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湾在哪个市

筲箕湾在哪个市,第1张

筲箕湾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东,鲗鱼涌以东,柴湾以西。东至香港海防博物馆、鲤鱼门度假村及大潭道,西面普遍以英皇道结束及筲箕湾道开始之处作为分界线。值得留意的是,虽然鲤鱼门度假村及鲤鱼门炮台位于筲箕湾,但香港人一般指的鲤鱼门是位于观塘区油塘。而海晏街以西的筲箕湾西部,一般被称为西湾河区,但太安楼以北的新填海区,一般称之为鲤景湾;东区走廊以北的筲箕湾北部,一般被称为爱秩序湾;阿公岩道一带的筲箕湾东部,一般被称为阿公岩。是香港最早期被开发的地区之一。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此海湾居住。地区行政上,筲箕湾属于东区

香港十八区是指香港分为十八个行政分区,每行政区设一个区议会,负责讨论区内民生事务。18个分区分别为中西区、 东区 、南区 、湾仔区、 九龙区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 :香港十八区 简介 :18个分区分别为:中西区 东区  香港岛 :共有4个分区 中西区 :中西区是较早发展的旧区之一 介绍,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 介绍 18个分区分别为: 中西区 东区 南区 湾仔区 九龙城区 观塘区 深水埗区 黄大仙区 油尖旺区 离岛区 葵青区 北区 西贡区 沙田区 大埔区 荃湾区 屯门区 元朗区 香港岛 香港岛(Hong Kong Island)共有4个分区 香港岛 中西区(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 中西区是较早发展的旧区之一,传统色彩浓厚,若寻幽探秘,步行更为适宜。 中西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中西区包括金钟、中环、上环、西营盘、石塘咀、坚尼地城、山顶等地。中西区东接湾仔区、南接南区、北接油尖旺区。西部及西北部水域则与离岛区及葵青区连线。 港岛中西区是全港最多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并连续四年成为香港的“富贵区”。香港特区 *** 统计处一项有关人口及社会经济特征统计显示,中西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二万三千元,是十八区之冠。而深水埗及元朗区则成为最低收入地区,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分别为一万一千七百元及一万三千元。最“富”与最“贫”的地区,家庭收入相差近一倍。 中区以商业大厦、银行、 *** 机构为主,这里是香港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区最繁华的地段。香港市区主要集中在这里。 中西区的人口约有240,000人,另有流动人口约300,000人。 东区(Eastern District) 东区 是香港岛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香港人力资源的主要集中地。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筲箕湾居住。东区的总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位于香港岛东北部。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东区人口约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区份,仅次于沙田区,东区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在香港18区中仅次中西区和湾仔区,排名全港第三位。所以,东区占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数一数二的。 东区包括铜锣湾东部(铜锣湾避风塘、维多利亚公园、天后)、炮台山、北角、鲗鱼涌、西湾河、筲箕湾、柴湾及小西湾。西以维多利亚公园及皇仁书院和湾仔区为界;南以黑角头和南区为界。 东区区议会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区议会,共有46个议席,当中包括37位民选议员及9位委任议员。于1982年成立。东区区议会的标志由英文字母“E”字加上左侧一点组成的人形,从上方开始顺时针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组合而成。 南区(Southern District) 南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自开埠以前,已经有渔民在香港仔居住。南区为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一区,总面积达4,000公顷。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南区人口约为30万人,部分东部地区如深水湾、浅水湾及大潭均是香港高级住宅区。 