后疫情时代餐饮无接触发展趋势。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千玺集团为武汉提供的24小时无人化自动出餐的煲仔饭机器人,便在实际运用中广受好评和关注。

剑指全球顶级餐饮企业

2019年初,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 科技 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布局地产、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三大主业,驶入多元布局、协同发展新航道。对于进军高 科技 这一大胆的跨界,碧桂园高层曾在内部表示:“ 科技 是推动人类 社会 进步的源动力”,因此,碧桂园要努力成为一家高 科技 企业,助力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无疑,在资源稀缺的当下,唯有 科技 进步才足以推动中国 社会 的进步,脱离 科技 去谈生产力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助力国家 科技 进一步,是碧桂园 社会 责任和人文情愫的体现。

目前,千玺集团拥有核心研发团队300余人,旗下智源 科技 已立项80多个研发项目,已累计提交超500项专利申请,今年4月,千玺集团的机器人组装工厂正式成立,承接集团自主研发的各类餐饮机器人产品的样机试制到批量生产业务,为进军单机餐饮机器人设备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

市场上,千玺集团已打造6家机器人餐厅实体店,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等多个不同品类,并在东莞市麻涌镇建设60000平方米中央厨房,以标准化模式保障机器人餐厅和单机设备的原材料供应,未来还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设更为先进的中央厨房。

该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千玺集团业务已覆盖后端供应链生产(中央厨房)、机器人生产、餐饮门店运营及机器人单机设备运营等全产业链。未来将以中央厨房为依托,进一步覆盖大湾区等经济核心区域,同时实现机器人单机设备的批量量产,预计量产单机机器人5000台。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希望将天降 美食 王国餐厅打造为机器人的展示区和应用区,在这里,自主研发的每一种单机设备机器人,都将得到充分运用和检验,并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迭代,为后续进步一量产铺平道路。

另据透露,千玺集团新研发的单体机器人设备也将进入市场,与机器人餐厅成并驾齐驱之势。此前,煲仔饭机器人通过改造,组装成灵活的单机设备,在疫情期间成功支援湖北抗疫,为医护人员提供无接触式餐饮,并且达到24小时无间断运作,便是单机机器人一次极为成功的试水。接下来,冰淇淋机器人、汉堡机器人、咖啡机器人也将推出市场。可以想见,不久之后,人们在景区、社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机会享受到碧桂园出品的机器人厨师提供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事实上,无论煲仔饭单体机器人驰援武汉,还是与北辰集团合作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都是千玺集团在机器人餐厅之外,努力拓展着机器人餐饮的外延。

而该集团未来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医院、社区、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二是线下开设FOODOM机器人餐厅,以中餐、快餐、火锅为三大主营业态;三是提供传统餐饮空间智慧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机关单位、大型企业食堂等。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仍将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力量。2019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预计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为此,碧桂园千玺集团在发布其战略目标时提出:将以 科技 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推动传统餐饮业的智慧化,提供先进的餐饮业服务升级解决方案,做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餐饮设备制造商;同时,引领智慧餐饮新 时尚 ,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体系于一体的智慧餐饮集团。

碧桂园餐饮机器人的开发与运用,是机器人事业的一小步,却是人类餐饮革命的一大步。碧桂园认为:“这是一条对人类 社会 进步有帮助的路,它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未来一定会有发展的机会。”

受疫情、三道红线、土地集中出让等多重事件的影响,房企多关注一二线这类去化稳定的城市,而碧桂园依旧坚持布局三四线,提出要“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面覆盖”,自2007年上市,到2020年权益销售额达到5706.6亿元,于2021年上半年权益销售金额已达成3030.9亿元,同比增长达13.5%;权益销售面积为3451万平米,同比上升8.4%。碧桂园从三四线开始摸爬滚打,走出自己独特的成长史,本文将从 投资 的角度分析碧桂园的独到之处。

01 / 全国化布局完善,风险应对能力优秀

碧桂园2006年开始实施全国拓展战略,布局版图延伸至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份,2013年正式突破千亿规模,至2020年全口径销售规模高达7888.1亿元,业绩会中更是提出“要实现一线至六线城市全覆盖”。

从权益土地储备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12月,碧桂园权益土地储备总量达27515万平米,土地资源主要位于广东省,权益建筑面积占比在20%左右,其他省份分布较为均衡,其中侧重于江苏、湖南、河南、山东等省份,占比均在7%以上,全国化布局较为完善,可有效分散区域市场风险。2020年新增权益土地储备7052万平米,平均土地成本为2968元/平米,土地成本位于低位,地货比(新增土地成本/当期平均售价)仅为31%,充分保障了项目的盈利空间。

结合销售情况来看,2018年至2021年1-4月,碧桂园的权益销售规模逐年扩张,2018年至2020年销售金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3.7%。销售份额主要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贡献,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合计销售金额占比均保持在50%左右,其中广东省的销售金额占比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8年的24%一直下降至2021年1-4月的16%,而江苏省、浙江省的销售贡献逐步上升,至2021年1-4月,销售金额占比分别达到16%、10%。面积投销比保持在1左右,充足的货源支撑销售增长。

