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都有哪儿旅游景点

叶县都有哪儿旅游景点,第1张

叶县隶属河南省平顶山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区,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分享叶县都有哪儿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驻马店嵖岈山温泉小镇旅游度假区

嵖岈山温泉小镇是一个以温泉生态旅游为主轴,融游览、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疗养、酒店、会议、文化、富有挑战性的多种拓展运动(如攀岩、溜索、滑雪等)和高尔夫等为一体的旅游地。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

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

嵖岈山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举,有九大景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类景点100多处,著名景点30多处,具有“奇、险、奥、幽”四大特点,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之美誉。

在嵖岈山温泉小镇动感水世界冰凉的水中嬉戏打闹,让那炽热的气温和你说再见,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夏季凉爽。

二、驻马店老乐山旅游度假区

驻马店老乐山旅游渡假区位于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区西南9公里,确山县城西8公里处。107国道、新阳高速、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纵横其间,交通快捷便利。

这是一座生态家园,堪称最佳养生人居胜地。整个山脉群峰叠峦,逶迤绵延,自然生态物种丰富,漫山遍野绿色苍翠。

老乐山主峰海拔813米,方圆6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著名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市区的150倍,是养生休闲度假的天然大氧吧。

这是一座道教圣山,亦为道家福地。历史上以“八宫两观一拜台”为代表的道教建筑,如众星拱月般环绕乐山老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引远近朝圣者前来登高祈福。

林中木屋,打开窗户就可欣赏翠绿环抱、朝晖落日的美丽风景,嗅到花木的芳香,给您夜静喜梦鱼读月、晨起爱听鸟谈天的意境。是寻凉避暑不可错过的好地方。

三、鄢陵花都温泉旅游度假区

花都温泉度假区位于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西,是集温泉和大型野外汤池、品茗餐饮、客房会议、保健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地。该区以温泉泡汤、品茗赏花为特色,以三国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为内涵。

这里融水文化、花文化、茶文化为一体,以自然生态的森林湖泊形态为外貌,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园林之精华,融入世界建筑之精粹,突出了自然、生态之主题,营造出返朴归真又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观。这里不仅有田园风光、农野情趣,更是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 这里不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负离子浓度也数倍于城市;这里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博大幽深,绿水回饶绕,是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圣地。

在花都温泉,于欢乐的海洋里尽情与相爱的人表达浓浓的爱意,与心爱的人,着一身盛装,徜徉花海的浪漫。碧水的清池中,洗去一身夏日的疲惫,这里没有炙热,只有欢歌与笑语,只有对生活享受的美好记忆。

四、洛阳白云山旅游度假区

白云山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中国最美地方之一,河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于一身的旅游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98.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

白云山主要景区有: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五大休闲区。白云山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区,成为中原地区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古探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

坐落于群山怀抱、流水潺潺的森林氧吧中,还可住在森林木屋度假酒店。它们依偎白云峰、毗邻芦花谷,保持在山地原生态植被下,临山依树而建,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这里的华山松氧吧,古木参天、松鼠嬉戏、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漫步于此,听林间鸟啼、赏浪漫星空,随绿色释放心灵,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让生活充满阳光与原木的芳香。

五、焦作云台山旅游度假区

云台山,国家AAAAA级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等主要景点。

园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五百多种。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构成了旷奥兼具的“云台地貌”景观。云台山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绝于此,竹林七贤隐居山中,对中国园林从宫廷走向大自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清凉避暑,焦作云台山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地方,据去过的小伙伴儿传来的消息,白天冷得直哆嗦,晚上冻得盖棉被。

六、南阳西峡老界岭旅游度假区

西峡老界岭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县太平镇,为伏牛山主峰,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域、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峡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由老界岭自然保护区、黄石庵森林生态旅游区、龙潭沟风景区三大主体构成,是一条典型的自然景观旅游线路。

域内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迭嶂,气势磅礴,老君山、玉皇顶、摩云垛、百石尖、锣鼓寨、瞭望台等景点各有千秋。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3%,陆脊椎动物182种,被誉为“天然动植物王国”,是南北方过渡地区典型的旅游、消暑胜地。