南区位于香港岛南部,东起大浪湾,西迄薄扶林,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钢线湾、薄扶林、黄竹坑、深水湾、浅水湾、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 湾仔区(Wan Chai District) 湾仔区 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 湾仔区包括湾仔、铜锣湾、跑马地、大坑、渣甸山及湾仔峡。 要留意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励德邨等都是位于东区。 湾仔区著名的建筑有香港第二高的楼宇“中环广场”、铜锣湾商业区、跑马地马场等。 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公共屋邨的地区。 九龙半岛 九龙半岛(Kowloon a peninsula)共有5个分区 九龙半岛 九龙城区(Kowloon City District) 九龙城是香港十八区之一。北望狮子山,南接维多利亚港。东面以联合道、东头邨道、东正道、太子道东为界、西面以港铁 东铁线 路轨为界。面积为1000公顷,人口约380,000人。 因为九龙塘的“41区国小校网”,网罗了不少著名学校。不少家长为帮子女争取入读,搬到九龙塘居住,以致九龙塘的楼宇价格居高不下。 广播道曾是三所电视台及两所电台总部的所在位置,俗称“五台山”。现在只有香港电台及商业电台在此作为总部,其余的佳艺电视(已倒闭)、无线电视及亚洲电视已经搬出,而1991至94期间成立之新城电台亦在红磡区为总部。 九龙城区以住宅楼宇为主,包括九龙城、九龙塘、何文田、马头围、马头角、土瓜湾、红磡、启德等地方。 注意的是:红磡站、香港体育馆、香港理工大学这些传统的红磡地区被划分为油尖旺区。 观塘区(Kwun Tong District) 观塘区是香港九龙最东的一个分区。东面以魔鬼山与西贡区为界,西北以飞鹅山与黄大仙区为界。面积为1,130公顷,人口约587,000人,为全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观塘区包括观塘市中心、牛头角、九龙湾、秀茂坪、蓝田、茶果岭、油塘、四顺、佐敦谷等地方。 观塘区传统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厂大厦为主,但随着经济转型,各工厂大厦早已空置或改作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为新式楼宇。 深水埗区(Sham Shui Po District) 深水埗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处九龙西北。北望琵琶山、尖山和笔架山,南以界限街,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为界、东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为界。2001年的人口有353,550。面积约948公顷。根据2001年香港 *** 的估计,深水埗区的人口约有353,550人。 深水埗区包括深水埗、长沙湾、荔枝角、美孚新邨、苏屋、石硖尾、又一村、昂船洲南部。 深水埗区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为界,要注意的是一些被人视为九龙的地区,如九华径、华荔邨等,都属于葵青区,但清丽苑(在荔景山道以南呈祥道以北)及盈晖台则是深水埗区的范围,而万盛阁是油尖旺区的。 深水埗区议会,共有26个议席,当中包括21位民选议员及5位委任议员。于1981年成立。 深水埗分区委员会分为东西及中南三区,主要职能包括推动公众参与地区事务,就筹办社区活动及推行 *** 赞助计画提供意见并加以协助,并就影响该分区的地方问题提供意见,是社区与民政事务总署之间的桥梁。分区委员会的委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包括有关地区的区议员,全部由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委任。 黄大仙区(Wong Tai Sin District) 黄大仙区是香港十八区中的一个行政区,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北,面积为926公顷,以辖内有赤松黄大仙祠得名。截至 2006年,黄大仙区人口约为420,000人。黄大仙区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区,它以东面的飞鹅山与观塘区为界,西面则沿联合道、东头邨道,南接太子道东。 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东北面,北方背靠狮子山、大老山及慈云山,东临飞鹅山,包括黄大仙、牛池湾、彩虹邨、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等地方。 启德明渠源自慈云山,至蒲岗村道成为明渠,沿彩虹道至太子道东,经启德下的暗渠流入前启德机场跑道和观塘间水道。 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工业区。 现时,黄大仙区分为四个分区会,包括:中分区,西南分区,东分区及北分区。 中分区包括黄大仙上下邨、凤德、凤凰邨等。 油尖旺区(Yau Tsim Mong District) 油尖旺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处九龙半岛西南部。