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漳河在那?

荆门漳河在那?,第1张

荆门漳河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背靠荆山,面向江汉平原,总面积400平方公里,荆门漳河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特别是大型水工建筑群为辅,可供参观、游览、度假和休养。正在积极筹建的漳河水库游乐园依托库区水域而建,是一个兼有水下、水面与库岸、低空游乐的立体游乐园。

荆门漳河内的自然景观有山水景观和山石景观两大类,尤以山水景观最具特色。水库面积104平方公里,库容20.35亿立方米,最大水深61米,库中岛屿36座,半岛164个,库汊240个,沿山坳水面绕一周约800公里,山清水秀,景色如画。

荆门漳河的美在于水。它清,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中,水中游鱼、岸边垂柳、天上飞鸟、水底云天,皆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它柔,柔波微皱,柔弱无骨,置身水中,消夏避暑,烦恼全无,抚水作歌,柔情万种,别有一番风韵。它纯,水质纯净,口感纯正,掏水细品,润喉无声,其味无穷,回肠荡气,胸臆顿开,个中滋味常留心头。荆门漳河的美在于山。水库两岸青山逶迤,重峦叠峰。远眺群峰,有如丹青巨匠抹在天边的一道水墨画,浓抹淡写,意境深远。步入画中,身临其境,采杜鹃,追野兔,听牧笛横吹,看牛羊相戏,也许你也会揽千古幽情,发万般感慨。

荆门漳河的美在于山,在于水,更在于山水和谐的统一。两岸青山,一河绿水,山俊秀,水柔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库中近200个孤岛、半岛,有叫得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或依山带水,或驮水而出.或苍松挺拔,或果香四溢。泛舟而上,你一定会惊叹于漳河水库的浩瀚壮观,水天一色,茫茫无涯,船在湖心走,鱼在龙宫游,也许还会惊起一群野鸭或者几只白鹭……荆门漳河风景区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春天杜鹃花满山遍野,小鸟在枝头鸣叫;秋天渔舟唱晚,霞月成趣;冬天雪花飘飘,玉树琼枝;夏天,到了多雨时节,漳河开闸溢洪,那“飞瀑三跌”另有一番情趣。

荆门漳河风景区内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今已成为人们旅游的极好去处。欣赏了陡石崖的雄姿,你可以去看看季家湖楚城遗址的荒凉与斑驳,可以顺着三国古道去看看一代豪杰关云长兵败身亡的麦城,去听一听那“观天旱”、“候儿包”、“插旗岭”、“祭公剑”的神奇传说,去重温一下关公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故事;你也可以去杜甫沟凭吊一下诗圣杜甫,去听一听他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诗句,去看一看诗圣那吟诗观书、立地成佛的“杜甫石”。看了这些,你不能不去看一看伍峰寨,也不能不看一看乐天处和青蛙岩。伍峰寨位于小漳河与漳河交汇处的高山顶处,是一座军事防御石寨,居高临下,紧锁要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乐天处是清朝时修建的一个藏军洞,悬壁岩楼营造在陡峭石壁之腰,进可攻,退可守,集奇、险、妙、趣为一体,真是个“身外都非乐,洞中别有天”。青蛙岩又名蛤蟆石,它与青蛇岭、蜈蚣山呈“三怕”鼎立之势,这里流传着一个“三怕”的故事,即蛤蟆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蛤蟆,正如俗话所说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其实,漳河水库的枢纽工程本身也很值得一看。当你乘坐水库旅游专车来到漳河第一坝——观音寺大坝,站在坝顶,你可以尽情欣赏人类移山造海的杰作,也可以尽情领略大坝雄伟壮丽的英姿。观音寺大坝坝顶长630米,最大坝高66.5米。它有如铁壁锁住孽龙、造福沿岸黎民百姓。放眼库内,青山卷翠,绿水扬波,万千美景,尽收眼底;俯瞰坝外,电线纵横,这里有漳河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也有虹鳟鱼、鳗鱼等珍贵鱼类养殖场,不说去买几条尝一尝,就是到场内去看一看,也保管令你大饱眼福。走过林家港大坝和王家湾大坝,就来到鸡公尖大坝。鸡公尖大坝拦截漳河支流清溪河,坝址位于鸡公山附近,最大坝高58米,坝顶长度1950米。鸡公尖,传说就是关公欲复夺荆州之前试刀的地方,他对天盟誓,要与吕蒙决一死战,挥舞青龙幅月刀,一刀将山劈为两半,一半倒向观音寺,一半朝天耸立,形如宝剑,刺破青天。站在鸡公尖大坝上,遥望烈士陵园,追忆关公悲壮,难免会生出许多联想和遐思来。走过长10公里的副坝,就来到烟墩渠首闸,它的一头是荆门重镇,一头就是漳河工程管理局机关所在地。烟墩闸前是旅游船只的停泊码头,也是天然的大型露天游泳场,每到夏天,来这里游泳的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荆门漳河娱乐