夏天的老界岭是清凉的,清凉的风,清凉的云,清凉的雨,清凉的绿,于是心也变成了清凉的。风拂过脸颊清爽舒适,闭上眼睛享受清风的柔美,一切烦恼在瞬息间烟消云散;清澈且颜色变幻莫测的水潭映衬在湛蓝的天际里,宛如一幅鲜明的油画。

目光的尽头是葱郁的远山,心灵的底色是晕开的清潋,山林绿意盎然,郁郁葱葱,偶尔可见俏皮的山花点缀其中,笑靥委婉动人。你是白云青山间的身影,亦是绿树花丛中的过客,静默行走在夏日老界岭的时光里,听雨说,听风吟。

如果你厌倦了被束缚,想如鱼儿般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请来【鹳河漂流】享受身心的自由。漂流的同时欣赏沿途风光;移动的风景,变换的视角;来这里漂流张开手臂深深呼吸,让肺部感受清新;这里是返璞归真的世界;让您忘记一切烦恼;回归自然!

七、信阳鸡公山旅游度假区

鸡公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

鸡公山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这里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植被茂盛,类型繁多,有1700多种植物在这里成长。尤其是针叶树、阔叶树、山花等等异草争繁斗茂,参差相杂。而山上能够入药的植物也有600多重,就算是珍贵的也有灵芝、马蹬草、何首乌、七叶一枝花等等。山上还有诸多珍禽异兽,绝对是闲适、旅游的最佳去处。

鸡公山盛夏无暑,气候比较凉爽,夏季的时候平均气温有24℃,“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所以享有了“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的美传。也属于中国四大避暑名山之一。

叶县十大旅游景点

1、叶县县衙AAA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全国现仅存的3座古县衙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据省文物局组织管家论证,叶县县衙建筑群落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其建筑形式融南北之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流派特点及变化规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叶县明代县衙位于叶县东大街,占地1684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整个建筑群由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中轴线上自前至后布列着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筑。辅助建筑在其东西依次展开,布局合理,风格古朴,充分显示了明代县级政权官署衙门的规制和风貌。内设编钟演奏厅、文物展室等,陈列300多件(套)文物,其中70多件为国内所仅有。叶县明代县衙不但规模宏大,气势宏伟,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根据我国古代的官制,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按照明代体制,全国的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叶县地域宽广,由汉代的叶县、昆阳、红阳、舞阳4县组成,每年上缴赋税10万石以上;加之根据畿、望、紧、赤的条件,叶县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处于紧的位置,故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

2、七彩沙河景区AAA

七彩沙河水上乐园位于叶县九龙街道韩丰村沙河南岸。新增娱乐项目有:盐湖漂浮、浣溪沙水世界、网红晃桥、浑水摸鱼、沙瓶画、陶艺制作、水上滚筒球、儿童戏水池等,为了让您更饱眼福,除了海底世界,还呈现了更多的不同造型的灯光,穿梭于美妙绝伦的灯光世界里,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

3、中国岩盐博物馆AAA

中国岩盐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国岩盐之都”,总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26亩,2016年8月正式破土动工,2017年12月1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展览主题“文明结晶”,由《岩盐之都》、《盐的生产》、《盐与社会》、《生命之源》四部分组成。馆内陈列以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为基础,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辅助以喷绘、灯箱、图片、蜡像、雕塑、场景、沙盘模型等演示手法,突出展现了中国盐业的辉煌成就和叶县岩盐的开发进程。河南在历史上不产盐,属于纯销区,长期依赖外省供给,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全面推进基础工业建设,在叶县勘探石油时,偶然发现在叶县境内约1100米的地下,蕴藏着一个特大型优质盐矿床——“叶县盐田”。该盐田展布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储量3300亿吨,品味居全国井矿盐之首,储量居全国第二。2007年9月29日,叶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