2001年的人口有282,020。 “油尖旺区”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区”及“旺角区”于1994年合并而成。名字由该区的三个主要区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组合而成。在合并以前,旺角区一直是全香港面积最小的区。旺角区虽然面积小,但人口密度极高。新填海区。 油尖旺区所处之地,早于明朝已有人聚居,但在19世纪之前仍颇为荒芜,只有数条村落。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军队曾派重兵驻守,并与英军多次交战。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被割让予英国,范围包括现时整个油尖旺区。其后该地得到大力发展,至今已演变成为繁荣的市区区域之一。 新界 新界岛(New Territories)共有9个分区 香港岛 离岛区(Island District) 离岛区是香港十八区当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面积占全香港的16%,当中以大屿山的面积最大。 虽然香港有263个岛,但离岛区只包括香港南面及西南面的20多个岛屿。香港岛有4个区;鸭脷洲属于香港岛南区;大小青洲属于中西区;而新界东的岛屿分别属于西贡区、大埔区及北区;新界西北的属于屯门区;马湾岛及东北大屿山属于荃湾区;而青衣岛属于葵青区。 葵青区(Kwai Tsing District) 葵青区是香港十八个行政区域之一,于1985年4月1日从荃湾区中分拆出来,包括葵涌和青衣。其区议会最初称为“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面积约21.82平方公里。据2006年的统计,葵青区的人口约有523,300人。 “葵青区”北面以和宜合道、城门道、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为界,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路为界,西面以德士古道为界。面积1,991公顷,人口约486,000人。区内逾75%的居民居于公共屋邨。深水埗区、沙田区和葵青区的交点为于蝴蝶谷,即是在将落成的八号干线上。 葵青区南面以呈祥道为界,一些被人视为九龙的地区,如华荔邨、荔湾花园等位于荔园原址的住宅以及九华径,都是属于葵青区。反而位于上述地区以西的清丽苑是属于深水埗区。 造成这分界上的困难的原因是荔枝角以北一带山脉不是九龙向西伸延的山脉(狮子山和大老山),而是新界大帽山向南伸延的山脉(金山和坳背山),香港 *** 亦不以金山和坳背山作为新九龙和新界的分界线,而决定在蝴蝶谷以西以公路为两区的分界线。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湾海岸以北数十米已经是深水埗区和当时的荃湾区分界线,而该区在当时是荔园门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要在这地区分辨九龙和新界实在有困难。 北区(North District) 北区,顾名思义是香港十八区里面最北的区域。北面和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头角河及中英街作边界。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其中三条边境过境通道(文锦渡、罗湖、沙头角)都在北区境内;西面和元朗区,南面和大埔区相连;大致可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上粉沙打)四个部分。北区还包括大鹏湾的吉澳、鸭洲等离岛。 根据2001年 *** 的统计,北区的人口有298,657人;其中接近90%人口集中在粉岭和上水,而余下的人口约共40,000人,住在区内的乡村。 北区有70%人口居于公共房屋。 为配合北区的发展,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82年已计画兴建公共屋邨。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于东铁上水站附近的彩园邨,于1982年落成,共设4座旧长型住宅大厦及2座三座相连工字型。第二个公共屋邨为祥华邨,于1984年落成。 由于香港岛的北角在当地的童军或其他早期成立的组织里亦被称为“北区”,有时香港人会把“北区”称为“新界北区”,又或索性指明是“上水”、“粉岭”等分区,以免引起混淆。 西贡区(Sai Kung District) 西贡区位于香港东部沿海,总面积 12,680公顷,包括西贡半岛南部、清水湾半岛、将军澳新市镇及东面水域内的 70 多个岛屿,是香港十八区中面积第二大的区份。95%人口集中在将军澳新市镇。西贡被誉为香港的后花园,因为本区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开发,成为市民日常郊游的好去处。 西贡区于地理上可分为“西贡及西贡乡郊”和“将军澳及清水湾半岛”两部分。 “西贡及西贡乡郊”包括西贡市、白沙湾、波罗輋、井栏树、壁屋、大网仔、北潭涌、蚝涌、万宜水库等地。 “将军澳及清水湾半岛”包括大埔仔、将军澳、坑口、调景岭、茅湖仔、清水湾、布袋澳、大赤沙、小赤沙等地。 