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凌晨去电影院看电影?

为什么有人喜欢凌晨去电影院看电影?,第1张

平时工作没时间,只能去看凌晨散场的电影

凌晨场的电影院稀稀拉拉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是热恋中的小情侣。单身狗只有吃狗粮的份儿。这个时间段几乎听不到吃东西的声音。看完直接回家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大天亮。即使中途不想看了也可以直接起身离开,不用一个一个的过,挡到人家。渐渐的就喜欢看夜场。

但这个时间段也容易情绪低落,当屏幕一黑,灯光亮起散场的那一瞬间,面对空旷的大厅会让人有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走出来是宁静的夜晚。

凌晨两点钟的青岛,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宁静而祥和。我喜欢这种感觉

午夜场或许是一种情怀,更是经济繁荣的标志

问题问的是“喜欢”,那么就先排除掉本身非常喜欢看电影,但由于其他时间段没时间,不得不凌晨去电影院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有人喜欢凌晨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既然是凌晨的电影院,就不由让人想起 “午夜场” 这个概念。但让人疑惑的是,当我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午夜场”时,却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看来,午夜场似乎只是一个没那么精确的概念。

我们内地影迷对于午夜场的认知,也许大部分都来自于香港。尤其是从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开始,午夜场一直就是部分内地影迷心中无法抹去的那份情怀。

香港的午夜场一般从晚上10点开始,到凌晨2点左右结束。这个时间段的影院,观众相对来说较少,电影票价相对更便宜,也几乎没有儿童观众。影院也常常选择在午夜场放映限制级的影片。这无疑是年轻人的天堂。

凌晨时分,昏暗的电影院内,紧挨着座位、银幕上的嘈杂声,是自由的,是暧昧的,是情欲的。“夜猫子”的大学生、约会吃完晚饭的情侣、游手好闲之徒,他们是午夜场的忠实观众。

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香港地区经济的发展,夜间经济也随之兴起。到了上世纪上世纪70年代,作为夜间经济代表的午夜场,开始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业态,甚至说是仪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流连于夜间生活,电影院自然也是他们的选择。除了限制级影片之外,影片发行方也会选择在午夜场安排首映。

由于观众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更容易激动、表达也更直接。午夜场对于很多导演都是一种磨砺,因为如果电影不好看,观众就会不买账,对着在场的片方人员喝倒彩,甚至破口大骂,电影也就不会好卖。就连大导演徐克,也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最怕香港午夜场的观众。

当然到了现在,午夜场有了其他的含义,内地影院也有更多凌晨的首映影片,也不再像过去的午夜场那样空气浑浊、环境嘈杂。

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凌晨去影院看电影,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看电影的基本是忠实的影迷,没有一直在打电话谈生意的,也没有到处乱跑、喊叫的熊孩子。所以观影环境格外的好。

综上所述,更多人选择午夜场看电影,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当然,这也是部分忠实影迷寻求更好观影环境的选择。

喜欢看凌晨电影的有两种,首先是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追首映。

电影的首映现在越来越被人们追捧,尤其是热门电影海外大片。就拿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来说,作为终章,肯定会引起大部分粉丝的追捧,所以首映的凌晨票都会变得无比珍惜,更有甚者拿凌晨首映票贩卖,炒作。当然票房也不言而喻了。所以这一部分凌晨观众追的是热度,是第一手新鲜的观影体验。

其次第二种凌晨观影的人是因为影院的凌晨票便宜。

我曾经有次凌晨电影观影体验,一张凌晨套票,三部电影只需要60块钱。当然,现在这种凌晨场次的便宜电影在很多城市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如此优惠的价格不失为一种实惠的观影选择。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会去选择。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夜生活的丰富, 娱乐 的选择也很多,那些不喜欢酒吧,夜场喧闹环境的人,去电影院安静的看一部喜欢的电影也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青睐。

凌晨的电影院适合放空,适合跟随着大荧幕中呈现的情节而悦动,适合逃脱喧嚣白日中的浮躁与焦虑,适合找寻自我。我觉得凌晨的电影院是有温度的,好像光线与声音也变得异常的多情与柔软,坐躺在电影院的椅子上,眯缝着双眼,觉得困了也能妥妥安睡。其实有些人不仅仅是因为午夜场的票价更优惠,而且是得到了只属于自己那一份偷来的闲光,享受这一份愉悦之情。

我就喜欢,尤其是零点场。

原因有下面几条。

1,会第一时间看到新上映的电影。

2,再热的的电影,人也不会多,清净,可以认真,安静的欣赏电影。

3,尤其是看灵异片,就是喜欢那种害怕的感觉,有时候会感觉后背冒凉风。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想看。

4,我都是选择一个人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不用照顾边上那个她的感受。有人喜欢陪伴,而我更喜欢孤独。

5,我现在就在影院等着看下一场。你来吗?一起看。

凌晨看电影大多数是为了追电影首映,像《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等大片,许多人会想在第一时间抓取最新的电影资讯,并且加上电影院里的大屏幕,超级好的音响设备,特别是科幻片,动作片。比家里看效果强多了,在家里看电影除了可以快进,没有别的强过电影院的观感。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也是年轻人约会的一个选项,听觉视觉都可以得到享受,还可以坐着休息,不用去压马路,多好啊。

现在电影院成了当代年轻人消费 娱乐 的不二之选,许多年轻人也借助看电影来约会,过节日等等

以我个人来说,一般新出的好电影,我都去首映,而首映往往都是凌晨,以前看《复联4》,半夜去看的首映,可以说是座无虚席。热爱电影的无论几点都要第一时间去看。

凌晨,这个时候,每个人的 情感 方式不一样,生活节奏不一样,或许有的人已经入眠,有的人刚好开始新的一天,有的人可能还在昨天与今天之间徘徊,那些难以入眠的人,带着自己独有的情绪去看电影,从中他们想找到自己属于的感情世界。在这个世界点,可以放开自己的 情感 ,不管昨天喜怒哀乐,这一刻,都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无限发挥想象,或许是和朋友一起来看,或许是独自一人,总之这份安静属于这个点,那才是最美好的时光

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

个人认为喜欢晚上的人也很喜欢寂静,喜欢一个独自。

晚上没有白天的喧嚣和浮华,心里自然多了宁静 对自己反思,对感情投入 总之,晚上人的性格会更好。。。 我也很喜欢晚上,我会更安静,会思考白天想不清的事情

1,首映很多电影是在那个时候

2,单身的人无聊

3,情侣约会不想回去,在外过夜

4,人少,可以安静看电影

午夜是指二十四小时制的夜里24点或十二小时制的上午12点,午夜是指一个晚上的中间时刻,也就是零点。

许多时候人们误把子夜和午夜混为一谈,其实子夜就是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子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23点至隔日1点。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最晚的排挡一般就是在10:15左右!

按照电影大约一个半小时来算的话散场在11:45左右。散场了之后!在去夜市看看!洪家楼西路北段有好多宾馆的

望采纳!您的小小的举手之劳就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718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