4、叶县燕山湖AA

燕山湖水域面积近40平方公里,横跨南阳方城和平顶山叶县,控制流域面积1169平方公里、总库容达到9.25亿立方米。燕山湖水库主坝长4070米的“河南第一长坝”,于2004年奠基建设,总投资16亿元,与平顶山白龟山水库交相辉映,形成特有的水资源开发优势。目前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进行深入合作,形成500亩的国家植物基因库实验基地。燕山湖风景区以花草种植和水果种植为先导,以燕山水库为核心,引入婚纱摄影、拓展训练、沙滩游乐、越野车比赛、水果采摘、葡萄酒品尝等休闲项目,形成具有周边地理优势为主要市场的水利休闲旅游景区,适合观光、考察、休闲、接待的多功能自然景区,周边省市风情旅游黄金带。以“天人合一”与现代的“回归自然”为基本理念,将建成一个生态优美、宽松惬意的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燕山湖之美,燕山湖作为我省十大最美丽的湖之一,自然有她独到的诱人之处。她横跨南阳市的方城和我市的叶县,控制流域面积1169平方公里、总库容达到9.25亿立方米。水库因其而得名的大小燕山,矗立于湖的东南方,精心呵护着清澈的湖水,似母子般不离不弃,如恋人般栉风沐雨。燕山湖因景区内山体酷似飞翔的羽燕而得名。

5、燕山趣园景区A

燕山趣园位于叶县保安镇暴沟村,紧邻全省十大最美丽的湖——燕山湖景区北侧,占地面积550余亩。集休闲度假、特色民宿、观光旅游、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农特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豫西南地区地方文化特色的综合型休闲农园。

6、叶县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叶县昆阳镇北关,叶鲁公路北侧。清同治辛未《叶县志》载:“真武庙,在县级北关外。自顺治至道光年间,知县许鸿翔、蔡文甲、陈德秀、鹿传洵历次重修”。此庙在解放初期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原北武当”。后来,由于修建叶鲁公路,被大面积拆毁,仅存大殿一座。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白灰膏脱落,壁画又显露出昔日的风采。叶县真武庙大殿为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壁画保存在大殿东、西墙壁上,内容主要是描述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故事。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民间称祖师爷、上帝公,是北极玄武星君化身。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因此玄武大帝的画像与塑像皆为“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相传玄武大帝15岁入武当山学道。其父王思念他,派五百武士入山探寻,众武士竟亦随之学道。玄武大帝被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后,五百武士也随之登仙成了五百灵官。

7、叶县楚长城遗址

叶县的辛店、保安、夏李、常村等南部区域,有一条“龙”在山岭峡谷之上曲折盘旋,俯瞰着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汉平原,这条“龙”就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土龙”--楚长城。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称为“长城之父”。楚长城既是南方部族“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军事跳板,亦是抵御中原诸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它承载着楚国沧桑的历史,见证了战争与和平的演变。遗址概况叶县楚长城遗址是由“土龙”(城墙遗址)、山寨(关城遗址)、房基、水井、蓄水池、烽火台等组成的重要遗迹连结线,涉及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个乡镇。楚长城遗存较好的地段,都在山寨的顶部,老山寨、鹞山、闯王寨、红石寨、歪头山寨、青山寨,高度一般都在1-3米,歪头山顶部城墙高度达5米以上;墙体宽度在2米左右。在这些较大的楚长城山寨遗址上发现有房基几十处,歪头山顶有峰燧一处;老寨山、闯王寨、歪头山上均有城门、水井多处。从老寨山以西至西坡段大多在1米以上,小山寨至双鸭山之间的连接处都有明显的长城遗迹,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土龙”。

8、澧河石桥

澧河石桥始建于明代,距今约有600年历史。但也有人认为该桥始建于南宋,拥有千年历史。该桥南北走向,石板平铺结构,长59米,宽5米,共35孔。每孔桥面为5块石板并排铺就,每块石板长1.72米,宽0.64米,厚0.7米,石板与石桥之间用铁抓钉连固。第1、3、5块人行道上的石板为石灰岩(青石)铺设,第2、4块专门行车的石板,用坚硬的花岗岩条石作梁。在行车用的花岗岩石板之上,正反两面均有车轮碾轧的数厘米深的凹陷,足以证明其历史的久远。桥墩石块体积庞大,并有龙头雕刻,工艺精美。桥墩与石板之间亦用铁条上下连固,虽历经数百年的激流冲击,但仍十分坚固。由于澧河为流沙河底,为防止桥梁在流沙中下沉,该桥的支撑部分系将碗口粗的柳木桩以梅花形布局嵌入沙中,再将桥墩石横放于木桩之上。桥墩之上平铺石板,然后用铁抓钉连接成桥。为防止桥墩下陷,建筑时又在桥的下流处,戗水铺有石板,石板之外又有木桩支撑,犹如一道堤坝,护住了桥下的流沙,减少了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建筑工艺十分考究。地理位置澧河石桥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交通要冲,北有仙台镇,古称坟台店。

