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河发源地在哪里,伊河发源地

伊河发源地在哪里,伊河发源地,第1张

1.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境内。

2.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和洛水汇合成伊洛河。

3.全长26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4.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5.中国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6.伊河,古名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

7.《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

8.《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

9.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

10.《地理志》日:“出熊耳山”。

11.20世纪50年代后,地质工作者多次考察勘探,闷顿岭的山体结构及地质特点,均属伏牛山系,故所谓“出熊耳山”之说有误。

12.伊河沿伏牛山北麓和熊耳山南麓之间,西东流向。

13.由源头至潭头乡汤营村出境入嵩县,经伊川、龙门、偃师,在顾县镇杨村汇入洛河(洛始称伊洛河,而后入黄河),全长2688公里,总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伊水,即伊河。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中文名:伊河

古称:鸾水,伊水、伊川

伊洛河,是伊河与洛河的简称,或者是指二水交汇后的称谓。

古代的伊河与洛河相交于偃师西部,甚至原洛阳境内。

据地方志记载,伊河有几次暴涨,出龙门口后,直冲正北方向,也就是今洛阳南关外,与洛河汇合使伊河改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951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