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在哪里的丝娃娃最好吃

贵阳在哪里的丝娃娃最好吃,第1张

贵阳以下几家丝娃娃好吃且有特色:

1、三姨妈丝娃娃:作为一家1989年就开始经营的丝娃娃店,三姨妈丝娃娃最大的特点就是份量十足,口味正宗。 面皮是自己特制的,口感香糯、个儿大弹性好,用这种面皮能包出一个大大的丝娃娃;

2、黄记热汤丝娃娃:老贵阳风味的丝娃娃。已经开了十多年,皮是现烙的,19种新鲜配菜任你随意搭配组合;

3、黄大琴家丝娃娃:70年代就开始卖丝娃娃的一家老店,一直沿袭传统老贵阳丝娃娃的味道。她家的配菜绝对新鲜跟卫生,种类也很繁多,汤汁有着自成一派的味道;

4、丝语休闲驿站:环境舒适,菜品干净,她家赢在很多东西都自己做。鸡蛋煮的是糖心的,炒饭也不错。

摘要: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不少,这次有幸吃到贵州名小吃—红酸汤丝娃娃。

2020年5月3日,从遵义回到贵阳,我们直奔南明区的逸天城“丝恋红酸汤丝娃娃”店。进大楼前要扫码,确认是健康的。

店里没有营业,我们是第一拨客人,可以在店里等,来迟就要排队啦,所以宁愿早到也不要迟到。正式营业从十一点半开始。

黄光从后面衬托了丝娃娃的商标,增添了神秘感。为何叫“丝娃娃”?商标上的简图告诉了我,两条线相搭像襁褓,中间的高低错位的曲线更似襁褓中的婴儿,简洁形象又生动。

黑暗角落的标牌上的白光,点亮“丝恋MISS 红汤丝娃娃”几个大字,引人期待美食的真容。店里就餐温馨、舒适。

丝娃娃主菜终于上桌,小碗装菜排成两排,用保鲜袋遮挡,干净卫生。丝菜由14种切丝的时令菜,如:黄豆粒、酸萝卜、红萝卜、海带、豆干、青瓜、莴笋、豆芽等等,每个季节都会替换,基本都是经过熟化处理的。这道菜遵守了时令变化,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原因。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不能忽视掉“天人合一”的人地思想观,错乱时节的菜只能是偶尔的配菜。

面皮真如它们的名字“丝娃娃”,手感绵软,与饺子皮大小,比夏天的蝉翼更厚些,擀面皮案板的图纹清晰印在上面。

无处不在的脆哨,原名为“脆臊”,愿意为酥脆的肉臊子,因为发音的缘故,最后变成了“脆哨”。口感酥脆但是不硬,牙口不好也不用担心崩牙。

一张薄面皮放在手掌,夹上切好的丝菜,类似自助餐可以自由搭配,切断的折耳根味道通常有些奇怪,早上的糯米饭放了太多折耳根,味道太浓郁,腥臭不好下口,只能弃之。喜欢味道刺激的朋友可以放少量的折耳根(鱼腥草根),一般选上三四种更适宜,一定要加上脆哨,这是灵魂。红酸汤的主角是辣椒面,自己动手调,桌上的小瓶子就是调料,木姜子、白醋、香油、酱油比例1:1:1:1,再撒上葱花就是完美汤料。

面皮里装丝菜,把它包好,就像它的商标上的样子,或者像包饺子的手法。底部封好,上面留一个口,从上面的口把红酸汤灌进去,面皮有小洞口神奇的包住了酸汤。咬破后汤汁会流出,最适宜一口全部吃掉,丝菜丝丝滑嫩,明白了为什么叫“丝娃娃”。脆哨在口中乱跳,酸汤调和了它们的味道,酸辣爽脆,提神。少量的折耳根让口感更加清爽。木姜油的木香特立独行,“池塘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可以点亮周边的味道,周边的味道无法与其交朋友。

一边是小香肠,一边是辣椒粉,它们一定会相遇的。黄与红的喜庆,让人倍感愉悦。香肠细小,如纤纤玉手的小指般大小。全身红彤彤,刚刚经过了热火的炙烤,没有失掉红之本色,而俞显红艳。白芝麻散乱,小香肠更显娇嫩。蘸上辣椒面,渗出的油脂吸收了辣椒面的干和辣,微甜滑嫩,像广味腊肠。最好趁热吃!

洋芋粑是纯洋芋煎成,表皮金黄绚烂如深秋的红叶,里面熟成初秋的黄叶,夹出一小片,蘸辣椒粉、脆哨、花生仁,脆滑嫩香。

冰冻的刺梨汁,不是刺梨的简单加工,刺梨富含维C,直接食用又苦又涩,适宜泡酒或者泡水喝。这次的刺梨汁,初尝似酸梅汤,却有一股发酵的酸气,刚好可以解油气。

烤小豆腐的酥黄更像煎蛋,差点误解了服务员拿错菜。脆哨、葱花点亮小豆腐的色泽。夜黑了,晚霞不才更艳吗。

当我再打开相册,又一次垂涎欲滴。烤小豆腐,色、香、味俱全,外皮酥黄,小家碧玉的酥脆感,内里绵软滑润,一连吃了三块。

秘制酸汤是贵州菜的常客,放入一些素菜,香菜点睛,酸和香飘荡,若隐若现飘入鼻腔。酸汤饭等凉些更入味。倒入搭配丝娃娃的酸辣汤,“咕噜咕噜”,不是一般的酸爽,飘渺的酸味告诉你,可以再来一碗。红汤里的黑色肉丁为软哨,与脆哨的地位等同,都是贵州的名小吃。朋友提醒,一定不能错漏掉,沾着酸汤,绵软柔香。

牛板筋经过处理切成小丁,与花生仁、白芝麻烤热,最后撒上葱花。保留了牛筋的韧劲、增添了素菜的清香,越嚼越香。

香烤鸡脚筋的做法与烤板筋的做法类似,鸡脚筋切成小丁,文火烤酥表皮,吃出了烤鸡皮的油香,与花生仁的油脂相遇,美妙!折耳根的鱼腥气,点亮它们的火花。

这两道菜的原料精细,菜市场根本难以发现,平时的鸡爪都是一锅炖熟,绝对没有想到脚筋可以独立出来,成为爽口的小吃。

脆哨包饼油条,做法简单,做工精细。未见真容前,一直好奇脆哨如何放进面团里,或者与面相和,或者作为馅料,因为 油条酥炸后变硬边韧,放不进入任何东西。眼见不为实,耳听也为虚,“远近高低各不同”,直到夹到碗里来,才算真的看清楚,里面的一圈才是油条,黑色的肉沫是切碎的脆哨,最外面再包裹上一层厚的面皮,保留了油条的酥脆,多了浅浅的肉香,刺梨汁的酸爽冰凉恰好冲没了油条的热气,其实在贵州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请敞开了吃!

感谢朋友的招待,带我们吃吃喝喝,深夜走在贵阳的大街小巷,尝到了最正宗、最地道的贵阳美味。如果只是我们自己摸索,一定会遗漏不少正宗的吃法。

香辣菜脆哨肉沫炒饭,生菜、脆哨、肉沫、生菜和辣椒面炒米饭,饭粒颗颗分明,确实吃撑了,只能下次尝试。

每道菜的味道都紧紧藏在菜里,不是调皮的小男孩,直到进入口中,才慢慢散发,更是邻家懂事的小女孩。

平均:80-90元/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094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