9、叶县文庙

叶县文庙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城中心街南侧,古县城的东南隅,东南侧紧邻古城墙。叶县文庙始建于金代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总占地面积29494平方米,是叶县城区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孔子宣扬礼教,著书励学,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历了从产生、发展、挫折到成熟辉煌的历史。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后,昭告全国每个府、州、县均建立祭俸孔子的场所。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为文宣王庙,明代始称“文庙”。现存的叶县文庙是由金代叶县知县刘从益创建。刘从益,字云卿,金代时应州浑源(今山西浑源县)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刘从益进士及第,曾累官至监察御史,因与当途者理辩曲直而被免官,后起为叶县令。他初至叶县,遂“修学励俗,劝农思桑”,修建文庙。后任知县克石烈踵而成之。叶县文庙整座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结构,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愤乐亭;状元桥和泮池;棂星门和圣域门、贤关门;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及其东、西庑房藏乐库等。

10、望娘楼

望娘楼位于叶县龚店乡常李村。当地有一个传说:常李村清朝举人李上林与当朝高官孙其昌家联姻,娶孙家女儿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楼,供孙家女儿登高遥望娘家(常李村东十多公里的孙寨村),故名望娘楼。望娘楼在常李村鹤立鸡群。该楼为三间五层,南北长7米半,东西宽5米多,高20多米,从下到上略有收缩,几乎呈塔形,3层往上,每一层都有窗口。专家发现,在望娘楼的墙体中有汉砖甚至其他年代的砖,由此可以推测,望娘楼并不是一座奢华的建筑,建造时用了很多旧材料。根据其临近的“步运楼”墙体上的时间标注,望娘楼群是在乾隆年间(具体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望娘楼不是主楼,在其西北侧,有正堂五间,大门上 书“步云楼”三字,在其西南侧,则有门楼、客厅、配房及穿堂。明清民居的结构是有一定范式的,但像望娘楼这种突破一般概念(如厢房)的建筑在整个院落中的位置是怎么安排的?潘民中认为,望娘楼的位置并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按照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理念,东属青龙,西称白虎,青龙代表阳,白虎代表阴,青龙可以无限制的高昂,白虎可以无限制的矮小,小到没有。

在乐山中心城区,像 “游肥肠”这样能把生意扛到今天的老字号,已经算不错的了。乐山的许多老字号都兴起与上世纪初期,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让大部分乐山“老字号”停止了发展的脚步,逐渐势微甚至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时代变迁,峰回路转,市场经济的大潮涌起和外来商业业态的进入,让乐山老字号备感步履艰难。现在的顾客早已不再是图“堆垛”,现代市场讲究品牌效应、就餐氛围、市场推广,乐山的许多老字号在这股浪潮里渐渐“淡出江湖”。大浪淘沙,有的获得了新生,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的仍在苦苦坚撑,似乎只为了告慰前人,不至于在人们的记忆中泯灭,有的则彻底从乐山人的生活中消失殆尽。

尽管现今的新生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老字号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越久弥香,擦去历史的浮尘,金字招牌依旧闪闪发光。日前,从省商务厅传来消息,在正在紧张进行的全国“中华老字号”评选活动中,乐山有7家老字号报名入选,“游记肥肠”、“全华酱油”、“德昌源豆腐乳”等3家作为乐山“老字号”的“代表作品”,已经进入全国最后的评选环节。

在同一些老乐山人聊起 “老字号”的话题时,一些曾经在乐山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老朋友”缓缓浮出了历史的水面——

记忆与现实

永善公豆花

1943年,乐山土生土长的黎渊如在乐山较场坝搭了个棚子,一边卖茶,一边卖豆花。“永善公”取意于“永远善良公正”。这里的豆花从推磨、烧浆到点制,都非常讲究,豆花又嫩又绵,直至豆花吃完,锅里都看不到一点残渣。其豆花蘸水与众不同,佐料多达12种,腌制的腊肉香肠也颇具特色。1963年,朱德总司令来乐山时,吃过永善公豆花后大呼过瘾,一口气喝了四五碗豆花水,并送黎渊如一盒“中华”香烟以表谢意。如今, “永善公豆花”早已淡出江湖,老一辈乐山人只有为数不多的还记得这个名字。

