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瓦拉纳西,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印度瓦拉纳西,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第1张

这是一次与以往任何旅行都不同的经历,一路上心情起起伏伏,百感交集。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城市如此脏乱,也从没有见过一座城市如此虔诚,但也是第一次在旅行中想要赶快逃离。

这可能是和我们在荧幕上见过的印度最相似的一个城市,恒河边的火葬、晨浴、夜祭,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无序的交通与尖锐的鸣笛、满大街自由漫步的牛狗羊,的确也拉低了我对脏乱能够忍受的极限。

这座城市一生值得来一次,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风土与文化,但也仅限来一次。

在达萨斯瓦梅朵河坛,每天18点左右都会举行恒河夜祭,持续1小时多一点。祭祀者们用这种方式感谢着湿婆神和恒河给与的恩惠。这项仪式伴随这座3000年的城市,也已有千年 历史 。

到达现场的有各地不远万里来到此处祭拜的虔诚教徒,他们会跟随着舞台上方的祭祀者一起唱起靡靡之音,音律的回旋的确让人感到震撼。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游人,有的坐在岸边台阶上,有的坐在恒河边的小船上,这两处都是观览仪式的好位置。

当亲眼见识了恒河边晨浴的人们、必须让小孩剃头的教义传统、路边一动不动的苦行僧,这一系列虔诚的行为,会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他们或许远行千里,或许为这一场仪式准备数日,有一些文化的传承形式或许我们陌生且难以理解,但是 情感 的真诚却始终是互通且可以彼此感受的。

想要亲临这样的场景,不用起得太早,整个上午时分恒河边都会有信仰者前来沐浴,河边也很是热闹。

河边还有水桶售卖,据说是专门用于将恒河水盛一些带走。

瓦拉纳西当然不得不提著名的马尼卡尼卡河坛火葬,印度教徒认为离世后能在这里被恒河水浸泡再被火葬,是通往神灵得到解脱的重要仪式。这里被所有印度教信徒看做人生最后的一个归宿地。这里24小时不停息的举办着火葬仪式。现场是不允许拍照的,虽然网上有说可以付费拍照,但始终觉得这种做法对逝者十分不敬,所以只是远观算是感受了下印度教文化。

整个印度行我们一直在等看哪里会真正遇上玩蛇的人。在德里、斋普尔、阿格拉的金三角反正是失望了。果然在瓦拉纳西,的确是最让人觉得置身印度的城市,遇上了。

不过有点害怕,并没有走进玩耍,只是看了看。而且现在的玩蛇人都学精了,看游人感兴趣,马上就会开口要价。

我们在瓦拉纳西只做了短暂的两日停留,本就是奔着想感受一次恒河夜祭而去。这里没有可口的餐厅;走在小巷里很容易踩上“地雷”;转过一个路口,迎面走来一头牛,让我们不知道该进该退;被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突突车司机甚至根本不想载我们,把我们扔在路边,自己拖着行李箱在夹缝中艰难前行。

我们调侃,这一行大概是来军训和修行的。不过这里,终归不来不能断掉念想,当亲身感受过这座城市或许片面的生活,即使体验感极差,但到过了恒河,也算让印度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个世界上,估计不会有第二个地方像印度的瓦拉纳西那样能活生生地重现 历史 ,游览这里就如坐上时光机器,进入了 历史 长河。在这里,印度 历史 上的印记,从宗教到生活,从建筑到交通,在这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以平面和立体的方式被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之前已经充满了期待,相传这是一个6000年前由湿婆建立的城市,如今的瓦拉纳西分为新城和旧城,旧城就是印度教徒和游客集中的恒河沿岸,新城为市民主要居住区,以制造业为主,丝绸纺织是瓦拉纳西的支柱产业,如今 旅游 产业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瓦拉纳西的大街小巷,似乎到处都是各种神明。在小巷里穿行,脚踩着瓦拉纳西的地,身边不时有各种人流穿过,觉得再接地气不过了,人都感觉有点恍惚,真的很难相信,这竟是自己梦想了好几年的地方,一些牛嫌弃热就直接躺在路边,和行走的人群自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不知道是因为对瓦拉纳西充满了太高的期待,还是因为此刻的瓦拉纳西的确太过于接近人间烟火,眼前的一幕幕令人惊讶无比,难道这就是想象中它的真实模样?事实上,的确如此!曾经在很多的记录中看到过有太多类似的记录,当你自己真正走进这里体验才发现这种真实感令人惊讶!

这里是瓦拉纳西的旧城,目前应该是游客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现存寺庙最多的地方,有1500座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印度教神庙和伊斯兰教建筑。经历了在莫卧儿王朝时期统治者推行伊斯兰教,从拆毁了大批印度神庙,佛教寺庙之后,现如今的瓦拉纳西那些古老神庙从此消失了。

对于生活在瓦拉纳西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哪一种信仰似乎也并不影响代代相传,根据调查在现有的市民中,75%左右信仰印度教,24%左右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宗教比例不足1%,可见这座曾经作为佛教圣城的地方,几乎很难寻觅佛教的踪迹!