荆门漳河风景区有载客100多人的大型游船,也有小型水上快艇。乘游船,你可一边品着香茗,一边悠闲地欣赏错身而过的青山碧水,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让它为你洗去都市的尘埃;坐快艇,你可邀上三朋五友,忘情地冲锋在浩渺的水面,抛却一身的烦恼和疲惫。风景区还有两架小型客机,专供游客在空中游览,俯瞰漳河风光。目前,风景区正着手进行游乐、水上运动和水下探幽项目的开发,有水上飞伞、水上飞机、空中飞艇等水上“低空”游乐项目,水面飞碟、皮筏艇和牵引飞舟等水面游乐项目,旅游潜艇、水下龙宫等水下游乐项目,沙滩浴场、儿童嬉水等陆上游乐项目,共计10个项目,届时将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游乐环境。

漳河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齐全,配有食、住、乐一条龙的配套设施。如果你想就近住在风景区,这里有三星级的漳河宾馆。宾馆拥有标准床位近300个,餐厅可供200多人同时用餐,还配有高级舞厅和许多娱乐设施.如果你不愿在风景区住宿,这里也有便利的交通让你很快就能到达周边的武汉、荆州、宜昌、襄樊等城市。荆门漳河风景区自然景色优美,水文化遗迹多,林深树密,而且气候宜人,春天有花秋天有果,夏可避暑冬可赏雪。不论什么时候去,你都不会觉得遗憾。

这里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现在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

??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习家池也是襄樊人春游和来襄樊的客人游历的第一去处。1958年以前,白马泉和习家池等景观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后来逐步被破坏得残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资对习家池进行了初步整修。习家池作为中国唯一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并使用和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的鼻祖,一定能再现其昔日美丽的历史风貌。

漳河水库周围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最适合春秋季出游,可以在水库旁边玩烧烤。四月末时还可以去摘映山红,满山谷都是,特别美丽。

漳河水清澈透明,租一游船,开到中央,水质纯净到仿佛是一大块绿色翡翠,清澈到你想屏住呼吸 。夏天这里是游泳的好地方,但要注意安全。

周边开发的风景区,如观音岛,岛上就几个观音像,有烧香的,走一圈,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要说好玩,我觉得没什么意思。特别现在是夏天,晒得要死,上回陪同学来玩,后悔死了。所以如果你是自己玩,不如直接去游泳。

下林都圩,位于漳河右岸,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由68个圩坝联并而成。圩内有奎湖、黄塘2乡及黄墓镇21个村委会,4.08万人口,堤长39.36公里。该圩东北与芜湖县麻凤圩、埭南圩、十连圩分界,西与繁昌县大有圩隔河相望,南与上林都圩隔埂毗连,东西北三面环水,沿堤漳河长度10.5公里,上潮河24.5公里,许镇河4.63公里,圩内总面积68.8平方公里,耕地5.51万亩,水面2.8万亩。该圩由南向北倾斜,沿堤四周低,中间高,地面高程6.8~9.5米,堤身矮小,上受青弋江、漳河洪泄,下受长江水位顶托,黄墓至殷家嘴长度25公里,是洪水江潮汇合处。