由于历史分区的原因,位于半岛上的西贡北地区(包括北潭坳、黄石码头、海下湾、以及位于西沙路沿线的十四乡、泥涌等地),为大埔区管辖的飞地。 沙田区(Sha Tin District) 沙田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面积约6,940公顷。根据2004年香港 *** 的估计,沙田区的人口约有637,000人,是全港人口最多的区份。而沙田区的沙田新市镇也是新界首三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的其中之一,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沙田区东部的马鞍山则于1980年代开始发展并并入沙田新市镇之内。 沙田区本来只是沙田海及城门河两岸的填海地,包括大围、火炭、禾輋、石门、小沥源、圆洲角、九肚山及马料水等地方。但沙田区今日已扩展至马鞍山一带,包括乌溪沙等地方。而沙田新市镇以填海造地方式,将沙田海两岸的海域利用海堤填海而慢慢变成土地,余下中央比较深水的地方,成为原来城门河的延伸。 沙田区是香港首批引入城市规划概念的地区之一。新市镇的发展设计呈一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延的地带,以城门河为中轴向两面的山脉发展。沙田新市镇的市中心设于 东铁线 沙田站一带,附近建有 *** 设施、休憩用地、公共运输交汇处及一组大型购物商场。 沙田第一城设有两个购物商场,分别是银城商场及第一城中心,是沙田首个私人购物商场,主要吸引城门河以东一带居民购物。 至于沙田区的购物区,主要集中于沙田市中心一带。1981年,沙田市中心首个屋苑暨商场—沙田中心正式落成,成为沙田市中心首个购物商场。1983年,好运中心落成,并以天桥连线沙田中心。1984年,东铁沙田站旁边的新城市广场落成,为第一个在新市镇建成的大型购物商场。1995年沙田站上盖改装为连城广场。现时,沙田市中心有14条行人天桥(包括新城市广场连线南北两翼的行人天桥,最远连线至禾輋邨美和楼,全长超过2公里)连线各大商场,令沙田市中心成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亦使该地带成为新界东的主要购物区。现 *** 正计画兴建天桥连线沙田市中心唯一未被连线的新城市中央广场,方便游客外,亦令市民更快捷到达沙田 *** 合署,但至今因受排头村居民以天桥会破坏该村风水为理由,仍未兴建该天桥。除了以上较为大型的购物商场外,沙田市中心还设有沙田广场、希尔顿中心及伟华商场。 而以新港城中心、新港城广场及马鞍山广场组成的购物中心,亦成为马鞍山最大的购物中心,并使附近成为马鞍山市中心。另外,于火炭一带,沙田商业中心及银禧花园亦自设银禧阁商场,方便火炭居民于火炭购物。 大埔区(Tai Po District) 大埔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岭,西濒大刀屻,东跨吐露港,包括对岸西贡北的十四乡、黄竹塱及离岛塔门、平洲、赤洲等,总面积约为 14,800 公顷,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区域。 根据2001年 *** 的统计,大埔区的人口有 310,879 人;主要聚居于 6 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计画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旧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也有不少居民散居于区内 133 条大小村落。2005年,世卫确认大埔为“安全社区”,是全球第 90 个安全社区,也是全港第 3 个安全社区。 大埔区内有香港的著名内港——吐露港,该港在大埔新市镇的东面、沙田新市镇的东北面,海港呈西南-东北走向,其出口为大赤门,之后海水便流进大鹏湾。 位于大尾笃的船湾淡水湖,是香港第一个划自海域的大型储水水塘,也是大众骑脚踏车的好去处。淡水湖原本是一个大海湾——船湾,湾内沿岸曾经有多条乡村,不过在1960年代建淡水湖时遭拆迁,部分乡村遗址已经埋在淡水湖水底。 大埔区较著名的高山有北边的八仙岭,这个山岭亦是大埔区和北区的天然分界,而附近九龙坑山(Cloudy Hill)山顶则设有数个发射站。 大埔区天气非常潮湿,在春夏期间湿度经常都高达100%,能见度最低时可以只有数米距离。大埔区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镇,包括旧区大埔墟,以及新区大埔中心一带。 荃湾区(Tsuen Wan District) 荃湾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新界的南部,与九龙相距约5公里,面积约6,070公顷。根据2004年香港 *** 的估计,荃湾区的人口约有290,000人。包括部分荃湾区的荃湾新市镇是香港第二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于1950年代末开始发展。时至今日,随着香港国际机场及香港迪士尼乐园等其他基建的启用,令荃湾区已经成为现时香港发展潜力很高的地区。 荃湾区现时由荃湾区议会所管辖,区议会在1981年4月1日成立。它一直被视为香港最早成立的区议会之一,因该会前身的“荃湾康乐市容咨询委员会”早于1976年成立,该会在1977年改名为“荃湾咨询委员会”,并在1981年改组成“荃湾区议会”,除了整个荃湾新市镇外,还包括油柑头、汀九、深井、青龙头、嘉龙、马湾岛、大屿山北部(例:欣澳、青洲仔半岛)及梨木树等等地方。 