总体来说,碧桂园的销售分布与土地储备分布相对吻合,且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三道红线迫使房企降杠杆的多重压力下,大部分房企专注于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以期获得更为确定的去化,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从而缩小对边缘城市及低能级城市的投资, 但竞争对手的减少或许会对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形成一定助力,一方面可抓紧时机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土地市场竞拍热度较小意味着拿地成本的降低。

02 / 精准选城、持续深耕、因城施策,助力规模加冕

在大部分房企还在进行大本营深耕的时候,碧桂园便开始落地全国拓展化战略,2006年长沙碧桂园威尼斯城的开盘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向全国,而后紧跟中国城镇化进程,前瞻性重点布局大城市群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在2014年-2016年期间充分享受到棚改政策红利,吸收了大量从核心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销售规模高速扩张。具体来看,碧桂园的布局特点主要有三点优势: 第一,选城准 ,尽管碧桂园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但选城眼光独到,进驻城市多数为人口规模50万以上、发展潜力较好的城市; 第二,投资具有连续性 ,一旦选定城市进行入驻,碧桂园对其的投资便会持续,深入布局有利于市场占有率及品牌效应的提高; 第三,因城施策 ,在异地复制的同时采取差异化投资,更加契合定位,最大化发挥品牌效应。

一、 前瞻性战略布局,选城眼光独到

在三四线市场上,碧桂园拥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从2019年至2021年碧桂园的新增权益投资金额分布来看,50%以上的投资金额分布于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投资金额占比在40%左右,一线城市不足3%,可以说碧桂园之所以能够实现业绩腾飞,与其深耕三四线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碧桂园的投资战略避开了一线、核心二线的热点区域,但也并非“广撒网式”。从公司主要投资的三四线城市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圈周边城市 ,如惠州、汕头、徐州、淮安、南通、嘉兴、绍兴、金华等城市,这类城市虽为三四线,但位于核心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口经济实力较高,可以有效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第二类,点状发展、对周边城市人口有吸引力的城市 ,如洛阳、许昌、沧州、临沂等,这类城市人口规模充足,库存去化规模较为合理(24个月内),2020年洛阳商品住宅成交建筑面积283万平米,同比上升8.8%,均价为9860元/平米,同比上升7.6%,洛阳库存商品住宅面积为293万平米,去化周期12.4个月。

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5%。这意味着,尽管房地产行业下行,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企都转向布局存量市场,向运营管理要红利, 但是中国城镇化依旧在快速增长的期间,部分三四线城市依旧具有充足的增量市场,支撑着碧桂园销售规模持续、平稳的增长。

二、 投资具有持续性,三四线平均市场占有率8%

一般来说,首入区域或城市都需要设立新的区域公司,通过区域公司进行新区域的 探索 和深耕,在集团对该区域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以及区域公司的规模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区域公司做出合并或拆分的决定,即只要进驻新城市,必然会带来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的上升,因此无论是全国化房企还是区域化房企,对进驻的城市持续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短期布局不仅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也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从碧桂园的总体投资战略来看,在保证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深耕力度之外,向环渤海、长江中游、川渝等区域全面覆盖,而后便进行深入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口袋区域(人口稠密省份,如河南、海南、贵州等)延伸,所坚持的无非是“先站稳,再扩张”的原则。从2020年投资的199个城市来看,其中有138个城市是2019年、2020年连续投资的,118个城市是2018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101个城市是2017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也就是说,碧桂园超半数的城市做到了连续四年持续投资,深耕意向明显。

持续投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共进入了中国289个地级市,总进驻城市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5%,其中三四线城市平均市场占有率为8%。其中:

辽宁锦州市、山西吕梁市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

广东韶关市、广东潮汕市等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20%-30%;

甘肃兰州市、江苏宿迁市、广东清远市等4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10%-20%;

广东佛山市、河南郑州市、江苏南通市、浙江嘉兴市等98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5%-10%。

碧桂园在三四线的高市场占有率可以给公司带来三点优势: 第一,营销费用的降低 ,由于品牌效应的叠加,之前的楼盘都是为新推出的楼盘做广告,可以以较低的营销费用带动新楼盘的推广; 第二,对竞争对手形成规模及成本上的压制 ,三四线不同于一二线市场,一二线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难度与风险较大,竞争对手多且政策约束与资金监管更为严格,因此房企在一二线较难维持高市场占有率,但三四线市场不同,一旦在三四线市场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推高竞争对手的营销费用,迫使其面临更高的去化成本; 第三,充分了解当地市场 ,有利于设计更为合理的产品,助力项目成交转化。

三、 异地复制兼因城施策,最大限度贴合客户需求

在异地复制及全国布局的过程中,碧桂园形成了清晰有效的投资战略:避开主流市场的客户群以及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主要针对大城市郊区及三四线设计产品,产品定位也从最初的“对价格敏感,对档次、品味要求较低”逐渐分化成两类:

第一,核心城市的刚需客户群 ,即大城市中的财富能力较低的人群,如毕业5年、成长中的白领阶层,此类客户资本积累较少,注重性价比,因此碧桂园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多低于行业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上海的平均售价为30978元/平米,低于上海新房销售均价56900元/平米;