刘宗秀素面

乐山城刚解放时,刘宗秀和丈夫王学成在市区东大街摆起了面摊,生意看好,就租了一间铺面在此长长期经营。刘宗秀解放前卖过汤元、醪糟,为人忠厚,讲究货真价实,不管客多客少,刘宗秀总是坚持自己配佐料,直至晚年。刘宗秀素面用的是正宗宜宾芽菜、双酿酱油、成都海椒、天厨味精为主要佐料,这些都是在当时叫得很响的品牌。上世纪50年代,川剧团的戏散了,观众大多喜欢来这里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面。在那个年代,刘宗秀素面就开始讲究白围腰、白袖套、白帽子,据说朱德总司令到乐山时,也不忘专门来到刘宗秀的面摊吃了一碗面。由于种种原因,刘宗秀素面关门歇业,那香喷喷的滋味,至今仍让不少乐山老人口齿留香。

刘汉元乳汤抄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汉元面食与刘宗秀素面毗邻,两家生意“比翼双飞”。刘汉元的拳头产品是乳汤抄手,抄手皮薄、肉馅大,佐以猪骨熬成的浓汤,即所谓“乳汤”,味道浓郁,相当受群众欢迎。刘汉元的精明之处在于,她的抄手肉馅虽然大,但肉并不多,主要是拌和得法,吃起来又好吃,又有卖相。而且,她用的猪油从来不用猪板油作原油,而是实膘肋条肉,油渣香脆可口,也不浪费。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汉元乳汤抄手也慢慢从乐山人眼中消失了。

周鸡肉

周鸡肉的创始人是周明和,他以自己的名字开了家“明和饭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算是乐山一流的饭店。周鸡肉的特点是肉质嫩而脱骨,口感好,红油多且鲜亮,看上去就让人垂涎三尺。其汁水用多味中药熬制而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他制作鸡肉很讲究,一般是用细麻绳将鸡大腿缠紧,这样煮好的肉不会萎缩,且鸡腿肉呈花纹状,摆在厨窗里成了一件工艺品。时至今日,人们仍可从中心城区湖泊所菜市外那一排腌卤制品摊位中,找到“周鸡肉”那熟悉的名字。

海汇源十全大补汤

1939年,日军轰炸乐山不久,眉山人吴光学来乐山当学徒,出师后经营糖果糕点,字号取名“海汇源”。他去世后,其妻沿用“海汇源”老招牌,经营起“海汇源十全大补汤”,店子开在东大街川剧团斜对面。十全大补汤采用当归、莲米、红枣、薏仁等十余味中药,配之猪肺、猪心、鸡肉、肘子、猪蹄等熬制,其汤乳白鲜美。每天早上天未亮,很多老年人就要抄起双手,冒着晨雾,来到海汇源,一碗大补汤下肚,润肺,通气,生血,好不惬意!如今,海汇源仍在经营,但十全大补汤已经“难寻芳踪”,取而代之的成了银丝面和烧麦。

宝华园烧麦、银丝面

宝华园是乐山第一家烧麦店,它却是卖银丝面出名的。烧麦是北方食品,1930年由泸县人白玉延从外地引进,在乐山中心城区较场坝一带经营,后因战火几度变迁,1942年迁到东大街,起名为宝华园。1960年宝华园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企业,1986年承包经营,1994年企业转制成为私营企业,2003年1月成功申报注册“宝华园”商标。现在的宝华园继续发扬了传统的制作工艺,长期坚持手工制作,银丝面用的是鸡蛋加精面手工擀制而成,和面时不加水,佐以鸡汤、葱花,不用酱油,色、香、味、形俱全。烧麦形如石榴,皮薄馅鲜、油而不腻、鲜美醇香,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今年7月,宝华园烧麦和手工银丝面被市商务、工商、卫生、质检局评为“乐山名食”。

游记肥肠

誉满嘉州的游记肥肠,相传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的百年老店。1939年8月19日乐山大轰炸后,乐山较场坝成了“光坝坝”,一个叫游开文的乐山人在废墟上挂出“游记肥肠汤”的招牌,以饮食生意维持生计。由于他炖的猪肠烹制考究,味鲜无异味,“游肥肠”由此乐山扬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失传”一段时间的“游记肥肠”在乐山城区东大街重新露面,在原有基础上开发了几十个新品种,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成为乐山远近闻名的老字号餐饮名店。