1981年至1985年期间,荃湾区议会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荃湾新市镇(荃湾、葵涌及青衣),东至金山郊野公园西面界线,南至荔景山路九华径及荔景台,西至青龙头嘉龙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园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矿凹,而马湾和大屿山东北部也是荃湾区的范围。 随着荃湾新市镇发展而令荃湾区人口不断增加, *** 为了减轻区会资源分配的负担,重新划分地方行政区,在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集中服务葵涌及青衣居民。荃湾区重新划界,东面以城门道、和宜合道、昌荣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线和马湾海峡为界,西面仍以青龙头嘉龙村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园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矿凹为界,马湾及大屿山东北部(包括阴澳、竹篙湾)仍归属荃湾区。全区总面积约60.01平方公里。 湾区内的大型商场首先在1980年代,捷运(现港铁) 荃湾线 开通后,在荃湾站附近建成。如南丰中心、荃丰中心和直属捷运公司(现香港铁路公司)物业绿杨新邨的绿杨坊。然后,荃湾市中心逐渐在青山公路形成,荃锦中心、荃湾城市中心等商场皆在其后建成,逐渐形成为荃湾区重要的“心脏地带”。 但荃湾区内最大型的商场则在1990年才在旧荃湾码头附近出现——荃湾广场,楼高6层和2层地库,亦是区内首见有大型中庭广场和继太古城后全港第2个真雪溜冰场(溜冰场改建为商场)。而在1997年落成的愉景新城更以地方宽敞、高楼底、超大型广场而成为荃湾区的其中一个地标。 屯门区(Tuen Mun District) 屯门区是香港十八个行政区域之一,也是香港人口最多的住宅区域之一。曾经称为青山区,于1970年代更名。屯门区南面的青山湾于20世纪70年代起被填海,连同周边沿岸一带发展成屯门新市镇。屯门区包括的范围,除了整个屯门新市镇外,还包括蓝地、亦园、大榄涌、扫管笏、稔湾、龙鼓滩、烂角咀等等地方,另外还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龙鼓洲、沙洲等细小岛屿。根据规划署内城市规划条例规定制订的法定图则, 屯门区包括屯门,扫管笏和蓝地及亦园。 屯门位于香港新界西部,北接元朗区、东连荃湾区、西临珠江口、南面与大屿山隔海相望。区内中心西部有青山(高583米)、东面是九迳山(高507米)、北面是圆头山和元朗平原、南面入海有青山湾。区内中心区被青山和九迳山2座高山夹着,而且屯门河分隔东西屯门。屯门河为屯门区发展时由青山湾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青山湾,所以屯门区内大部分屋宇都建于填海区上。现时的青山湾实际为原来的一少部分,而且早年发展期把避风塘建立于该区域,所以曾被严重污染,直至近年才有所改善。屯门的位置离市区比较远,路面交通主要靠屯门公路(九号干线)及青山公路连线市区,从荃湾乘坐巴士入屯门一般也要半小时,从九龙市区及港岛乘坐巴士进出屯门一般也要1小时(当时并没有汀九大桥和西区海底隧道),所以该区住宅和工商业大厦的租金,一向都远低于市区,只是中环的一半。 屯门公路是香港其中一条快速公路,属九号干线,由于路窄多弯,车祸时有所闻。以前屯门公路经常都会出现塞车,但及后屯门公路多次扩阔,加上三号干线及 九广西铁 (2007年已易名港铁 西铁线 )通车,把交通分流,现时交通问题已得到大大改善。 屯门区拥有不少商场,其中屯门市广场为区内最大型商场。 屯门市广场,位于屯门乡事会路旁。屯门市广场分为1及2期与邻近的屯门时代广场、锦荟坊、华都花园商场、新都商场及柏丽广场互相连线,成为屯门购物中心区域。随着西铁线屯门站上盖项目发开,相信未来市中心区会扩展至该范围。 屯门中央广场,位于海荣路旁,由于该处较少住宅,而且居民多选择到屯门市中心区商场,所以人流较为稀少。 元朗区(Yuen Long District) 元朗区(Yuen Long District),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个地方行政区域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元朗区是香港唯一有两个新市镇(元朗新市镇及天水围新市镇)的区份。 元朗区由厦村乡(包括洪水桥、白泥、流浮山等地)、屏山乡(包括元朗市中心西部、横洲、天水围、尖鼻咀等地)、十八乡(包括元朗市中心东部、凹头、南生围等地)、锦田乡、八乡(包括石岗等地)新田乡(包括落马洲、米埔等地)所组成。元朗区东至洲头,与北区的马草垄相邻,南至洪水桥,与屯门区的蓝地相接。 据2006年香港人口普查资料,元朗人口约53万人,面积约138平方公里,是九龙的三倍,香港岛的1.8倍,与大屿山接近。 同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 港铁 西铁线 于2003年12月20日通车(前称 九广西铁 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其车厂八乡维修中心设于八乡。港铁在元朗区共有4个站,是天水围、朗屏、元朗、锦上路。现在,乘撘港铁往返元朗区至九龙只需约20分钟。

