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忽律”是何意思?

《水浒传》中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忽律”是何意思?,第1张

“忽律”这个词用在《水浒传》中的朱贵身上,那么意思就是指打雷下雨前的一个响声,是一个象声词。忽律在朱贵身上不能单独拿出来解释,只能结合朱贵和“旱地”一起解释,结合“旱地”的意思是指干旱久了的土地突然打了个响雷。再结合朱贵来讲,意思就是指那些前去投奔梁山的好汉们就像是那干旱许久的土地,梁山就是那甘霖雨露,见到了朱贵就意味着他们得救了,就意味着到达梁山了。

“忽律”最常用的其实不是指象声词,而是指一种毒蛇,也有地方用来指鳄鱼。所以有很多人把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错误的理解成为了凶猛的野兽,认为他的战斗力极其强悍。虽然朱贵的战斗力算不上弱,但也算不上强悍,毕竟他只是梁山山前负责迎接的一个“迎宾”而已。

也就正是朱贵在梁山的身份地位,所以才有了“旱地忽律”这个绰号。这个绰号是江湖上的众人给他起的,是那些身犯重罪走投无路之人想要投奔梁山,可是苦寻无果,结果突然看到了朱贵。所有人都知道朱贵就负责着迎接各路豪杰,所以见到朱贵就等于到达了梁山。众豪杰在这个过程的心情,一开始走投无路就像那干旱裂开的土地,意味着绝望、快要死了。他们向往着梁山这个地方,因为到了这里就找到了组织,他们就安全了,就自由了,就不必再躲躲藏藏担惊受怕了。所以梁山在众人心中就是甘霖雨露一般的存在。

而朱贵就是下雨前的那一声惊雷,虽然响得突然,但是却让人忍不住欢喜。因此时间长了,江湖上的众人就给了朱贵这么个“旱地忽律”的绰号,而“忽律”就是那一声惊雷的象声词。

《水浒》故事的渊源所在,以此名扬海内、久负盛誉。原有大水泊。梁山县即因境内名山而得。1949年8月25日,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在商老庄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宣布改建昆山县为梁山县。县委、县政府分别迁至阎庄村和西小吴村(今属黑虎庙乡)。1950年2月,梁山县委、县政府迁至郑垓村(今属梁山县风景区管理委员会)。1952年春,县委、县政府迁至后集村(今属梁山县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年11月,平原省撤销,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10月, 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 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 梁山的古文化遗址有两个:青堌堆遗址、贾堌堆遗址

青堌堆遗址简介

青堌堆遗址位于梁山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小安山镇董庄村西约500米处。这里原是一个高大的堌堆,东西800米,南北400米。多年来,由于雨水的冲刷和人为的破坏,面积大大缩小,现仅存地面以上东西61米,南北40米,高约3米的缓坡土堆,且其上大部分已被当地农民种上了庄稼。堌堆上曾建有一座庙宇,如今已毁。

有关单位对青堌堆遗址的调查发掘:

第一次:1959年3月至5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青堌堆进行了发掘。

第二次:1976年3月至4月,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调查性试掘。此次发掘探得遗址共分七层,一至三层为商中期文化层,四至六层为商早期文化层,七层为原始社会晚期文化层。

在第七层中,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既有生产工具,又有生活工具。生产工具包括石铲、石斧、石锛、石凿、骨锥、骨针、骨箭镞、骨镖、陶网坠、纺轮、蚌刀、蚌锯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结论

从生产生活器物的纹饰、造型、色泽分析,青堌堆遗址是我原始社会后期的一处遗存,距今4500年左右。就其归属来讲,它既具有典型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又具有典型河南龙山文化的某些特征,但是,它又有明显不同于上述两种文化的因素。总之,它既不属于山东龙山文化,也不属于河南龙山文化,自身的风格很独特。

·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的结论是:青堌堆遗址是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

·中国科学院的结论是:青堌堆遗址的性质是龙山时期青堌堆类型的文化遗址。

·考古界称之为“青堌堆类型”龙山文化。

贾堌堆遗址简介

·贾堌堆遗址位于梁山县城西北方向11公里,大路口乡吕那里村东100米处,东西26米,南北30米,高出地面约3米。

·1976年4月,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了调查性试掘。从获得的大量遗物分析,该处遗址系原始社会末期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就器物的型制、纹饰、颜色而论,属青堌堆类型的文化遗址。

几点认识:

1、青堌堆遗址、贾堌堆遗址属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年前,梁山一带就有古人类渔猎耕种、繁衍生息,开始创造灿烂的先古文明,梁山境域可谓历史悠久。

2、青堌堆文化兼具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一般特征,而自身又具有明显的独特风格,被史学界和考古界界定为青堌堆类型文化,这令每一个梁山人感到自豪。