“李培德”菜刀

有乐山厨师的地方就有“李培德”菜刀。几年前,一名乐山籍的大厨远渡大西洋,前往美国开中餐店,临走时他带了两件东西,一件是辣椒,另一件是“李培德”菜刀。今天,在乐山中心城区的云顶酒楼、唐伟饭店、邓强饭店、山湾宾馆等大部分餐饮店,都普遍使用“李培德”菜刀,乐山厨子都以能使用“李培德”菜刀为幸事,这成为了乐山幸幸刀具厂厂长张桂华和厂里40名“铁匠”的骄傲。

“李培德”菜刀成长至今天,得力于乐山老名刀匠李培德。李培德专业制刀50多年,制刀手艺炉火纯青。张桂华对此耳濡目染,20年间从仅有两三个人的铁匠铺出发,发展成为今日红火的刀具厂,在全省有113个固定经销点。老字号能历经风雨而不倒,依靠的是过硬产品质量。手工锻造是一种古老的加工方法,一名学徒要熟练掌握全套技术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为了保证质量,“李培德”菜刀放弃了对产量的追求,采用定单生产,客户上门取货。在乐山, “李培德”菜刀是乐山众多老字号中为数寥寥能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品牌。

德昌源豆腐乳

五通桥德昌源酱园厂创建于1862年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腐乳行业中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厂家。它最早是岷江河畔老龙坝上由杨江东开的江东园作坊,1908年转让给杨德昌,1918年由其子杨吉安经营。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内迁的化学专家对该产品进行鉴定,发现该产品霉菌活力极高,蛋白质水解极强,氨基酸含量丰富,故在1938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五通桥毛霉”进行推广,成为豆腐乳发酵标准用霉。解放后,几家老作坊江通源、鼎和源、洪泰源合并成德昌源作坊,主产德昌源豆腐乳、酱油等,1962年申报注册“桥牌”商标。改革开放以来,德昌源酱园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工厂规模日渐扩大,管理水平达到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产品销往国内17个省、市,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成为蜀中最具特色的名产之一。

罗城牛肉

罗城牛肉属于清真食品,是伊斯兰教人的文化瑰宝。清真食品擅长牛羊肉加工,罗城牛肉就是其中的一员。罗城牛肉始创于1942年,创始人苏德能利用祖传的牛肉腌制方法在犍为罗城铁山一带专业加工销售卤牛肉、干巴牛肉、羊杂汤。1951年因政府需要改为集体经营,1988年交由苏尊跃承包经营,更名为犍为县罗城牛肉回民加工厂。2002年,罗城牛肉的“罗诚牌”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世事轮回,如今的罗城牛肉不但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越做越强,由60年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为乐山人馈赠外地亲友的佳品。

苏稽香油米花糖

上世纪初,苏稽一带的商户采用糯米、白砂糖、鲜猪边油为原料做成“猪汪国花”,产品口感酥脆,口味香甜,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1944年3月,苏稽一带商户合作生产统一销售,将“猪汪国花”更名为“苏稽香油米花糖”。1950年 供销社成立,苏稽糖果厂归由供销社管理,同年解放军进军凉山解放西藏,米花糖被指定为军需品。从“苏稽”牌注册至今,60多年过去了,米花糖远近闻名并曾一度出口俄罗斯。1996年,小小的苏稽米花糖荣获国际金奖。2004年,苏稽糖果厂改为 民营企业,与米花糖打了30年交道的谢光洪接过这杆大旗。在现在的许多超市中都可看到苏稽米花糖的身影,只是它的包装更精美、品种更齐全了。

全华酱油

“全华”即保全中华之意。1929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在南京创办了全华酱油公司,抵制日本酱油在中国的倾销,几经努力成为畅销南北的名牌产品,甚至远销南洋群岛。1937年,南京被日寇占领,全华公司考虑到乐山的水质好,将全华公司搬迁到岷江岸边的乐山徐家土扁,生产经营异常活跃。1954年全华公司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合并川内10家酿造厂扩大了全华的综合实力,1969年成为全民所有,更名为乐山市全华酿造厂,1999年被经贸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1年全华商标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全华不仅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全省仅存的从解放前使用至今的商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250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