上林都圩,位于漳河右岸,沿河堤长11.07公里,西与繁昌县永庆圩、大有圩以漳河为界;南至资福河,沿河堤长12.8公里,与西七圩以河为界;东至许镇河,沿河堤长6公里,与东塘圩以河为界;三面环水,北以横埂与下林都圩毗连。地面高程10~12米,该圩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5个圩联并而成。1960年,中林都圩、文村坝并入上林都圩。1970年李阳圩、林都上坝又并入,使圩堤长度由42公里缩短为33.76公里,保护面积34.8平方公里,耕地1.93万亩,沟塘水面6345亩。 漳河从元代(1271年)至民国是皖南地区重要的航线,县城北7.5公里的仓溪是漳河第一个自然码头,皖南山区的粮食、土特产均由此转运。解放后,据肇家埠实测河床断面,1982年比1957年已高出1.13米,一则有碍通航,枯水季节仅1~2吨木船通县城,洪水季节可通5~20吨船只;二则泄洪能力降低,一遇暴雨,易成水患。

漳河航道,漳河,全长115公里,本县境内87公里,河面宽80~135米,县境通航里程自城北龙门桥至三埠管地段全程34公里,在资福河口和三埠管地段与资福河、上潮河沟通。明、清时期,漳河河宽水深,百吨木帆船汛期可抵县城。10吨级木帆船上达三里境。民国期间,战火纷绕,河道失修,河床淤塞,通航期与航程缩短。

解放初,南陵至芜湖漳河航道里程为74公里,每年5~10月可通航10吨级小轮船,常年可通行10吨以下木帆船,通航能力为6级,通航早期保证率为40%,最大通航能力为100吨级。

520世纪50年代起,漳河上游毁林开荒,泥沙流失,河床淤积抬升,河滩裸露,航道变差。1956年11月,在仓溪至城关7公里河道打坝蓄水(1961年冬拆除)。1957年始对航道进行治理,清除暗桩40余根,在泉塘桥、花家滩、螺丝滩等处扒滩挖浅6处,长83米,宽11.5米,深4.3米。1964年,组织民工1036人次,治理漳河航道,扒滩22处,长5.5公里,平均宽度2.2米,清除航道中的暗礁和暗石。但由于上游山地因暴雨冲刷,泥沙淤积河床,量大面广线长。至80年代末,城关以上航道已断航;城关以下航道通航期大为缩短,运输量大幅度下降;100吨级船通航仅1至2个月,20吨级船通航2至4个月。漳河的现状引起市、县政府的关注和交通部门的重视。1990年,氵鲁港至城关龙门桥段按6级航道标准进行疏竣,已疏竣氵鲁港至资福河口段,完成土方128万立方米。资福河口至滨土堪力段的疏竣正在施工。

漳河原定为4级河流,1963年改为5级河流。属季节性河流,洪水季节水位暴涨,枯水季节水浅滩裸,河床呈梯形,流速慢,冬季不结冰,河床主要是沙石,流速为1.5立方米每秒。漳河航道上设有城关港口,黄墓镇土石结构码头,沿途有渡口25座。

繁昌境内,漳河从马仁渡经小淮,峨桥至鲁港49公里,水深最小为0.9米,一般为3.6米,底宽最小为7米,一般为13米;峨溪河,从县城至峨桥17公里,水深最小为6米,一般为0.9米,底宽最小3米,一般为6米。

芜湖境内,漳河航道 由澛港经峨桥、石、黄墓至南陵。县境内自澛港大桥至三不管,长31公里。明清时,百担木船可通航南陵三里店,民国29年至33年1940—1944泰昌、三九两轮船公司有轮船开芜南线客运。建国后,泥砂淤积,河床抬高,通航受阻。枯水时,多处浅滩显露,只通航小木船。丰水期,100吨轮船可通南陵。

