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第1张

三进藏,一次滇藏线,两次川藏线,都没有走这条川藏北线,每次都错过了这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德格,让西行朝圣之旅总留下那么一点遗憾。

这一次,我们离开美丽的色达,沿着317国道一路西行,踏上了这条川藏北线,穿过甘孜县、马尼干戈、雀儿山和风景秀丽的一线天峡谷,终于来到了古城德格!

德格印经院收藏着70%以上的藏文化典册,被称作“雪山下的文化宝库”

怀着恭敬之心,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下,参观了古老的印经院。

为了防火保护经文刻板,印经院内没有电和油灯,工匠们借助窗户微弱的光线,从调墨、刻版,印刷到装订,全手工作业,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在整个藏区,只要是德格印经院的经书,所有人都会心生敬畏!

这是散发着浓浓酥油味的经文刻板,酥油是为了保护这些刻着经文的刻板。据说最古老的一块经文刻板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印经院藏族文化浓郁,每天都有无数前来朝拜的藏民和喇嘛,在印经院墙外沿着围墙转经。

转经的藏民们和喇嘛手持念珠,默默念诵着经文,发出非常细微的声音,像是合奏着一曲灵魂的乐章。

这里不是寺庙,人们虔诚,有信仰,在这里,心安…

师父,我们为什么要绕着印经院转圈圈?

这叫转经,和我们在五明佛学院转坛城一样的…

师父,那什么是转经?

转经是藏传佛教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仪式,信众们顺时针沿着寺庙、佛塔行走祈祷或磕长头。转经就等同念经,可消灾避难累积功德哦!

师父,这样就可以消灾积福德了吗?

还需要有一颗善心,心存善念,行持善法,精进修行…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从今天起我精简了标题,因为标题只能放下30个字,我的目的地如果字多的话,就不好放进去了,不过看过我前面帖子的朋友应该能看懂我的简写方式。谢谢您的理解。

2018-7-22 d9 周日晴—雨 德格 ---玉龙铜矿

早上我醒的早,昨晚一直睡不好,夫人也是,但我们两人头都不痛了。海拔低还是有好处的,感冒更加严重,有点咳嗽,吃了药。从 德格 印象大酒店到 德格 印经院走路15分钟左右,去早了,还没开门,排队买门票,每人50元,检票后,我们想请导游,但今天导游只有一位,她还要带一个大团,就让我们跟着团走,也不收费了。

导游名字叫白玛(藏语莲花的意思),她自我介绍已经在印经院做讲解员10多年了,是他们这里讲的最好的一位。印经院如果没有导游,就是走马观花绕一圈,看到那些藏族工人认真而高效的印经,心无旁念,好像眼里只有自己的世界,整天重复着枯燥而重复的劳动也不厌烦,还是信仰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从印经院出来就走到县医院,挂了急疹,找医生重新开了药,就在医院把药吃了。中午在 德格 县的街上吃了午餐,然后一路奔向 昌都 ,本来还想去 白玉 寺的,因为绕的比较远最终还是决定不去了,从 德格 出来是12点半,沿着317向前,到了矮拉山脚下路就不行了,全部是泥石路,老司机开车颠颠就过去了,过了矮拉山隘口,路况依然,到了集雪拉山口,天就很冷很冷了。过了这个山口开始下雨,下的非常大,路况依然泥石路,好在越野胎给力,一点不滑,过泥坑开个四驱就可以了。车行的速度也就在20公里每小时,开了几个小时后才又上到油路,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赶到 昌都 还要几个小时,夫人不放心赶夜路,我们决定就近找住宿。玉龙铜矿招待所不错。但不允许合住,就要了2个单人间,儿子一间,我们一间。

晚饭吃的不错,就是玉龙铜矿上的一家小饭店。老板老板娘都很客气。

早餐16元,中餐60元,加油310元,看病78元,大饼4元,李子7元, 德格 印经院150元,加油185元,晚餐110元,玉龙铜矿招待所168*2=336元。

德格 县规模不大(藏区的县城都不大),主街的两旁底层是门面,上面基本都是旅馆。

去的早, 德格 印经院还没开门,有一些人已经沿着经院的外墙转经了。

如果不请导游,进去就是走马观花,所以我们进经院,都是自费请导游,也好了解此中的文化。我们的导游就是第一排的中间一位,总共11位导游,有四位是汉族的姓名,其它都是藏族名字,都会说汉藏两种语言。

从其他藏区来的藏族同胞也在等着售票处开门

有些信众一早来磕长头。

开门前经院门口的僧人在卖一种只对当地人的门票,一张薄薄的纸条,上面有藏文,1元钱一张,我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50元一张门票在售票处买。