让人遗憾的是,就算是经历了多重信仰的变革之后,如今的瓦拉纳西却并没有变好,反而显得更加不宜人居,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依旧是被瓦拉纳西的混乱和肮脏深深震撼。很难相信,瓦拉纳西竟然是这么不堪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尘土恣意飞扬的马路边,就有很多小摊贩坐在边上做生意,依旧有人买卖,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烟火缭绕的气息,夹杂着尘土若不是戴口罩,几乎令人难以正常的呼吸。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拥挤的街头,几乎没有任何的间隔。

戴着头巾的妇女蒙着脸,看不清楚表情,而小孩子坐在路边,眼神里有一种令人难过的情绪,天真无邪的眼神中,有一种渴望,我并不知道这些孩子是不是不在上学,这些人是不是无家可归,但是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很艰难,而在我们看来,似乎又显得乐观。

接近傍晚的时候,人渐渐开始比白天更多一些,此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恒河边上,附近的市场,街道和台阶上坐满了各色的人群。

有人告诉我,居民区到恒河边上的这些台阶时间太久了,有些甚至长达几百年,因为寺庙可以被拆除,神像,佛像可以被摧毁,但是这些都是日常人们都要用的,而且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这些台阶都是巨型的石头打磨而成,非常坚固,也才被得以保留。

这些姑且被称为河阶的,的确是很多游客喜欢的地方,也是很多印度的修行者和小贩兜售货物的地方,当你一步步的踏足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到那种来自于远古时光的独特的感受。

陈旧的建筑,残存的千年的寺庙,古树夹杂其间。越来越多人聚集在恒河边上,开始就要举行的恒河夜祭,成为这里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游客来到这里,似乎也会因此而迷失在时光之中。这里的每个人,每一种生活方式,似乎都蕴涵着说不尽的故事。

恒河夜祭开始前,身着白衣的年轻婆罗门在舞台上摆好了五张床,床头对着恒河,用绸缎扎好的祭台上摆放着神像,周围是花瓣、铃铛、海螺和熏香。一直到天黑下来,广场上的灯光全部亮起来了,突然安静下来,仪式拉开序幕。

游客们也纷纷都乘坐游船,来到恒河之中,沿途看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包船前来参观这一场大型盛典, 恒河夜祭每天晚上都会在瓦拉纳西恒河边上演,恒河夜祭热烈的氛围,是流转了千年的靡靡之音。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的恒河祭祀,用圣火、法螺和鲜花表达对恒河的崇敬,也是人们内心是世界对信仰的一种执着!

也许这座城市带给人太多的震撼,普通人生活的无奈和挣扎在这里被展现,祭祀不分年龄和种族的在这里日日夜夜呈现,就如同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其中的三个愿望都需要在瓦拉纳西实现,我们也很期待这个城市有一天会真的变成一个宜居的魅力之城!

【作者:刚行路上】

1、恒河浴场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也是瓦拉纳西的生命源头,是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无数印度教徒千里迢迢来到瓦拉纳西,就为能浸身恒河沐浴净身。他们深信恒河水能洗净罪孽与病痛,帮助灵魂升天。恒河虽然神圣,但河水十分浑浊,若想入乡随俗在河中沐浴要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坐船到石阶码头的对岸去,那边人少,水也较为干净。

2、达萨斯瓦梅朵河坛

达萨斯瓦梅朵河坛是恒河边上最热闹的一个河坛,这里是大梵天神执行十马祭祀的地点,在瓦拉纳西乃至印度都具有非常神圣的宗教地位。这里的夜祭分两组,靠上游的有七位祭司,靠下游的有五位祭司,两者相距数十米,每天开始时间相隔约十分钟。日落后约半小时,身着黄色丝绸法衣的祭司打扫、整理好法器后便开始当天的仪式,每个印度教徒都庄重地吟唱着圣歌,这是他们对河神的回应,从这里的小码头搭船可游览恒河景观,日落时分的恒河尤其壮观。

3、玛尼卡尼卡河坛

玛尼卡尼卡河坛是恒河最神圣的一个河坛,最出名的河葬地点,同时也是朝圣者最终的目的地。这里是瓦拉纳西的火葬场,无数朝圣者来到这里是为了能够净身朝拜,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人从更远的地方把死去的人送到瓦拉纳西。游客可以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直接在河坛边观看火葬,也可以乘坐游船在恒河上观看,但需要注意,千万不能拍照,火葬时需要保持庄重。

4、阿西河坛

阿西河坛位于恒河和阿西河的交汇处,是瓦拉纳西最南端的河坛,朝圣者会先在阿西河坛进行沐浴,然后向坐落在菩提树下象征着湿婆的林迦进行膜拜。对于很多游客来说,阿西河坛更以留学生、学者和游客在此长期居住而闻名。在这里,印度诗人杜勒西达斯写下了著名的诗歌《罗摩功行录》。节日期间,例如湿婆神节,阿西河坛一次能容纳22,000人。到了晚上7点左右,精心准备的暮祭便开始了,许多游客在河坛上叫来了船,在上面尽情观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278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