⑴ 香港中学都有哪些科目,都有设立些什么学部

你这两个问题可要长篇大论了

首先解释一下,每间学校都不同,我只是以我的学校作样本

中一至中三:

核心科目:中文,英文和数学

其他:通识,中国历史,综合科学有的学校会分开生物化学和物理教,综合人文有的学校会分开西史和地理教,普通话,美术,音乐,体育和宗教。

中四至中七:

核心科目:中文,英文和数学

文科: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经济,西史,地理(好像不只吧)

理科:生物,化学,物理,Additional Mathematics,Pure Mathematics,Applied Mathematics,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有些是中六至七才读的)

其他:体育和宗教

PS:除了学校提供的课程,学生可以在校外修读其他的。

但中四至中七的科目快成历史了!因为明年香港将实行334学制,就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课程会有很大的转变,也不会再分文理科了。选修科目有分读两科的或三科的,学校组合的,我只是将它们分开打出来而已。

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数学和通识。

选修科目:化学,生物,物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西史,经济,地理,美术,组合科学,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和资讯科技

其他:音乐,戏剧,舞蹈,创意媒体,体育和宗教。

应用课程(这些可以不读,因不是学校提供的所以周六要到校外上课,但学费全由 *** 付,每间学校名额有限):应用科学,创意学习,服务,商业,管理及法律,工程及生产,媒体及传意。语言方面有: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印地文和乌克兰文。

而有设立什么学部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单是我们学校就有56个学部

例如各科推广小组,服务团体,制服团体,校队,四社,学生自创的学部等等

⑵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份:

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官立或津贴资助中、小学,为全港适龄学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课程。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专上课程: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上课程,包括工业学院、私立大专、资助大学教育。

学前教育

香港的学前教育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和幼稚园两种,都是私立的。经营者有以商业形式运作、以大集团形式运作的幼稚园集团,也有由非牟利团体兴办的幼稚园。后者通常由教会或社会服务机构筹办。

香港的幼儿园和中国大陆的幼儿园并不相同。香港的幼儿园和幼稚园本来有不相同的服务对象: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未适合进入幼稚园的幼童,为家长提供托儿服务;而幼稚园的服务对象则是3-6岁的幼童,让他们在学校环境里学习群体相处,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幼稚园由教育统筹局管理,而幼儿园则由社会服利署管理。但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兼营幼稚园相同的业务,使幼童在0-6岁都可以在幼儿园内接受教育。

九年免费教育

小学教育(小一至小六)

小学六年免费教育于1971年推行。

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两个学习阶段:

第一学习阶段 (Key Stage 1, KS1):由小一至小三;

第二学习阶段 (Key Stage 2, KS2):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个学习阶段完结时,学生都要参与一个由教统局主办的全港性系统评估,用以为全香港的学生作出评核,了解他们能力上的差异。

初中教育(中一至中三)

高中课程(中四、中五)

九年免费教育之后,学生需要以校内考试成绩作评级,决定能否升读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课程,大致上会分开文、理、商三个项目。个别学校或会不一,视乎学校决定。但所有科目均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香港中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每个高中学生均需要修读至少六个科目,以符合报考“会考”资格。

在修毕中四及中五课程后,所有学生均需参加“会考”,以决定能否升读预科课程(中六、中七)。考试评分以最佳成绩之六科计算,满分为30分,考生考获14分或以上,有较大机会升读预科课程。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中学会考报考人数为118,213名,当中符合升读中六资格的考生只有37,911名,但官津中学学位只有约22000个,再加上私立及直资中学学位,学位仍不足29000个,故学位竞争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会出现学生到处寻找学位的情况。

另外,香港中学会考成绩均被广泛接受,若考生考获E级,则被视为中学毕业生求职时必须拥有的最低资格。而大部份会考科目,若考获C级或以上,则会被视为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的普通程度(GCE 'O' Level)及格。

预科课程(中六、中七)

经历过“会考”、顺利升读预科课程的学生,随即要开始准备另一个公开考试。香港的预科课程以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考试内容为本,跟高中课程一样,学生大致上会依文、理、商科分流。学生可以因应各自程度,选择修读AL(高级程度)或AS(高级补充程度)的科目。要符合升读高等院校学士学位资格,预科学生需要修读至少4个科目,当中包括“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和“应用英语科”,以及两个AL程度之科目(两个AS程度科目被视为等同一个AL程度科目)。

修毕中六及中七课程后,所有学生均需参加“A-level”考试,以决定能否升读高等院校学士学位课程。最低升学要求是5科E级或以上,当中有3个科目属AL程度,才能符合最低资格,有较大机会升读高等院校学士学位课程。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报考人数为36,004名,当中符合升读高等院校学士学位资格的考生只有18,113名。纵然升读高等院校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由于香港8间高等院校均以“大专院校联合招生办法”(JUPAS)统一收生,所以不同于“会考”放榜,每年“A-Level”放榜日都不会出现寻找学位情况。预科生需要等待一个月后,“JUPAS”放榜才知道取录结果。