南陵港口,明、清时期,漳河沿岸以龙门桥为中心形成自然岸坡码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普济公司客轮行驶芜湖至县城,停靠北门码头。民国期间,以龙门桥为中心码头密集,建有小码头、澡堂巷码头、洋船码头、城北有滨土堪力夜行船专用码头,均为石片阶梯式,城西有黉塘桥码头,东门有小桥码头和东桥码头,均为自然坡岸简易码头。

1954年4月,交通部门投资51.47万元,在龙门桥港区新建片石石阶码头1座。长16米、高4米。1956年,港区停靠能力为190艘船舶。是年,建成仓库1座,容量339吨。码头从业人员154人,日装卸量10吨。1965年起,又陆续在港区扩建片石码头9座,露天货场5660平方米,仓库1幢204平方米。1966年设立南陵中心港务站,有职工4人。1980年,南陵港务站有站房200平方米,办理本县至芜湖内河客货运输业务。1982年停运,中心港站尚存,2人留守。

南陵港在县城龙门桥至倒桥,长100米。港口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万平方米,河面宽50米,码头前沿一般水深3米,枯水季节为0.3米。港区停泊地段西岸系片石坡阶码头,东岸为自然坡岸,6~10月份可容10艘100吨级船舶装卸和锚泊。1956~1990年,南陵港客运吞吐量最高年份为11.28万人次,最低年份3.29万人次;货运吞吐量最高年份168万吨,最低年份2.6万吨。 都斗门,位于繁昌县中沟乡铁塔村漳河大堤。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清雍正三年(1725)被洪水冲毁,经乾隆十年(1745)、道光三年(1823)两次重修。后因迭遭大水、仓内梁断,闸板难上,咸丰五年(1855)大修。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孔宽2米,高2。2米,闸身长40米,用5吨启闭机、手电两种方式启闭闸门。受益农田0。55万亩,利及三山、中沟、峨桥3个乡镇,为保大圩重点涵闸之一。

亮斗门,位于繁昌县新林乡大有圩和漳河大堤上渡口。始建于清代末年。1954年大水后重修,为圬工老式斗门,孔径高2。6米,宽1。6米。1970年改建为闸孔径4×3米的涵洞式水闸,钢筋混凝土结构,闸身长24米。防洪控制面积14。96平方公里,排灌效益1。43万亩,其中排涝0。78万亩,灌溉0。45万亩。1983年汛期,因山洪暴发,外河水顶托,曾发生闸门关闭失误,导致内涝。当年冬修时,改建闸门,并延长闸身,总造价8。9万元。

江斗门,位于繁昌县荻港镇庆大圩江堤。1969年兴建,孔径1。6×1。6米,闸身长50米,闸底高程5。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5吨启闭式启闭机1台,总造价5。1万元,受益面积0。38万亩。

峨桥闸,位于繁昌县峨桥乡漳河大堤之上,为峨溪河防洪控制工程。1970年冬兴建,1971年夏竣工。闸有4孔,单孔宽5米,高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卷扬式启闭机。单孔流量189立方米/秒,总造价40万元。工程效益联接了保大圩与丰裕圩的漳河大堤,成为浮山、新淮两乡通往县城的公路桥梁,控制了峨溪河流域169。3平方公里的防洪面积。既能防止漳河倒灌,又能引漳河水灌溉,还可蓄峨溪河水养鱼、行船,经济效益显著。

泊口闸,位于繁昌县浮山乡门楼圩漳河大堤的泊口河出口处,为泊口河控制闸。民国11年建,闸身长6。5米,因年久失修,闸底淘空,1952年重修。196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身为18。5米,孔高为5。5米,宽3米,后随圩堤培宽加高,1974年将闸身延长至15米,安装10吨手电两用启闭机一台,防洪控制面积为33。75平方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104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