3、关于先民寿命的推测。

据研究,当时流行一种奇怪的风俗——拔牙,这是一种人为损伤自身生理组织的行为。拔牙通常限定在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施术年龄一般在14岁左右,方法是采用某种器具水平方向敲打折断牙齿。这种风俗可能与审美有关。

有关人骨鉴定材料表明,在梁山境域周围发现的古代遗址中,原始居民的拔牙人数比例较高,山东茌平尚庄遗址为80%,兖州王因镇遗址为76.8%,宁阳大汶口遗址为73.7%,曲阜西夏侯遗址为55%,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为64.6%,据此推断梁山一带先民的比例也不会低。

另外,由于营养贫乏,加上疾病流行等因素,导致死亡率很高,有专家研究,当时的幼童平均死亡率高达30%以上。

关于人的平均寿命,有关资料显示,北京猿人(距今70万——20万年)平均寿命为17.7岁,山顶洞人(距今1万年)平均寿命为26.4岁,原始社会后期(距今约5000年)平均寿命为32.1岁,据此推断,当时梁山古先民平均寿命当在30岁左右。 须句故城

西周建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办法,即史书上记载的“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

周代所封诸侯国数目不详,《荀子、儒效篇》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吕氏春秋、观世》则曰:“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在如此众多的诸侯国中,有一个小国就在今天的梁山东平一带,其国治恰在梁山境内,它就是须句国。据考证,须句国的国治须句城就在今梁山县小安山镇东张庄村。《东平县志、古迹》载:“须句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其故地也”。安民山,就是今天的小安山。济水是古时一条著名的大河(在我国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据《梁山县水利志》载,济水当时的流经路线是:西南出大野泽后,向东北至梁山东南(距山六里),又东北至安民亭南(此亭北距安民山三里),汶水从东北来注之,又北流经须句故城西、微乡(今东平戴庙)东、须昌故城(今东平湖内的埠子)西,至东阿鱼山,又东北流经今平阴、历城、章丘、邹平、博兴等地,于广饶北入渤海。须句城就坐落在济水之滨,靠近济水和汶水的交汇处。

对于须句城的具体位置,清代的蒋作锦也做过一番详细的考证。蒋作锦(1817——1864年),今梁山县馆驿镇大营村人,于清朝咸丰年间42岁时中取进士,被清廷委派治理黄河,功绩显著,民众赞佩。他的代表作《东原考古录》,对古城镇、河流的考证提出了不少合理确切的见解。

在《东原考古录》中他写道:“须句,‥‥‥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其故地也。庄西杨家堤口(今小安山镇杨堤口村)即济水古道”。“村人掘地时见瓦砾及城址云”。从这里可看出,在蒋作锦生活的清代中后期,东张庄的老百姓在掘地挖土时,仍然不时地可以挖到须句故城遗留下来的残砖碎瓦,可以看到须句故城的旧址遗迹。须句国的国治后来向北迁徙,仍叫须句,秦朝时改名为须昌,并设须昌县。《东平县志、古迹》载:“须昌城在金山东南、土山东、埠子头西”。考以地理位置,就是今天东平县老湖镇的前后埠子。 梁孝王与梁山之名的由来

梁山本名“良山”,可见于汉代以前的典籍。《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孝王“北猎良山”的记载。这里的“良山”,即今天的“梁山”。“良山”改称“梁山”始于汉代,说法有二。

其一,因梁孝王游猎而赐。梁孝王刘武是西汉文帝之子(刘邦之孙,汉景帝之弟),封为梁王。刘武游猎良山,暴病而亡,葬于良山,遂易名“梁山”,汉景帝为之树碑。《大清一统志》载:“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而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云:“梁山,本名良山,汉梁孝王尝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

其二,因光武帝避叔讳而易。西汉设寿良县,东汉光武帝刘秀叔父名刘良,为避其讳,光武帝改寿良县为寿张县,良山亦易名“梁山”。《山东通志·山川》记述:“梁山考县本名寿良,因光武帝避叔讳改名寿张,则山(良山)之改良为梁以此。”“梁山”易名的两种说法,各有道理。

梁孝王(?——公元前144)汉文帝嫡二子,汉景帝同母弟,母窦太后。前178年被封为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改为梁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继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年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一说葬于梁山。《史记》关于梁孝王的记载: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梁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梁山乃皇家狩猎之园林)★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