另外,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均被广泛接受,若考生考获E级,无论是AL或AS程度,均会被视为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的高级程度(GCE 'A' Level)及格。

高中教育改革

*** 现时正筹划把中四至中七的四年课程浓缩成为三年的高中课程,以便与世界主流接轨。当中现时预科课程较深的部份会从课程里剔除。另外,中国语文、英语运用、数学科以及通识教育科会成为必修科目。为配合未来对通识教育科老师的需求, *** 正计划为有关老师提供在职培训,以使他们将来能够担任有关科目的导师。

但学界现时普遍担心新课程由于不再与英国的GCE接轨,而国际间现时尚未有一个普遍通行的预科文凭标准,使将来学生出国升学时会有认受性的问题。

⑶ 香港中学的普通作息时间还有大概的课程

我儿子在念中三, 上8:15, 放3:35, 午饭时间是1:05-2:00, 全香港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学校吃午饭的(中三以上可以出去吃, 但外面贵, 找位置难, 出去吃的同学不多), 香港人是没有午睡的习惯的.

传统的学校功课可以说是很多的, 放学回来要做几个小时的功课, 根本没时间看电视﹑做家务.

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功课会少很多, 但学费很贵.

大陆的作业我就不清楚了哈. 我记得几十年前我在大陆读中学时, 是没什么功课的, 放学后都在外面疯呢XD.

⑷ 香港高中有哪些课程

必修的有: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通识教育

一般学校会要求选修2-3个科目,但专最基本必须有一科,进属大学的话3科比较保险

高中里面基本的选修科目如下:

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

经济

生物

物理

化学

中国历史

历史

地理

资讯及通讯科技

视觉艺术

中国文学

旅游与款待

还有就是要自己另外去读的应用学习课程,这个是非强制读的,主要看个人兴趣,科目如下:

创意学习

设计学

媒体艺术

表演艺术

媒体及传意

电影,电视与广播学

媒体制作与公共关系

商业,管理及法律

商业学

顾客服务管理

法律学

服务

款待服务

项目管理

个人及社区服务

应用科学

医疗科学及健康护理

心理学

运动

工程及生产

土木及机械工程

资讯工程

服务工程

⑸ 香港高中都学的是什么科目

满意答案NeverMing3级2010-12-15 香港的中学一般分为以中文授课的中文学校和以英文授课的英文学校. 而其中, 中四以上的中学又有细分为文科, 理科,商科和工业学院(实用科目)一般来说, 学校会以学生中三的课业成绩来编班, 大部份学校均会有文科和理科,部份学校会有商科作额外选择. 少部份成绩较差者会转到工业学院修读. 香港学生普遍以能念理科为荣, 认为出路较好.中学必修科:中国语文 英文 数学 体育 音乐文科包括: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 / 英国文学世界历史经济地理综合人文 艺术

理科包括:电脑与资讯 ,科技电子与电学 , 工程科学 ,生物学 ,物理 ,化学附加数学

商科包括:商业 ,电脑与资讯,科技经济与公共事务经济,会计, *** 与公共事务 ,英文文书处理及商业通讯

家政, 工艺, 宗教一般为学校自选科目, 会因学校不同的方针而有分别 追问: 那在这读文科可以到那读商科么。还有教材都是英语的么。你知道这边英语跟那的英语水平差很多。我在那读一年级感觉水平就像这的四五年级的 回答: 高二相当于那边中五了,中国就要分科,你如果过去读书会先让你做题,根据你的能力来编班,但并不是老师说你去什么班就是什么班,老师会给你建议,最后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想考大学的话一般是读理科或者文科,商科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的。教才是中文的,香港教育讲究多语教育,上什么课的时候用什么语言,英文就是英文课,其它课是中文用广东话受课,还有普通话这门课在浍考当中的比重也不小哦。

⑹ 香港通识课是什么

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一种通材的教育;其二是指一种全人的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香港通识课的目的

让学生有机会:

A:加深对社会、国家、世界和环境的触觉, 培养正面价值观 (Awareness)

B:扩阔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看事物的角度 (Broadening)

C:连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Connection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通识教育科的特质

通识教育科让学生探讨的课题,涉及不同处境下的人类境况,藉此帮助学生理解现今世界的状况及其多元化特质。本科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各科的知识,能从多角度研习不同的课题,从而建构与他们所身处的现今世界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本科的独特性在於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考技能。通识教育科协助达到《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学制 – 对未来的投资》(教育统筹局2004,页8)中提出的高中课程宗旨,该课程宗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