喇嘛们大部分人都有手机(有的可能没拿出来),也经常能看到他们拍照看手机。

我们来的早,排队的前面只有这一家藏族同胞,老奶奶的头饰很有特色。

德格 印经院门前留个合影。

德格 印经院也是依山而建,风水极好, 德格 印经院最大的特点是不分宗派,传播每个宗派的典籍,这在整个藏区都是唯一的。

我们的导游白 玛曲 珍,白玛是莲花的意思。

进入大门口就是这个院子,在这儿有专门的喇嘛让客人把相机交出来,放在他背后的一个有点破储物柜里,也没个锁,也没有给收条,反复说着一句话,经院不允许照相,请把相机交出来,我看到有一对老外夫妻也把相机给上交了。后面的经院里的照片都是手机偷偷拍的(其实也没有僧人出来禁止拍照)。

德格 印经院是全木质结构,为了安全起见,不通水电,架子上放满了经板,工人们可以熟练的扛着一跺经版摸黑上下,并能从32万块浩如烟海的经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块。

这是木雕印板,都是经文。

这些印经者每人每天要不停地印几千张经文,这些工作不觉苦困,在印经院工作是一种光荣,和收入无关,是在为佛工作,是为了来世所做的努力。。

放大经板,可得是刀刀入木三分。

这些印经文的纸是一种特殊的纸,由高原上的毒狼花的根制成,有毒性,防虫蛀。可以放千百年不腐。

印《大藏经》经文的红色是朱砂,天然矿物颜料。千百年不褪色。

坐在高处的人上颜色,拿纸,坐在低处的人接住纸的另一头铺在经板上,再用滚筒用力碾压一个来回,经文就印上去了,同时顺带把经文揭起放在一旁,上首的人同时拿一张新纸铺在经板上,双方配合的非常快,始终保持着一种节奏。

这些放在案台上的钱是信众捐的

不是《大藏经》的用黑色的墨印制,这个小伙子看上去像是汉族,我想跟他说几句话,看他这么忙就放弃了。

这是印好的经文,用木棍把他们压平

毒狼花做好的经文纸,真是上好的纸,厚实,很韧,拉不破,真想买点带回家写写画画,可惜人家是不卖的。

这是印经院的后院,因为刻板的场所暂时封闭,所以没有看到刻板的过程。

白玛导游在这儿给大家讲解了印经院的 历史 和风水

又讲解了藏传佛教的经义,藏族是全民信教的,相信今生的善行就会得到来世的恩泽,也会给家人带来幸福。所以藏族人都很善良。

一位出家的小喇嘛,看上去就是个孩子

这儿是经堂,挂着唐卡,供奉着释迦摩尼。

大经堂的介绍

我和导游白玛的合影

参观完出来,外面依然是很多人在围着印经院转经。相传绕着印经院1111圈就是一个功德,所以四周常年有汹涌的人群,不管是信步而走的,还是磕长头的,面容都宁静从容。这种“修功德”是一种日常,无苦无难不悲不喜。

德格印经院的游览编辑了一个视频

在 德格 县上看到的婚车,不像内地的婚车都是跑车或豪车,这儿都是霸道这一类的大块头,显得彪悍。

从 德格 出来奔向 昌都 ,路上看到磕长头的保障车。但磕头人没看到。现在在藏区看到磕长头的人少了不少(相比于2011年的进藏)

217的油路变为了土路

坑坑洼洼的,颠簸的厉害

大货车走的特别慢,这一车货如果颠下来可不好弄。

一段214国道的土路

就这么在山里面穿越

每天洗澡的衣物都挂在车里后排的晒衣绳上,袜子就放在仪表台上晒太阳,阳光猛烈的话,2个小时就能干透。

后排的晒衣绳非常有用,衣服不可能一晚就干,第二天还要把半干的衣物放在晒衣绳上给太阳晒,也不耽搁行程。这种旅行方式已经是我自驾游的常态。

虽然天不好,但看到的依然是青山,只不过海拔高而已

矮拉山,海拔4245米

过了矮拉山,下坡前行

要不是有雨水冲刷,不知道车该多少泥了。

317国道第1098公里界碑

邦达 草原有点 新疆 人体草原的意思,就是线条不够柔美。

邦达草原

雪集拉山,海拔4250米。

每座山顶都挂满了经幡,藏族文化崇敬神山。

幽幽山谷中的寺院

公路上方拉满了经幡,祈福经过的车辆和人。

山坡上的白塔一座,祈福着公路上的来来往往的车辆。

野花一支

黑白的照片更显出这白塔的庄重,远处的积雨云可能正在下雨。在藏区,经常能看到积雨云下雨如注,我们这儿却是晴天。

这小刷子一样的白色花也不知道名字

儿子很认真地拍野花

集雪拉山真的很冷,虽然脸上带笑,但脖子缩的已经不行不行的了。

毛刷子花,呵呵,我给它起的名字

雪集拉山的路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064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