★上(汉景帝)废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以事秘,世莫知。★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上由此怨望於梁王。★三十五(前145)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位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 县城在东南与西北和西南与东北方向的对称中心处,距济宁市65千米,距省会济南市148千米。东北至泰安市130千米,东南至兖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泽市92千米,西北过黄河至台前县城36千米。 梁山县北、东面与东平、汶上县毗邻,南、西面与嘉祥、郓城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相望。从梁山县城,西至郓城县界20千米(径距,下同),以黑虎庙乡马庄村为界;西南至郓城县界8.5千米,以马营镇鲍垓村为界;南至嘉祥县界19千米,以拳铺镇琉璃井村为界;东南至汶上县界31千米,以韩垓镇五里堡村为界;东至东平县界18.5千米, 以馆驿镇靳口村为界;东北至东平县界16千米, 以小安山镇张官屯村为界;北至东平县界11千米,以小安山镇殷那里村为界,西北至河南省台前县界23千米,以赵固堆乡蔡楼村为界。

临县界村庄,从馆驿镇的王仲口村,依次有王仲口、王思口、戚村、尚庄、靳口、刘庄(上述村庄属馆驿镇)、韩堂村、赵楼、张庄、郑庄、蒋庄、朱庄、东袁口、南袁口、孟庄(上述村庄属韩岗镇)、刘口、辛庄、后关庄、“前关庄、孙庄、开河、五里堡马垓(上述村庄属韩垓镇)、林辛庄、陆庄、戴庄、前杨楼、前申庄、高庙、潘庄、琉璃井、万花张庄、方庙、甄庄、褚庄、刘庄、后杨楼、李乡、徐庄、古路沟、前杨楼、高庙、方庄、路垓、西杨集(上述村庄属拳铺镇)、鲍垓、李屯、普屯、倪楼( 上述村庄属马营镇),五里庙、东丁庄、侯道沟、杨庄、野猪淖(上述村庄属杨营镇)、西张庄、东王全、西李庄、马庄、 尚那里、高堂、大营、陈垓、程那里、刘堂( 上述村庄属黑虎庙乡)、孙孝溪、王老君、钟那里、姚庄、范那里、艾那里、蔡楼、西刘、贾庄、李楼(上述村庄属赵固堆乡)、沙沃刘、葛集、马楼、丁楼、刘灿东、荣岔河、马岔河、后菜园、雷口、路那里、国那里、孙楼、杨盘、白庙、大王(上述村庄属小路口镇)、周楼、刘堂、殷那里、干鱼头村、北张庄、范庄、鹅鸭厂、邓庄、张官屯、冯庄、李官屯、谭庄、解庄、郭庄、青固堆村、彭村、李楼村(上述村庄属小安山镇)大路口、彭那里、陶那里、西张博、东张博、孔那里、乔辛庄、李那里、胡那里、大乔、西乔、祁辛庄、吕那里、北刘庄、王朝刚、西冯、东冯、东戚、孙老包、袁那里、清堂李、沙窝李、贾固堆、大张、油坊、刘举楼、东姜、徐桥、翟楼、戚贾、碱水李、王垓、文那里、西姜、西杨、西戚、刘庄、双庙、张文一、王大称、东许、西许、任楼、王芝茂(上述村庄属大路口乡)。

中国的姓氏有那么多梁山好汉只有70多个姓氏,所以有很多姓氏没有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很奇怪。

但是梁山好汉中一定不能有的姓氏,肯定是赵这个姓氏,因为赵姓是当时的国姓,所以如果一旦梁山好汉中有人姓赵,那么就代表着谋逆谋反。虽然梁山伯当初是是一心想要反叛朝廷,因为当时的朝廷确实是昏无道,百姓以为因为皇帝的昏庸而怨声载道,梁山伯的很多英雄好汉当时都是因为朝廷的逼迫而造反上的梁山,所以当时晁盖在世之时梁山伯是一心想要推翻朝廷的。

但是自从晁盖死后,梁山的第二个首领宋江却一心想要投靠朝廷希望能被朝廷招安,虽然梁山伯中有很多人的不愿意宋江的这一做法,但是他毕竟是老大所以还是要听宋江的,最后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所以宋江是不可能让好汉中有姓赵之人。

并且没有赵姓的人也是作者的一个意思,因为作者不希望姓赵的人去反赵家的天下。并且梁山泊农民起义中间也没有姓高的,就是因为他们要造反的对象也是一个高俅高太尉,所以他们当中也没有人姓高。因为高俅是当时的大奸臣,梁山好汉中有很多人都是因为他才逃上梁山,所以梁山好汉中没有姓高的也就在情理之中,基于这几点来看,梁山泊好汉中没有姓赵和姓高的也就不奇怪了。

并且在一百单八将中,李姓是最多的一个 个姓,分别是李应,李逵,李俊,李衮,李忠,李立,李云着七个人,并且在天罡的有三位在地煞的有四位。也表明了作者不是没有将那些大姓给写出来,单独没有赵姓和高姓也是因为上面的一些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735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