* 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理解当今影响个人、社会、国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问题;

* 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分,并具备世界视野;

* 尊重多元文化和观点,并成为能够批判、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人;

* 掌握终身学习所需的资讯科技及其他技能。

学习范围

通识的六大范畴

* 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

* 今日香港

* 现代中国

* 全球化

* 公共卫生

* 能源科技与环境

⑺ 1香港高中都有哪些课程2与大陆的中学有什么不同

香港的课本都是繁体,而且名词方面都会说到英语,好象化学,物理,生物课程很多是说英文名词,例如化学中"反应速率".他们一般连它的英文reaction rate 都教,(大陆是不会教你的)而且有些老师还不怎么说"反应速率",就是直接说reaction rate ,他们那边的人反正是名词都喜欢用英语说,除了这点外,个人感觉那边的课程比大陆容易一点点,也没有内地那么烦躁,而且现在内地高中又教改啦,见到我邻居的儿子真的太大压力了,听他说,一个高一就要学5本语文,5本数学......等等。..共9科,

高二还要学4本语文,4本数学......等等.还有香港课程很多讨论,我觉得最好就这点

注意地方就是英文要好些,积极一些,很多东西会让你实践的,你不习惯实践的话机会就没有了,落到别人手上.

⑻ 香港小学有哪些课程

小学课程(小一至小六)小学六年免费教育於1971年推行。现时香港的小学教育分为八个主要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

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

1.中文(包括语文课及普通话课)

2.英文

3.数学

4.科学教育(包含在常识科内)

5.科技教育(包括一般研究和信息技术)

6.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包含在常识科内)

7.艺术(包括音乐及视觉艺术)

8.体育科

两个学习阶段分别是:

1.第一学习阶段:由小一至小三;

2.第二学习阶段: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个学习阶段完结时,学生都要参与一个由教育局主办的全港性系统评估,评核结果让当局瞭解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完成小学後全港学生会被教育局中央派位分派到志愿的中学。

⑼ 香港中一、中二、中三都开设哪些课程

现时香港中一、中二、中三称为初中课程,包括的科目:

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

英文语文

英国文学

法文

德文

中国语文

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

经济及公共事务

经济

宗教

地理

数学

历史

综合科学

视觉艺术

音乐

体育

金工

木工

家政

但部分中学却因资源问题或其他原因,而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经济及公众事务科合并为社会科(或称综合人文科)

⑽ 香港中学有哪几间国际学校他们全部采用英文教学吗通常开设哪些课程

香港的国际学校大约有:

Norweg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挪威国际学校

地址:新界大埔广福道

网址:nis.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美国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塘窝打老道125号

网址:ais.e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香港澳洲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塘罗福道3号A

网址:ais.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加拿大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香港仔南朗山道36号

网址:cdnis.e

Carmel School of Hong Kong

香港犹太教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半山波老道10至12号东翼

网址:carmel.e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汉基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东区宝马山道校园径1号

网址:cis.e

Christian Alliance P.C. Lau Memorial International School

宣道会刘平斋纪念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城富宁街2号

网址:cais.e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协同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又一村海棠路六十八号

网址:cihs.e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法国国际学校

地址:165 Blue Pool Road - Happy Valley

网址:fis.e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德瑞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山顶侨福道11及22号

网址:mygsis.gsis.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香港国际学校

地址:大潭红山道1号

网址:is.e

Hong Kong Japanese School

香港日本人学校

地址:香港北角校园径9号

网址:js.e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School

基督教国际学校

地址:九龙九龙城嘉林边道45-47号

网址:ics.e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韩国国际学校

地址: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5号

网址:kis.e

Sear Rogers International School

弘爵国际学校

地址:新界荃湾海滨花园E座平台四楼

网址:sris

Yew Chung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耀中国际学校(中学)

地址:九龙琵琶山郝德杰道六号A座地下至1楼及B座地下至3楼

网址:ycis-

汉基国际学校

地址:1 Hau Yuen Path, Braemar Hill, Hong Kong 2510-7288

网址:cis.e/

英基学校协会

网址:esf.e/index.aspx?nodeid=2&langno=2

英皇佐治五世学校

网址:kgv.e/

除了日、韩、德、法等学校外,大多以英语授课。课程以该国的编制为主,主要是第一、二语言、文学、数学、综合科学、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963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