第二,核心城市周边区域的中高端客户群 ,即在大城市周边城市或发展水平偏低的城市中,碧桂园主要对标的是财富实力较高的人群,由于碧桂园实现了一条线的标准化流程,加之规模效应,在三四线市场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因此在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通常高于市场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廊坊的平均售价为22140元/平米,高于廊坊新房销售均价14802元/平米。

03 / 坚定战略,拒绝跟风热点

2021年4月以来,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截至6月,北京、天津、沈阳等19个城市已经顺利完成首批集中供地,城市愈加分化:热门城市地块哄抢现象明显,冷门城市多底价成交。不过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参与较少,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座集中供地的城市落子,但仅于上海、北京拿地投入较大,总耗资136.3亿元,总体在集中供地城市的权益拿地金额为181.0亿元,权益拿地面积184.13万平米,而碧桂园2021年1-6月累计权益拿地金额达803.5亿元,权益拿地面积2261.3万平米,即集中供地城市权益投资金额占总权益拿地金额比例为22.5%,77.5%的金额投资于非集中供地城市,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碧桂园坚定“深耕三四线,实现一至六线全面覆盖”的战略不变,虽在核心城市有一定布局,但并不是主要投资阵地,因此参与集中供地的意愿较低,在高能级城市拿地更多是为了补充货值的需要;第二,碧桂园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低成本拿地的优势,平均拿地成本稳定在3000元/平米以下,地货比在35%以下,留有充足的利润空间,而此次集中供地多数地块的竞争较为激烈,加之各类隐形成本(如竞配建人才房、租赁房、无偿移交面积等)的上升,地块盈利空间较小,与碧桂园的拿地策略不符。

疫情以及调控政策使得大多数房企都倾向去化确定性高的一二线核心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持保守态度,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这对碧桂园反而是一个助力:碧桂园深谙三四线市场法则,房企仓皇撤出时又降低了土拍竞争的压力, 无集中出让、无竞争对手的三四线市场,几乎是碧桂园的舒适区。

04 / 多元化业务打通产业链,助力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除了投资策略本身,碧桂园集团旗下多元化业务线发展迅速,起到了为地产主业赋能的作用,典型如碧桂园机器人、碧桂园服务及碧桂园创投:

第一,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 。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分为两类:1)成立于2018年的博智林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建筑领域系统化体系搭建,截至2020年底,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其中已有4款在市面上实现租售,14款进入项目开展批量商业化施工,如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砖铺贴等, 对企业来说标准化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 ,对员工来说有效降低了此类工作对身体的伤害;2)成立于2019年的千玺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多元化餐饮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开业70余家,共计583台各种类型的单机设备投入运营,包括火锅、煲仔饭、快餐、粉面店及中餐五大业态,机器人餐厅不仅可以满足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以及解决流程及效率的问题,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运营,如2020年初武汉疫情严重时,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运作、无人化出餐,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吃上热饭。

除此之外,建筑及餐饮均为人口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中国已步入老龄化 社会 ,人口红利锐减,尤其建筑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机器可以替代人力完成部分繁琐、重复、危险性高的工作,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面临大而不优、信息化及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而利用机器人可以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的高质量作业,促使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第二,碧桂园服务 。由于碧桂园具有“深耕三四线,贴近市场”的优势,早在2018年5月便紧跟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同时利用碧桂园服务进一步下沉,与乡镇政府达成战略合作,2021年以来,碧桂园服务已分别与凤阳县小岗村、江门市共和镇、宿迁市新庄镇达成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乡村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导入企业优势资源,如智慧系统建设等;另一方面 碧桂园服务的入驻增强了集团品牌影响力,也为集团落地产业项目或开发项目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碧桂园创投 。自碧桂园创投成立以来,已投资22个项目,主要分为硬 科技 、社区生态链、新消费、大 健康 四类,其中快手、贝壳、秦淮数据、和铂医药均成功IPO,除了财务收益,投后赋能也是碧桂园创投的主要考虑之一,如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贝壳、卓宝集团、广西蒙娜丽莎等,社区服务类快兔物流、小兔买菜等,新消费类遇见小面、可糖CoFANCY、茶里ChaLi等,医疗 健康 类左点、瑞鹏股份、企鹅杏仁等, 碧桂园创投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将资源与集团对接达成战略合作,还可以直接落地成为物业服务中的一环,与主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 ,碧桂园集团的多元化业务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机器人加快项目周转速度、降低用人成本,物业服务与政府达成合作、扩大品牌效应,创投所投项目涵盖产业上下游以及消费、服务领域,打通全产业链,最终服务于地产主业,推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确定目标后,就要坚定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做房企更应如此。房企选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群后,相应确定投资策略,根据政策或行业环境的改变进行适当修正,并坚定执行,但如果房企的投资策略变换频繁,市场深耕不到位,同时管理成本、营销费用大幅上升,则必然走不长久。总体而言,碧桂园始终坚持布局三四线不动摇,持续深耕投资城市,做到贴合客户需求,最终加冕成为三四线的王者,同时布局多个上下游市场,打通全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此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123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